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驰//清明回乡祭祖
清 明 回 乡 祭 祖(散文)
·马腾驰
清明节前几日,丝丝缕缕的春雨一直下个不停。
清明节,这个特殊的节日,在我的记忆里晴好天少,不是冷风嗖嗖地刮,就是雨刷刷地下。阴雨天,成为清明节的一个常态,一个标志性的天气特征。
雨还在下着。心急,隔一会儿,不由自主地就要看一看手机上的天气预报,看雨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来。唉,这恼人的雨,一直要下到清明节当天。“早清明,晚十一。”清明节上坟要早,和同在咸阳的大哥约好,不管下不下雨,雨下多大,4月3日,一起回老家大张寨上坟祭祖。
年幼时,我很是不解,清明节就是清明节,扫墓祭祖,它应该是一个肃穆庄重的时日,书上,怎么又矛盾地说它也是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怎么又说它兼具人文与自然两大内涵,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稍长,才明白,清明节既是传统的祭祖节,又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点。要说它具有人文与自然两大内涵也没错。
祭拜怀念故去的先人,他们在那边,我们在这边。他们在地下,我们在地上。清明上坟,是一个沉重哀伤的祭祀活动。另外一个方面,逝者长已矣,活着的人们还要生活,还要享受良辰美景,还要活得快活自在。清明扫墓祭祖,清明踏青,两厢兼顾,各行其是。
清明节虽有两大内涵的说法,但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清明节就是清明节,就是扫墓祭祖,就是追思缅怀先祖的祭祖节,它是任何活动不可替代,不能冲淡的!
清明上坟祭祖,绕不过去的是老家大张寨。那里,安葬着我逝去的先祖先宗。每到清明节前,我们弟兄几个都要从西安、咸阳等地赶回去扫墓祭祖。
大张寨,是我们家人老多辈生活的地方,是故去的老人们安息之地。大张寨,也是我出生与成长的地方,是深入到我生命里骨血里任何时候不会忘却不敢慢待的故乡。我的生命,我后来一切的一切都来自那里。那里是我的根,是我精神的依靠地,是我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最早的确立之地。那里,启蒙了我,使我懂得了人生之路不管有多么艰难悲苦,不管有多么坎坷不平,但人的灵魂一定要纯洁高贵。那里,是我向上仰望星空,向下低头认真做事,不敢心有旁骛,不敢懈怠,任何时候都要努力向前的力量来源地!
小时在大张寨,年幼,不知生死大事的我,经见了安葬二祖父、祖母的前前后后。长大后,才懂得什么是生之欢欣,死之悲戚。祖父病重之时,我们弟兄们和父亲一起,把祖父从当年我们的工作地铜川送回老家。祖父去世,安葬在四畛地二祖父坟墓一侧的祖母坟旁。祖父离世,我才真真正正明白,生死离别是一种怎么样的痛,是怎么样的一种伤!
2006年12月,父亲临去世的前一天晚上,在医院住院的他,气息微弱地对我母亲说,回,咱回!完后,又疑虑地问,回,回去,也不知道娃们是咋想的?母亲明白,我父亲说的这个回,不是回咸阳的家,他是要回生他养他的老家大张寨,是要叶落归根。母亲宽慰着父亲,肯定地说,咱回大张寨,娃们把啥都安顿好了,你回去转转,病好了,咱再回咸阳来!听了母亲的话,父亲缓缓地说,回大张寨好,回去好!说完,后边没有了其它的话。回大张寨,他放下心来,父亲明白自己的病情,这一回去,再也不可能回咸阳的家了。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含泪把病危的父亲从咸阳送回老家,到家20分钟,父亲就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悲痛,悲痛欲绝。冬日红红的太阳,在我的眼中没有一丝光亮。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在凛冽刺骨的寒风里,我们弟兄们在众乡亲的帮助下,安葬了父亲。这是我直接面对,直接经历老人从有病、病故,到安顿后事的一个全过程。那个过程,我是在黑天黑地,是在不知东西南北,是在不知时间是几月几日,是在极度悲痛之中度过的。
大张寨,大张寨这3个字,在我的心目中,在我生命的历程中份量有多重?份量重,份量不是一般地重啊!
说起清明节,说起大张寨,许许多多的往事就会涌上心头。
天气预报准确,这几天,雨一直下着。4月3日,我们姊妹们从不同的地方,冒雨赶回大张寨。
到老家,下了多日的雨,终于停歇下来。地里已被雨水下透,踩进去,就是一脚的稀泥。我们每个人的脚上套着塑料袋,在一个个坟前跪拜烧纸。
和往年一样,我们从最远的四畛地里开始上坟。四畛地的北边与西边,和乾县大墙乡赵家村、周南村连畔种地。往下,再依次上三畛、二畛、赵坡地里的坟。
每到一座坟前,先在坟头压上白纸。我们跪在坟前,点上香烛,再焚烧纸钱与祭祀物。香,袅袅婷婷、丝丝扯扯地燃着,香头吐出的烟气,打着旋儿向空中飘去。跳跃着的蜡烛火苗,一闪一闪,左右来回摇摆着。一沓沓各种纸钱,还有妹妹买的冥国超市等祭祀物,在火中呼呼地焚烧着。
我用棍子捅挑着,让火把纸钱与祭祀物烧干净。妹妹边往火中放着纸钱,边叮嘱着,让逝去的老人,拿着纸钱给自己买衣穿,想吃啥就去超市买,还说了,钱烧了,你把钱给上边的老先人也送一些。在每一座坟前,她都要虔诚地说这些话,还要说祝盼他们在那边啥都好,请他们保佑我们,保佑孩子们一切都好的话!
