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案研读:针灸2次,肿胀的腮腺就消下去了,我们一起来看

今天我们来讲个针刺治疗痄腮,也就是腮腺炎的医案。

曾××,男,3岁。

主诉:(代诉)左腮部肿痛8天。

病史:患孩发热已8天多,恶心头痛,呕吐,不欲饮食,左腮部及耳下胶肿,压痛明显,局部发红,体温偏高,曾到广西区人民医院诊治,诊断为扁桃腺炎。服中药、注射青素7天病症未减,且右侧腮部亦有肿胀,至今发热未退,体温在39℃以上。最后请该院儿科主任会诊,诊断为急性腮腺炎。建议停注青霉素,另开西药(未服)。当天晚上来住处要求针灸治疗。

查体:发育及营养中等,双侧腮腺部肭大,左侧较右侧为大,局部发红,咽部充血。压痛明显,咀嚼困难,发热,体温39.6℃,舌质红,薄黄,脉数。

诊断:痄腮(腮腺炎)。

痄腮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于外感风热疫毒之邪,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颊部,络脉壅滞,气血运行不畅,故耳下腮频部一侧或两侧漫肿,坚硬作痛。病邪在表,则有发热恶寒,咽部充血,苔薄黄,脉数之症。腮颔乃少阳经脉所过之处,邪蕴少阳经络,故腮肿疼痛,咀嚼困难。

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取穴: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配穴:少商,商阳、角孙、下关、翳风。

操作: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用毫针强刺激手法,不留针,然后在少商、商阳、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用壮医药线点灸角孙、下关、翳风等穴。

大椎穴为督脉经穴,主一身之阳气,此穴又是诸阳之会,故有宣阳解表退热,振奋全身阳气的作用,合谷、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合穴,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二穴具有疏风解表,消退热邪的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土穴,有强壮益气之效,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促进气血运行和机能恢复。少商、商阳为手太阴肺级及手阳大肠经的井穴,按《灵枢》:“病在脏者,取之井”之理,用三棱针点刺出血1~2滴,有解表散邪,清解痛,宣肺利咽、消肿作用。用壮医药线点灸角孙、下关、翳风等穴,更可加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第二天诊,其母代诉:昨晚针灸后,腮肿大减。今天下午热退,两腮腺肿明显消失。1周后随访,患孩针灸后诸症消失,一直未复发,共2次治愈。

本案治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法。取督脉、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针刺采用泻法。实践证明,针灸治疗本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讲到外治治疗腮腺炎,其实用青黛调水涂在肿痛的脸上效果也挺好,可以配合起来一起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