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自主学习,有什么好方法吗
家长都知道,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将来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犹如,扎上翅膀的老虎。柔顺的方式,也要坚持正确的方法。有时候,家长忙着忙着,就忘记是否在教育了。玩着玩着,就开始忽略了孩子习惯养成了。在课堂上学了很多,到复习的时候,家长要让孩子,恢复到自己的认知角度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出来,老师所教的内容。比如,家长问“今天学了什么内容啊”,而不是说“今天老师教了什么呢”。看起来内容差不多,孩子思考的角度不同。复习的程度也会有所差异。能够学到的,不让它丢失,又有什么遗憾的呢。应该掌握的,需要不断完善,才能有所提升,以达到复习的效果。
剩下不懂的地方,也要教会孩子怎么思考。只要不会,就马上来问;家长也会感到厌倦,孩子学习的目的,就没有达到。学习是离不开思考的,只有思考,才能让学习展示效果。刚开始,孩子是不知道要复习的。靠家长的引导,示范,跟孩子一起讨论,共同练习。如果孩子在学习,家长在旁边兴高采烈地玩耍,能专注学习吗?殊不知,家长也是孩子的思维环境的一部分。应该做一些,有助于孩子思考,并促进学习的条件。学好了,让孩子感到收获的快乐;然后,再继续做一点点。让复习的终点,不要放在对成果的喜悦上,而忘记了怎么开始。经过练习,能让孩子感到“学到的,经过练习,更熟练了,认知也会随之提升”。
当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开始叫家长的时候。家长心里就开始敲鼓了,该怎么做好家庭教育呢。为什么不听话,听话了学习怎么上不去呢?当家长感觉到,孩子很难沟通的时候。是因为,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家长觉得什么样是合理的,孩子却我行我素。管教的力量,感觉效果不太明显。从小树立规矩,孩子违背了,要及时发现,并认知到问题,在行动中纠正。为什么要在行动中纠正呢?语言表达是相对轻松的,做起来却未必那么容易。所以,家长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怎么能不谨慎呢。实践能创造思维,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学习深度。家长轻易否定计划,就会逐渐失去孩子的信任。不要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语言的约束力减小,家长就要付出更多的催促。
孩子表现了真诚,家长就不用担忧了。认真地陪伴孩子,一笔一划,一口一音,来教出来。作为父母,是可以很骄傲的事情。学习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只是为了追逐目标,而忽略甚至放弃了过程中,美好的印象。从而让过程,不断压缩,舍弃了学习的本质。忘记了学习的目的。结果是短暂的,犹如昙花一现,而过程是漫长的。家长不在过程中努力教,怎么能指望孩子,马上就有好的结果呢。和孩子交流,是在讨论,更是培养解决问题的思路。不要时常打断孩子的思考,思考不出来再求教,态度就会端正。表达不出来,再给予引导,记忆就会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