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嫂子总跟我妈吵架,我哥反而更爱她,我爸:男人护妻才是好丈夫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01

《论语》:“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有关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孔子提到过很多次,其中的关键都绕不开“仁”“德”“礼”三个关键,是对做人规则的规范。

虽然说他的观点可以认作是从他的主观角度出发,但放到现实中去检验,是说得通的,千百年来,向善一直占据主导,说明值得继续坚持。当然,你也可以有自己的诠释,但从根本上来说,都是向善,既能管好自己,又能跟别人和睦相处。

单纯讲人的话,其实就这两件事,个体和群体,自己向内应该怎样做人,向外应该怎样与人相处,把这两个关键弄明白了,在做人方面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回头去看《论语》中那句话,抛开君子和小人不说,单就“泰而不骄”和“骄而不泰”两种状态而言,应该没有人会喜欢后面一种状态,不仅自己不行如此,也不想身边人如此。但为什么还是有人会骄而不泰呢?简单来说就是活得不用心,看待问题太片面,太局限,就像下面这个女人谈及她的家庭时所说:

『自从我嫂子嫁到我们家以后,总是跟我妈吵架,因为我是跟爸妈一起住,每次她们吵完架之后,我妈都会说我嫂子的坏话,所以我倾向于认为是我嫂子不对,认为是我嫂子在欺负我妈。

我哥不这样认为,让我很费解;我爸不这样认为,还总是说我妈事儿多,更让我费解,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胳膊肘往外拐。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自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于是就鼓起勇气问我爸为什么不护着我妈,为什么要跟我哥一起纵容我嫂子,我爸说我的理解有问题:“你哥没有错,男人护妻才是好丈夫,你只是听你妈说是你嫂子欺负她,实际上恰恰相反。你可能觉得我的话自相矛盾,认为我作为丈夫没做到护妻,其实不是,我三番五次纠正你妈的做法,是为她好,我可不想她给晚辈树立错误的榜样,否则一家人闹得不开心,到头来得不到晚辈的善待,会很糟糕。”

就在我似懂非懂慢慢消化的时候,我爸接着提醒我:“你以后结婚也要选择一个懂得护妻的男人,只要你没有错,男人就该护着你,尤其是要护着你不被他的家人欺负,否则就谈不上爱你,就算不上好丈夫。”

等到我之后接触婚姻的时候,终于明白了我爸那番话的深意。人活着要懂得转换思想,要懂得换位思考,同样是婆婆,自己的母亲不是好婆婆不能不当回事,否则日后自己遇到了恶婆婆会吃不消。』

02

前面那个女人所要表达的观点其实很好理解,从父母子女的情感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有私心,可以认为自己的父母怎么都对;但是,结合现实把父母当成人去看待,对错应该分清,只有这样才能在跟其他人接触的时候去衡量对错。

诚如尼采在《曙光》中所说:“一些妻子经常四处炫耀丈夫或儿子的地位,并将其作为个人资本,她们好像是在谈论事情与知识,事实上却是在炫耀个人极其强烈的占有欲。”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父母存在这种问题而不当回事,像前面那个女人的母亲,她之所以喜欢找媳妇的麻烦,是因为她认为自己的儿子了不起,认为媳妇配不上自己的儿子,这其实就是在炫耀占有欲,因为了不起的并不是她本人,本该安分守己的她非要横亘在儿子和媳妇之间,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所以被针对也无可厚非。

不光是前面那个女人,其他人也应该对此心知肚明,如果你母亲扮演婆婆的角色时存在问题,你要做的不是盲目袒护,而应该结合自身去思考自己在婚姻方面是否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多了一个规则,之后选择婚姻的时候就可能少犯一个错误。

03

“君子泰而不骄”的道理如果从始至终贯穿一个人的生活,当然可以避免很多错误。问题是,这种主观认知层面的东西,我们不是生来就懂,需要通过吸收运用加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如此才能对我们有用。

这个道理包括其他道理,当然是越早明白越好,早一点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了,就可以少犯错。而如果没有早知道,就只能在犯错之后修补检讨,总之要想活得好,该明白的道理早晚要明白,否则你的人生就会缺少正确的指导思想。

就像尼采谈论“天才”时所说:“所谓天才,是指拥有一种独特的意志,或可以持之以恒行动的人。总而言之,就是那种拥有相当强的意志并始终向着高处的目标前进的人。”

我们可以不把他的话当作教条,但我们需要有指导我们前进的规则,有规则才有所谓坚守,否则你空口说坚守,坚守什么呢?多多少少要给“有所为有所不为”划定一个范围,填充一些内容。即便是人到晚年了,仍然要这样做,要明确应该怎样活并坚持去做,才算得上智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