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体书法结构28法,没半句废话!
第1法 首点居正
唐太宗论笔法说:“点要作棱角,忌圆平,贵通变,”首点应以龙睛凤眼之姿、高山坠石之态,安居于全字中心之上,棱角突显,飒爽精神,为点的技法要诀。
第2法 通变顾盼
一字之中,点笔最为重要,两点以上要顾盼通变,各有形制,应首尾意连,彼此呼应。若平直相似,整齐划一,便不是书法。
第3法 点竖直对
一字之中,上有点下有竖,应考虑是否直对,如直对,再考虑点笔位置。点竖直对,有的在字的中间,有的在字的左右。所谓直对,就是重心垂直相对,不可偏侧。
第4法 中直对正
一字之中,有上下两中竖的,两竖均应垂直对正,若能对正,则字身不倒。但两竖中有一竖须坚挺垂直,以立其势,而另一竖则多作曲头,略向左斜,避免呆板。对正之法,应以重心为准则,如两笔僵直,必失神韵。
第5法 中直偏右
凡中直,皆应垂直劲挺、逐势而行。无论悬针垂露、有钩无钩,忌屈体弯身。竖为“努”,中直虽应垂直劲挺,但稍有偏右,避免呆板,楷书、行书相同。
第6法 底竖斜位
竖在下方的,并非全部居中。不居中的,不可强为,强为字身必倒。应以全局定其位置,以字势择其形态。
第7法 横笔等距
横笔之间凡无点、撇、捺的,间距基本相等。
第8法 竖笔等距
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的,间距基本相等,楷书、行书一样。竖距虽然相等,但宽窄应随字形而定,不可一律。随字势各异,有右倾左斜、阴阳粗细之别,或悬针,或垂露,迟速缓急,变化有致。
第9法 上收下展
上收为留有地步,是避让;下展为雄壮丰满,是开张。因此字体阴阳顿挫,妍美遒劲,错落而有奇势。
第10法 上展下收
行笔落墨,应先急后缓。上展飘扬洒脱,以耀其精神;下收疑重稳健,以标其端庄。当急不急叫作“涩滞”,当缓不缓叫作“浮滑”。
第11法 上正下斜
上正求其稳健,下斜求其动势。上下结构的字,多有斜正,斜正相生,重心不倒。
第12法 上斜下正
上以斜势呼于下,下以收缩呈于让。顾盼相应,神气贯连。飘然飞动中有肃穆,稳重古朴中存风神。
第13法 下方迎就
凡上部撇捺开张舒展的字,下部应上移迎就。上移为了抱紧,下坠必然脱节。
第14法 左收右放
左右结的字,多左收右放。其中的独体字,置于左部必变形,取收敛之势。
第15法 左斜右正
左斜为呼,右正为应。斜以取势,正以安神。呼迅疾而应迟緩。
第16法 对等平分
左右结构的字,除了避让迎就,也有对等平分的。对等平分,是指高低对等、宽窄平分。虽有呼应,但各占一半,以求平实。
第17法 左右对称
左有撇右有捺,应平稳对称,顾盼呼应,笔意相连。其高低、长短因字形而定。
第18法 主笔脊柱
作字必有一笔为主,余笔是宾。主笔为其脊梁,宾笔附其血肉。主笔要强而韧,但不可过长或过短,应主宾相顾,四面停匀。
第19法 中宫收紧
中宫就是核心,中宫收紧,余笔外拓。以字中心为核心,分领纵展,自有神韵。
第20法 收缩纵展
作书常用之法。收缩和纵展相辅相成,收缩必为纵展,纵展反为收缩。一展一收,神采飞动;不展不收,缓弱呆板。但不可肆意挥洒,全无法度。
第21法 牵丝粘连
笔画是筋骨,牵丝是血脉。使转粘连可避免笔划散漫,更是精神所在之处,尤其是行、草书,真行虽别,法度相同。牵丝应力注笔尖贯以和平之气写出。
第22法 斜抱穿插
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多两部斜势穿插。个体势斜而合在一起重心不偏,错落呼应,更具精神。
第23法 大小独具
无论楷、草、篆、隶,笔划不同,字有大小,笔画多的字身大,笔画小的字身小。不可牵强地把大字作小,小字作大,应以自然天成为原则。
第24法 联撇参差
字中撇多的,最忌排牙。应发笔不同,指向不一,或纵或收,或轻或重,鳞羽参差,错落有致。
第25法 三部呼应
由三部分组成的字,应朝揖顾盼,避就相迎。无论其中哪一部分,都不可独立成型。
第26法 钩趯匕刃
楷法中,钩身不宜过长,要像匕刃一样。古人云:“趯峻而势生。”
第27法 围而不堵
凡写大“口”,不可堵塞过严,否则有呆板、滞闷之感,尤其是行书。
第28法 笔画增减
笔画增减意在求美,但不可乱造,也不可类推,以沿习相传已有公认者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