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俊权‖约亭顶上古风浓

约亭顶上古风浓
文/赖俊权
从深圳回梅后,我一直住在江南,也许这里大道通衢、四通八达,方便我有空之时随处走走。梅江区三角镇上坪村约亭顶,有一排近千米围龙屋,蔚为壮观,由刘、丘、叶三族联袂至此开基而成,是一个富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同时又是人才辈出的地方。
美轮美奂古民居,风情各具
我多次前往约亭顶询问村中老人,据说约三百年前,刘、丘、叶三族先祖联袂来到这里,他们扎根约亭后,刘母丘氏,丘母叶氏,叶母刘氏,谊联三姓姻亲,后合建亭于岗上,取名“约亭”,供三姓议事,昭示团结友爱,约亭村故此得名。
约亭先民历来勤劳、善良、和睦,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形成了约亭顶独特的文化内涵。
闲暇时光,邀三五知己,漫步约亭顶,你会被一排排拔地而起、各具特色的建筑吸引,感叹他们这几百年来,约亭先民是怎样秉承客家民系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又是如何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打拼,事业兴旺发达,买田置业、买地造屋?目前约亭顶的民居建筑有四点金的“晋增庐”、“永鑫庐”,有方形花胎后枕的“肃贻庐(七贤居)”,有加层走马楼“诚创庐”,有典型客家围龙屋“笃创公祠”,还有两祠堂共用一围龙的“刘叶两姓祖祠堂屋”,依次排列而建,绵延近千米,构成了一个极具客家建筑特色的民居群。
据《客家民居·梅江卷》资料,公元1662年,刘、叶先祖结拜为兄弟,两姓联袂开基,历经60多年,于1723年建成“刘叶两姓祖祠堂屋”。该屋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5791平方米,由禾坪、半月形池塘、水井、楣杆夹、堂屋、花胎、围龙、左右横屋等组成,左为刘姓祖祠、右为叶姓祖祠。两祠堂共用围龙的结构,在客家地区非常罕见,但却集中体现了客家人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生活愿望。
约亭顶引人瞩目的还有七贤居,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刘复之的故居。1919年兴建,为两堂两横一后枕、二门楼的方形围龙屋,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有房屋59间。1981年此屋重修后题名为“七贤居”,指主人琳球、夫人侯氏喜生七子。“七贤居”三字为北京著名左手书法家费新我所书。
七贤居一侧的永鑫庐,为1925年建造,是四点金式客家围屋。据说主人刘琳亮生两子,长子名永兴、次子名鑫兴。早年在印尼椰城经商,昆仲同心合力,艰苦创业,事业有成。题屋名“永鑫庐”,意在兄弟联芳。永鑫庐坐东向西,地面为2000平方米,三堂四横一围龙布局。共有房屋81间,屋内厅堂宽大,梁柱雕龙画凤,屏风木雕穿花,富丽堂皇。
这一座座名居,各有故事与特色,与不远处的学校、楼宇交相辉映,构成独有的客家文化气息与烙印。
地灵人杰人文秀,英才辈出
他铁肩侠骨,高尚正直,在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中,他不仅书写了许多非凡与传奇,更留下了令人敬佩的精神和品格,他就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刘复之。
“我的家乡在梅县城南十里的三角地白土堡上坪约亭岗村……”,刘复之在回忆录中写道“1917年,我出生在广东省梅县一个侨眷家庭里”,他的故居就是七贤居。回忆故乡刘复之有太多的爱,他是梅州人民的优秀儿子、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政法战线的杰出领导人,刘复之在长达75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不渝忠于党、忠于人民,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先后担任司法部部长、公安部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法治进程作出卓越贡献。
回忆故乡,一滴水、一粒沙、深深铭刻在心中。1988年,梅州市人民检察院刚成立,同年,刘复之“履新”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于经济落后,梅州市检察院办公经费很是紧张,刘复之得知情况后,通过工作渠道给予帮助,极大改善了家乡检察院的办公办案条件,走出科技强检第一步。
约亭顶走出的杰出人物还有刘锦庆,这位香港工商界知名人士、社会活动家,香港嘉应商会等社团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刘锦庆早年失父,依靠母亲抚养成长,深受其勤劳简朴,善良德惠的熏陶,从小勤奋自爱、搏斗向上。他先后就读于水白中学和东山中学。1947年春,刘锦庆到香港谋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认定中国货在国际市场将以物美价廉的竞争潜力赢得光明前景,在九龙旺角钵兰街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经营国货的中国宏兴贸易国际公司,后发展为宏兴(集团)公司。
刘锦庆虽忙于商务,但却喜欢文学艺术,偶或为文,风趣幽默,雅俗共赏。由他主编的《嘉讯》、《文丛》和新撰的《欧美见闻》、《澳纽之行》等诗词歌曲、游记杂文均极受文化界的推重和赞赏,有“才子”的美誉。刘锦庆热爱桑梓,是全国侨联委员、广东省人大代表、省工商联常委、梅州市首届荣誉市民。
在联络、沟通侨情乡谊方面,他外引内联,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修建人境庐、恢复强民体育会等出钱出力,1985年他还和曾宪梓先生等倡议兴建梅县12级大型体育看台,并在1979年和1985年,与曾宪梓博士率领香港义安公社瑜园青年足球队和香港东升足球队3次到梅州访问。
延续贤良淑德善,薪火传承
美丽的约亭顶孕育传承文化,这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带有浓浓的乡愁气息。一字排开的围龙屋建筑群,蕴含了客家人团结一致、睦邻友好,与客家先民的非凡智慧,革命文化、孝道文化、乡贤文化,这些点滴文化的聚集,让人流连。
据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介绍,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约亭顶一带是心酸的华侨之乡,这里的女孩子大多一生下来就做童养媳,结婚生下一男半女之后,丈夫就背井离乡外出谋生,留下老母妻儿相依为命、艰苦度日。妻子则独自承担起养育子女、孝敬公婆、操持家务、打理内外的重任,生活非常艰苦。
尽管这样,当地的妇女没有一句怨言,一直坚守着客家妇女“柔、韧、刚”的品格,传承贤良淑德善、温柔敦厚,凭着勤劳而灵巧的双手撑起一片天空。因此,约亭村的人们对母亲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恩敬爱之情。
这里的居民世世代代都满怀一腔热血和爱国怀乡的赤子之心,早在革命战争年代,约亭顶也是中共梅县地方组织进行革命斗争的重要区域。武工队在约亭岗建立游击据点,为粉碎国民党的“十字扫荡”,山区游击队输送物资、提供情报、输送新生力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作为红色革命地,约亭顶在近代涌现了一大批革命志士,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围屋古韵,新城新姿。目前,约亭顶面貌一新,整洁的马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已徐徐展开,“约亭顶”客家民居群是梅城城市化进程中完整保存下来的客家民居建筑群之一,它积淀了客家文化精髓、承载着客家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梅州一大标志性景观,显得格外静谧和古朴,她的背后有城市绿轴,不远的地方有剑英湖公园,梅江区水白中学就在旁边,这创办于1937年,由当时的梅州市梅县区水南堡、白土堡先贤、乡贤齐心合力发动各地(含南洋等地)贤达募捐而创办的学校,从无变有,由小到大,发展到今天,为梅州市一级学校,终年书声琅琅。
漫步约亭顶,这是古民居建筑的一个缩影,延续着城市文脉和红色苏区特色,也作为梅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造广东文化高地的形象载体,见证着城市悠久的历史和厚重人文。
图文作者/赖俊权(网名:夜色光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