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一份报纸,揭露166年前曾国藩的冷血行为:史书骗人
众所周知,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权臣。他起于微末,出生于普通耕读家庭,但却自幼勤奋好学,勤勉刻苦。作为封建社会的忠实信徒,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组建湘军,力挽狂澜,攻破了太平天国,生生保住了风雨飘摇,摇摇欲坠的晚清,自此在清朝官场上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位置。
他不仅在政治上颇有建树,在个人修养方面也为世人所称道。他主张勤勉廉洁,凡事谦虚谨慎,修身律己。除此之外,他在书法、学术、文学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巅峰境界。赵尔巽的《清史稿》中甚至评价曾国藩是"中兴以来,一人而已",将他视作"完人"的典范。
李鸿章曾这样评论曾国藩:"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认为曾国藩攘内安外,是不可多得的旷世之才。左宗棠也曾经评价曾国藩:"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认为他对国忠心,知人善任,甚至自愧弗如。
然而章太炎却这样评价曾国藩:"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难道在我们所认知的"完人"形象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不为人所知的曾国藩?事实确实如此,完人曾国藩并非如此完美,相反,他还十分残暴!
诚然,我们不能否认曾国藩的修身律己、勤勉廉洁。深受儒家经典熏染的曾国藩为人们所追捧自有一定的道理。曾国藩的残暴主要体现在军事方面,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不可否认的是残暴且血腥的。
咸丰十一年(1861)时,曾国藩的九弟,也就是湘军的主要将领曾国荃围困住了安庆城。在安庆城预备攻城时,接到了曾国藩的指示,在信中,曾国藩写道:"可城以多杀为妥,不可假仁慈而误大事。"明确向曾国荃表明态度,宁可多杀不可错杀。于是曾国荃依照曾国藩的指示,屠戮了整个安庆城。
此时心狠手辣的曾国荃内心也隐有不忍,然而曾国藩却表示:"既已带兵,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人为悔?既谋诛灭,断无以多杀为悔之理。"甚至还表达了屠城后自己的爽快心情,表示"差快人意"。由此,曾国藩的残暴和冷血可见一斑。
然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曾国藩对待南京城的老少妇孺的态度,更是冷血到令人心惊。当时,驻守南京的太平军被湘军环环围住,部队身陷绝境。整个南京城已经被围困到弹尽粮绝,城中饿殍遍野,百姓饥寒交迫。当时城中的太平军将领李自成曾经向曾国荃请求给城中的老少妇孺一条活路,然而,曾国藩却拒绝了他的请求,还表示:"城内放出之妇幼,迪庵前在九江一概不收,扔送进城内。一则城内饥饿者多可致内乱。二则恐贼之眷口从此得生也"心狠手辣由此可见。
同治三年(1864)7月,湘军在城下埋下炸药,攻破了南京城。南京城中仅剩的太平军被尽数处死,南京城沦为人间炼狱。在曾国藩的授意下,湘军在南京城内烧杀劫掠,无所不用其极,血洗了整座南京城,整座南京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当时的《华北先驱报》中曾经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是一名英国士兵的所见所闻:"湘军把这些妇女和姑娘,交给一批流氓强奸,再拖回来把他们处死。有些少女,刽子手将她们翻转来面朝天,撕去衣服,然后用刀直剖到胸口。这些刽子手做剖腹工作,能不伤五脏,并且伸手进胸膛,把一颗冒热气的心掏出来。还有很多吃奶的婴儿,也从母亲怀里夺去剖腹。很多太平军俘虏,不但被剖腹,而且还受到了最精细的凌迟酷刑。"可以看出,湘军的残暴程度,实在是令人脊背发寒。
除此之外,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也曾经描绘了南京城的惨状:"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而金陵永穷矣。"不仅如此,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也如此记载:"破城之日,全军掠夺……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余人,秦淮河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由此可见,当时湘军对南京城的暴力行径,曾国藩的残暴不仁由此也可以看出。
固然,曾国藩有其值得为世人称赞的一面,他的品性、学识修养都是他为世人赞誉的理由,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曾国藩的性格中存有残暴的一面,他的手上,沾染了太多的鲜血和不计其数的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