水产疾病检查中的马蹄声原则
4、花白鲢价格上涨,如何提高效益丰产增收?一线渔医为你详细解答!
5、实战派:天气骤变时,吐点口水都有可能会死鱼?原来是水温分层惹的祸!
6、说到杀虫安全问题,你头痛了吗?实战派肖建春带你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在水产鱼病的现场诊断中,我们很难做到等到所有的检查结果都做出来了,再根据检测的结果开出处方。既然这样,我们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去开据处方,做到尽量科学,减少养殖户损失,又最大程度的避免误诊呢?
最近我们就遇到了这样一件非常棘手的案例,现在来回顾整个过程,发现其中值得总结与改进的地方,下次遇到同样的案例,可以此为借鉴。
典型案例
案例是这样的,成都附近一老板养的黄颡鱼发病,已有二十几天不进食,最近几天死鱼突然呈现爆发性增长,从刚开始的不死鱼,到死鱼,再到大量死鱼,仅仅很短的时间。
在一天几百斤的死鱼中,没有鲫鱼,也没有草鱼,白鲢仅一条,其余都是黄颡鱼。
另一条线索是,在死黄颡鱼之前,曾爆发过大量死白鲢的现象,塘里死了两千多斤白鲢,而对白鲢的镜检中,发现有大量的坏鳃变形虫;
白鲢死后,缺乏白鲢的滤食,藻类开始疯长,老板又进行了肥水,水色肥得非常浓;
而且老板还发现,化粪池的排水管坏了,直接流进了池塘,在死黄颡鱼前一周才堵好漏洞。当黄桑鱼开始出现死亡时,下风口的油膜又开始多了起来,而且鱼越死,水质也越差。
当鱼摆在面前,我看到黄颡鱼的头部溃烂,在水中悬垂、狂游,不由得让人想起发生在沿海省份的黄颡鱼大量死亡的案例,有专家称这是病毒。曾经有人在黄颡鱼上检查出了寄生虫,于是把杀虫药用下去,第二天鱼塘的死鱼就呈百倍的增长。所以作为一名执业渔医,不得不考虑这种疾病是否与病毒有关。
细菌性疾病当成病毒来治没什么大碍,可要是把病毒性疾病当成细菌来治,那鱼死起一大片,养殖户又怎能承受,自然又得追究诊断之过。这种已经近一个月不吃料的鱼,接手治疗就是颗烫手的山芋,用药肯定不得不多方考虑周全。
再一检查,除了少量的指环虫和车轮虫,看到最多的就是以前我们说的坏鳃变形虫。内脏没有明显的炎症和肿胀,只是个别的鱼有点腹水,最明显的就是头部有溃烂,而这种症状,嗜水气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也可会引起。
我的处理方法
经过一番思考与斗争,我建议老板,既然鱼已经不吃料了,而且死鱼又在不断增加,那先用免疫多糖,增强鱼体免疫,不管是细菌还是病毒,都有减少死鱼的作用。
最后就是不得不考虑的马蹄声法则,那就是当听到远处跑来的马蹄声,绝对不会去想到它是一匹斑马,而是想到它是一匹一般的马。
这样的情况,那肯定要考虑的就是细菌,如何根据细菌去用药,最好的效果当然是内服抗生素,可鱼已经不吃料,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外用消毒,考虑使用一次根本没用,所以连用两次。
前天我们把鱼直接拿到四川农大做了细菌的接种,以及病毒检查和分子检查,而到今天也只是做到了把从内脏接种出来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然后才是药敏试验,可要真的做到绝对科学,还得把病菌进行复感,而病毒就更是要花时间,找引物,跑PCR。
在养殖户心里,现场检查了鱼,还带了鱼回去检查,说什么一两天也该出结果了。可实际上呢,我们仅仅只能通过鳃丝压片快速诊断寄生虫,以及染色检查有没有细菌,如果要做到绝对的准确,那都得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做到。找出敏感药,测出用药剂量。
这几天,为了做好这次鱼病检测,学校里七八位研究生配合我们做检测,而我们更是两次跑到鱼塘边采病样。
虽然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但养殖户要的却是死鱼减少。今天中午养殖户终于看到了濒死鱼没有昨天多了,假如没有我们前面所采用的马蹄声法则的话,那养殖户是一定不会等到我们把什么都检测好了再来用药,但即便这样,面对这种棘手的问题,死鱼量没有快速降下来,养殖户对我们的信任还是降低的,虽然我们做了许多的工作,现实中要做好一名合格的渔医,确实不易!
每晚八点我在抖音直播,直接搜索“成都鱼康养鱼经”即可观看,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前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