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向何处去?|刘秀荣:内容和表演不能老一套

中国戏剧家协会 、《人民戏剧》编辑部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三日召开了京剧艺术座谈会 。京剧界的著名演员 、编剧、导演、京剧教学工作者马长礼、王晶华 、王晓临、王金璐、王玉珍、史若虚、任桂林、刘秀荣、刘长瑜、刘吉典、吕瑞明 、许姬传 、孙岳、孙毓敏、冯志孝、李宗 义、 李慧芳、李万春、李紫 贵、李光、李鸣岩、李玉 芙、郑 亦秋、郑天健、吴素秋、吴纪敏、杨春霞、杨淑蕊、杨毓珉、赵世璞、范钧宏、荀令香、张春孝、袁世海、高盛麟、高玉倩、梅葆玥、钮镖、傅德威、樊 放以及上海京剧一团的王梦云 等。赵燕侠同志做了书面发言。

今天,就部分发言刊登如下,京剧到底该向何处去呢?听听近四十年前的京剧名家是怎么说的。

内容和表演不能老一套

刘秀荣

我从小就热爱京剧,有人说“干一行,怨一行”;我看应该说是“干一行,  爱一行”。京剧在人民中间流传很广泛,  深为人民所喜爱。在外国也有京戏迷,在美国、日本都有热爱京剧、研究京剧的人。

通过实践,  我体会到京剧应该按照“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和“三并举”的原则演出现代戏、新编历史戏和传统戏,这是广大人民的要求,也是我们京剧工作者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我认为艺术要有时代感,要跟上社会的发展,就要不断地革新。对传统戏要有选择地进行加工整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传统的东西,如不继承,就会丢掉; 如不发展,原封不动地照搬,不合今天观众的胃口,没人看,也同样会丢掉。今天我们虽然演老戏, 但在内容和表演上不能老一套, 要革新。我的老师王瑶卿先生就是一位革新家,他一辈子不知疲倦地对京剧艺术进行着革新。老艺术家们从不墨守成规,总是不断前进的,唯其如此, 才使京剧保存至今,  并且得到发扬光大。

京剧一定要争取青年观众。我曾在这次出国前写的《艺海扬帆》这篇文章中,谈到争取青年观众的问题。最近收到一位青年同志的来信,他在信中说: “您的文章中提出要注意争取青年观众,这个间题非常重要。京剧在戏曲当中是最有影响的剧种,是戏曲舞台上永不雕零充满活力的鲜花。  一些青年所以不喜欢它,  在于他们不了解京剧艺术,  接触太少,许多人连四大名旦都不知道。我以前也不大喜欢京剧,听得多了,看得多了, 也就渐渐酷爱起来了。”  这个例子说明,青年观众是可以争取过来的,但首先要让他听懂、看懂,才能入门, 才能着迷。

当前广大观众需要多看戏,  我们被压了十年也需要多演戏,我们中年演员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很多老先生也在指望我们能把他们的东西接下来。可是我们现在搞一出戏真是困难,  得自己整理剧本、刻印剧本,还得说戏、排戏,时间和人员都得见缝插针。过去一个星期排四出戏,现在四个星期排不了一出戏。中年演员再这样呆上几年,不要说有发展有创造,就连原有的一点东西也要丢光了,既不能承上,  不能启下,这个责任可是很大啊!

目前要重视剧团的工作,  要把老先生身上的宝贵遗产赶紧接过来,不能等到开追悼会时才叹惜说:“咳,’东西都带走了!”要抓紧录音、录象、拍电影;中年演员留资料的工作也应该跟上去;青年演员的培养更是当务之急。这些工作领导上都要抓紧进行。老中青都要安排得当,都应得到发展的机会。应该改变目前这种吃大锅饭的现状。剧团演出在经济上要有指标,演员要有目标, 有奔头,这样,京剧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