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赏||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1758)文徵明 《茶具十咏图》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
第1758期:文徵明 《茶具十咏图》

《茶具十咏图》轴,明,文徵明绘,纸本

墨笔,纵136.1cm,横26.8cm

《茶具十咏图》轴,明,文徵明绘,纸本,墨笔,纵136.1cm,横26.8cm。
图绘青山之下郁树成荫,两间茅屋在藩篱之内,主人趺坐于室内,书、壶伴其左右,另一间屋内侍茶的童子正在煮水。从款署中得知,明嘉靖十三年谷雨前三天,苏州的天池、虎丘等地正举行茶叶品评盛会,作者因病未能参加,其好友送来几种好茶,于是令小童汲泉、吹火、煮茶,自斟,自饮,自己品评茶叶之高下,自得其乐。
不禁想到唐代诗人皮日休《茶中杂咏·茶具》、陆龟蒙《和茶具十咏》诗,于是缅怀他们的唱和雅趣,诗兴所至,亦追和了十首。画面构图充盈,横狭而纵高,主题突出,笔法细劲,用墨澹雅,蕴藉着浓郁的文人儒雅气质。
本幅上方自题“茶具十咏”五言律诗十首,分别为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后款署:“嘉靖十三年岁在甲午,谷雨前三日,天池、虎丘茶事最盛,余方抱疾偃息一室,弗能往与好事者同为品试之会。

↑ 文徵明《茶具十咏》(一)茶坞

佳友念我走惠二三种,乃汲泉吹火烹啜之,辄自第其高下,以适其幽闲之趣。偶忆唐贤皮陆辈'茶具十咏’,因追次焉,非敢窃附于二贤后,聊以寄一时之兴耳。漫为小图,遂录其上。
衡山文徵明识。”钤“徵”“明”朱方联珠印。嘉靖十三年即1534年,文徵明时年65岁。右下钤“徵仲父印”白文方印、“衡山”朱文方印。

↑ 文徵明《茶具十咏》(四)茶籝

鉴藏印有孙煜峰“弘一斋书画记”朱文长方印、“孙煜峰珍藏印”朱文长方印、“张珩私印”白文方印。

文徵明的小小心事:茶人理想

话说那一年,文徵明从家乡出发到南京赶考乡试,路经惠泉,阳光正好,听鸟鸣数声,一路沿途风景怡人。

文徵明看到有人在惠泉试泉品茶会友,他差点忘记自己要赶考乡试这回事,想起自己多年来灰暗的科考之路,再看看眼前一片以茶会友的美妙景象,不禁心神荡漾。

当时文徵明心中肯定在想,“管它的什么科考,此刻先喝了这杯茶再说!”

才子文徵明生在官宦世家,一生受困于科考,但是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个茶人的理想。

年少时,文徵明就读过《茶经》,对惠泉十分向往,家乡离惠泉仅一百多里,可是忙于科考的文徵明无暇去试泉品茶。

三十五岁那一年的南京乡试,文徵明第一次和朋友一起来到惠泉,终于实现了多年以来的夙愿。

1523年,嘉靖二年,文徵明接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以贡生进京,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

其实,文徵明获得的这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文员,每日面对各种乏味的事务文书,还遭受他人的排挤,仕途之险恶、权术斗争之激烈令他心灰意冷。文徵明曾给自己的儿子写过一封书信:“石湖风景,常在梦中,若得遂请,甚于进官也”。

官场权力之争显然不符合文徵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追求,他觉得自己还是回苏州做那自由自在的文人为好。

于是,文徵明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一心扑在书画诗文的艺术创作之上。

↑ 文徵明《茶具十咏》(十)煮茶

有人猜想,此人该不会是被性格所限,不懂得变通,终究是个书房里只会读死书的呆子吧?

为啥有这种猜想呢?因为一直以来,他的心里都有一个偶像,就是他的父亲。

秉承家族之风,他走上科考之路,多少年来严肃求学从不懈怠,惠泉的试茶会友是属于他个人内心小小的秘密和心事,是那一方天地自然间的自我归属。

文徵明的事业巅峰:晚年厚积薄发

严守父亲的家训,文徵明从不攀附权贵,做了那个“耿直”被后人诟病的“傻”才子。当初,文林作温州知府,在一众学生中提拔了一个名叫张璁的人。张璁得势以后,想拉拢文徵明,文徵明推辞没有去。

而当年一起和文林同中进士的杨一清被召入朝廷担任宰相时曾对文徵明说:“你不知道你的父亲和我是朋友吗?”文徵明却正色道:“我父亲去世三十多年,说得每一个字,我都不敢忘,实在是不知到您和家父是朋友。”

不随波逐流,心居庙堂思江湖之远的文徵明注定不适合呆在官场,他多次提出辞职报告后才终究是脱离了那是非之地。文徵明心想,人生之路道阻且漫长,未来的成就不一定在哪儿等着自己呢?

每日一赏||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1757)明·文徵明 兰亭修褉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