妹妹说话的那个语气,好像逝去的老人们都活着,都能听到她说的话一样。跪在一旁的我,几次眼泪流了下来。
妹妹在坟前说的,让给上边的先人们带些纸钱,那是有原因的。到现在,除过曾祖父的坟,我们知道在二畛地之外,其他先祖的坟,我们已不知道在哪里了。我小时候,曾祖父的坟是马西队最大的一座坟,如今,仅剩下小小的一个坟堆了。日月交替,时光荏苒,长期的雨水冲刷,上世纪平整土地,加之人们耕种、浇地,曾祖父以上的先人,包括曾祖母的坟,已不知所踪,已不知所踪了。
清明上坟,这个特殊的节日,有一种特殊的气氛,一种特别的感觉,也许是情之所至吧,我总觉得,先祖先宗们的坟,就是一个个不被外人打扰,看不见又真实存在着的独立空间。这个空间,被一种无形的东西隔着罩着,既就是不远处有耕作的农人或同样上坟的人,也不会因为他们的存在而被干扰。
在这个独立的空间里,逝去的亲人,仿佛就在我们眼前,他们和活着一样,就坐在那里,正以亲切爱怜的目光看着我们,正在和我们交流着。我们有话说给他们,他们只是欣喜地、默默地听着。这个奇特的感觉,每年清明节上坟时,我的感觉特别明显,特别清晰。
清明节上坟祭祖,缅怀追思逝去的先人,在他们的坟墓前,虽然不会提及,但我心里明白,我们把一年内的工作、生活,我们做的能称得上成绩的事,在心里,无言地给他们一一汇报。我们接受着他们无言地肯定、赞许,或批评,或诘责。
每每踏在这块先祖们抛洒过点点汗水,留下过辛劳足迹的土地上,就有许多的感伤,有诸多的感慨。一代代先辈们,平凡普通如路边的小草,悄无声息地来,悄无声息去,但他们平凡中不平凡,普通中彰显出伟大,让我们要仰视了他们,尊崇了他们!
“清正守规,坚骨热肠,读书识礼,真诚待人,扎实做事,负重前行,不偷机不取巧。做人,就要做个清清爽爽。活人,就要活个干邦硬正。”他们以身做则,为我们家族创立并践行起这个良好的家风家教,为我们树立起做人做事的标杆。我们会坚守光大这个家风家教,并把它传承给后世的子孙们,会的,一定会的!
敬仰先祖先宗,缅怀先祖先宗,我们会走好我们的人生路,会让他们看到:后辈们正气做人,认真做事,一直在努力着!
2021年4月3日于驰风轩
作者简介:马腾驰,陕西礼泉人。出版有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唤》,也获得报刊多种奖项,不值一提。喜爱文字,闲来写写一乐,而已,而已。
散文《背馍》,网上十天时间,单个网页点击阅读量超过百万余人次,其后,各类网络平台迅速跟进大量转发,读者人数难以统计。拥有四亿用户,“最大的有声图书馆一一喜马拉雅FM听书社”,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版多版本诵读了该作品。网上其它单位制作的《背馍》音频作品版本众多,听众甚广。
其后,散文《母亲做的棉鞋》《我的老父亲》《土布包袱》《姨亲》《那些年,我们过年的滋味》《烧娃》《下锅菜》《锅塌塌》《豆腐脑吔》《坐席》《交公粮》《打铁花》《感念玉米》《背娃》与《背粮》等作品在网上亦受热切关注,创阅读量新高。《打铁花》获2019年1月21日《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奖。
作者的散文集《背馍记》已于春节前出版,该书由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马腾驰和他的散文》。该书已被国家图书馆与多家图书馆收藏。散文集《花本无心自在开》由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生命深处的真情吟唱》,该书即将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快递‖《背馍记》作者马腾驰签名本开始快递寄书
马腾驰散文集《背馍记》已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为该书题写书名并作序。全书36万字,由“心有沉香,何惧浮世”、“釆一缕阳光,温暖红尘过往”与“给心留一片宁静的地方”等六辑组成。
散文集《背馍记》,精选了包括作者具有广泛深远影响力的名篇《背馍》在内的86篇散文。
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说:“腾驰的散文,我是喜欢的,醇厚自然而又情深意浓,他的文字里,纯净温馨的气息时时在涌动。他的散文语言朴素大方,不做作,不故作高深,以真切贴心的笔触写他的过往之事,写他的痛切感受与深长情怀。他很多的乡土散文,不仅仅是昔日生活的一个记忆,更是挥之不去常常萦绕于胸间的悠长乡愁,读他的文章,不由人要生发出许多的感慨来。”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原常务院长白描先生说:“腾驰的每一篇散文都用真情写就,饱含着深切的生命体验,读来格外动人。
“腾驰是近年来陕西很引人注目的一位作家,他书写的乡土题材作品,让一个时代的中国记忆复活,这样的作品是会传世的;而在我心中,他又是分量很重的一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