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发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声六...

粤语发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 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语言。粤语的发音与隋唐时期的语言十分接近。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官方的权威发音韵律书《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里面标注的文字发音与现今的粤语高度吻合。在现代粤语中,还保留一些古代的文字和发音,这些文字和语音在现代的普通话中基本上已经极少用到,以下是一些在古文中曾经使用,在现代已基本绝迹,但仍在粤语中广泛使用的生僻汉字。
1. 㧬
读音:粤拼:ung2; 普拼:gong3
释义:用手推开。
来源:清,阮元《经籍纂诂》“㧬,举也”;后引申为用手推。
组词:㧬开——将阻挡的物体推开
评:在粤语中经常使用,但实际认识该字的人已经不多。
2.滗
读音:粤拼:bei3; 普拼:bi——粤语音同“秘”
释义:挡住的渣滓或泡着的东西把液体倒出。
来源:汉代服虔《通俗文》记录“去汁曰滗”。原始读音与“笔”相同;后来流传至广府地区使用时逐渐变成“滗”音。
组词:滗汁——将菜的汤汁倒出来
3.踬:
读音:粤拼: zat1 普拼: zhi
释义:本义为被东西绊倒,引申为事情不顺利,受挫折受折磨。
来源:南北朝《南史·王憎儒传论》 “憎儒硕学,而中年遭踬,非为不遇,斯乃穷通之数也”
组词:遭踬——遭受错折,遭受折磨。
4.擤
读音:粤拼:sang3 普拼:xing
释义:指按住鼻孔出气,借以排出鼻腔内的粘液。
来源:《篇海》“手捻鼻脓曰擤”
组词:擤鼻涕——手按住鼻孔,排出鼻腔内的粘液。
5.齎
读音:粤拼:zei1; 普拼:ji2
释义:原本放在手上拿着的东西,后来放下;
来源:西汉《说文解字》中解释:齎,持遗也;指原本放在手上拿着的东西,后来放下;
组词:齎低(放下手中的东西)
评:属于广东人常说,但不会写,也不会认的生僻字。
6.跛
读音:粤拼:bai1; 普拼:bo
释义:瘸子,跛子;腿部或脚部有毛病;走起路来身体不平衡;
来源:《易.履卦》:“眇能视,跛能履”《说文》:“又见跛,行不正也”。
组词:跛脚;趷跛跛;跛佬;《跛豪》(香港电影角色)
7.䟴
读音:粤拼:ngan3  goek3; 普拼:zhen jiao
释义:抖脚、弹腿、晃脚
来源:《广韵》解释:“动也,即脚步抖动的意思”。
组词:䟴䟴脚——形容人自在、悠闲时的样子。
造句:人摇福薄,树摇叶落,年青人食完饭千祈唔好䟴䟴脚!
评:大部分会说但不会写的字。
8.趷
读音:粤拼:gat6;普拼:ke
释义:1.翘起,欠身;2,腿脚不方便,走起来身体不平衡;3. 提起脚跟;4.骂人语句,即滚。
组词:
趷起身——撑起身体;
趷尾——翘尾巴 
趷脚——走起路一瘸一拐的。 
趷跛跛——一种儿童游戏,单脚跳 
趷起脚——踮起脚
趷路——滚蛋
评:粤语使用与普通话的意义完全不同,怀疑是粤人自己创造的词汇。
9.𦧲
读音:粤拼:loe2 dei6; 普拼:luo di
释义:1. 身体在地上不停地扭动;2. 闹事;3.纠缠
来源:《康熙字典》内没有收录此字,可能是广东人自己创造的词汇。
组词:
𦧲饭应——马上答应;形容心情急切,连口中的饭菜都迫不及待地吐出来,以便答应别人。引申迫不及待的意思。
𦧲口水讲过——指说错话,吐出口水,将原来的说话重新再说一次。通常是长辈教育小孩子说错话或自己说错话,自己推翻自己的观点。
食人唔𦧲骨——指贪得无厌的人。
10.奅
读音:粤拼: paau6;普拼:pao
释义:指虚大,空的意思。原指岩间的空穴,引申为炮石。古同“炮”,炮石,用器具发射或从城上投下砸击敌人用的石块。
来源:《康熙字典》广韵匹貌切;《集韵》披教切;音炮。起获也,亦大也。《扬子·方言》以大言冒人曰奅,意即以谎言去蒙蔽别人为奅。
组词:扯大奅——吹牛,夸大事实,说大话骗人。因奅为冷僻字,且读音与“炮”同,广东人一般都写作“车大炮”。
11.踎
粤拼:dau  mau1   普拼:dou   móu
释义:1.蹲、蹲下;2.长期逗留、混日子。
来源:《说文解字》、《康熙字典》中并无收录此字,有学者认为这个字是从“猫低”二字演变而来,因发音类似从而创造出这个词汇。
组词:
踎监——坐牢
踎低——蹲下
踎坑——去洗手间
地踎——粤人对流氓的别称
踎街——流落街头
兜踎——指人蹲在街上,前面放着个兜(容器),如同乞丐。后来用以形容人生活坎坷,十分无能、窝囊和寒碜。
12.簋
读音:粤拼 gwai2; 普拼:gui
释义:是古代中国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圆口双耳。原是当时贵族的食器或祭器,后流传到民间。
来源: 《诗经·秦风·权舆》:“于我乎,每食四簋。”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食土簋,啜土刑,粝粱之食,藜藿之羹。”
组词:九大簋——原指九道传统菜式,后一般指丰富的酒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