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图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若论历史悠久,只有古希腊文学、古印度文学可以与之相比。它与中国大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发展的脉络,显示出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的特征。它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同时有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构成蔚为大观的中国古代文学。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诗歌,还是散文、戏曲、小说都有着明显的可以追寻的历史。并且呈现着在创作和理论上的不断发展,丰富,日臻完善。每种题材的演进都是一部历史,而且脉络清晰。充分体现并显示着它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文学深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每一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并且与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各种文体互相渗透、影响,互相借鉴,有交融的特点。在文学的内涵中,又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字的特殊魅力,显示出以中国古代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内涵上极大的丰富和巨大的张力。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中国文学各种文体齐备,诗歌、散文、词、戏曲、小说等无不涵盖,且各具时代特色。就文学的历史分期来看,它可以分为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及近代文学几个部分。各部分精彩纷呈,各有千秋。先秦文学包含着原始社会和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的三个阶段。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文学以诗歌、散文等为主要文体。诗歌又以《诗经》、《楚辞》为代表。《诗经》以风、雅、颂、赋、比、兴之“六义”传播影响后世。散文以《左传》、《国语》、《战国策》、和诸子散文等为最佳。同时先秦文学也孕育着很多其他文学题材的萌芽。其中神话传说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散文是小说的源头,辞赋可以追溯到楚辞。《九歌》中已有戏曲的萌芽。中国文学的思想也孕育在先秦、秦汉时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杂家、农家等“诸子百家”,流派纷呈,形成百家争鸣。这些思想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影响巨大。尤其是儒家、道家的思想观念对整个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及广大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他们如何生存,以何种态度来对待人生等,都取之于对传统观念的取舍。尤其是儒、道两家思想,被中国读书人所接受,而且根深蒂固,不可动摇,乃至今日。各家都有自己的学说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大力宣传各自思想,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文学上散文的勃兴和繁荣。他们的学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他们对一切事物的取舍。在诗歌创作方面,战国后期出现了我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他开创了我国古代爱国主义诗歌的题材,并创造了新诗体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后寂寞了三百年的诗坛,出现了奇文郁起,大放光芒,揭开我国诗歌崭新的一页。在文学理论上,诸子散文中已出现一些理论观点和美学思想。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秦汉文学,主要以汉代为主。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始,开创的是历史的崭新的一页,但因思想钳制严酷,秦文学却是空白。只有秦统一前吕不韦召集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散文外,再无佳作可言。汉代文学以散文、汉赋和乐府民歌为代表。代表作家有贾谊、晁错、司马迁等。司马迁的《史记》以“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记述了我国上自传说中的皇帝,下至汉武帝时代的三千年间的历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都很高。汉乐府诗以民间创作和叙事诗形式给诗坛带来新鲜血液,为文人诗歌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和推动力。汉乐府民歌,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酝酿了五言诗的产生。东汉的文人五言诗,是在东汉乐府民歌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今存无名氏《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它以高度的艺术造诣,开创了我国抒情诗的新风格。两汉文学在散文和诗歌上取得的成就为建安文学准备了条件。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在玄学这种思辨哲学的影响下形成的。但文学走向自觉的时代。文人在作品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苦闷情感和自我意识。主要文学成就是诗歌,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文学所取得的成绩。他们以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创作风格,被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人。东晋末年有杰出的诗人陶渊明,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他以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和遗世独立的生活态度,傲然屹立于浑浊的时代,表现出超凡的人格和诗风。鲍照出身寒微,以愤世嫉俗的态度,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骈文曾经风行一时,因为只重视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的表达,传世之作只有孔稚珪的《北山移文》、丘迟的《与陈伯之书》等。小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兴盛起来。主要形式是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代表作分别是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空前繁荣。系统的著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出现了文章选集。如萧统编的《昭明文选》,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文学处在繁盛阶段。隋唐五代文学以唐代文学为代表。隋代时间短,文学成就不大。五代文学主要新的文学体裁“词”得到发展,以香而软为特色的“花间词”派,占据整个词坛。“南唐二主”李璟、李煜成就较高。尤其是李煜后期词哀婉深沉,抒发了他痛失故国的悲哀。唐代是古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唐诗是我国文学的骄傲。流传下来的诗歌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涌现的世界级伟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等。他们的创作是后人创作的范本,并把中国古代诗歌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唐代文学文体齐备,诗歌、散文、唐传奇、词、变文、话本等共同构成唐代文学的繁荣。“初唐四杰”首开新路,突破“宫体”的内容,开拓了诗歌新境界,使诗歌题材由宫廷延伸到塞外。有沈佺期、宋之问在律诗形式上的确立。陈子昂痛斥齐梁诗风,高唱建安风骨,为唐诗发展开辟了健康之路。盛唐诗人以蓬勃热烈的感情,激昂慷慨的诗句,反映出积极浪漫的盛唐之音。李白的积极浪漫主义,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社会和生活底蕴丰富,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中唐诗歌流派众多,诗人冷峻的思考现实,这是诗歌丰收的季节。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反映民生疾苦,与现实紧密相连。追求语言的浅显易懂,为诗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韩孟诗派,以艺术上追求奇险,以个人遭遇反映现实。李贺是其中坚,诗歌视野开阔,风格独特。也有隐逸山林,意绪萧条的刘长卿、韦应物。柳宗元、刘禹锡则呈现哀怨而又不乏秀丽的特色。晚唐社会形势继续走下坡路,动荡不安,已近黄昏。皮日休、杜荀鹤等人的小品文反映时代强烈。李商隐、杜牧更是在诗中抒发了迟暮黄昏的感伤情调。温庭筠、韦应物是词的奠基人,经五代的发展,到宋代成为文学主流。宋代文学以诗歌、词、散文和话本小说为主要形式。内容与时代息息相关。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诗歌有“西昆体”风靡一时,他们以粉饰现实、歌颂太平为主旋律,思想空虚。但晏姝、欧阳修的小令已开始摆脱花间词的影响,表现出清丽的词风。范仲淹词较有气魄,别具一格。柳永、苏轼使词走上革新道路。柳永的的贡献在于创造了慢词和与之相适应的铺叙手法,善用俚俗语。苏轼冲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内容上用词的形式表现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形式上革新了词的语言,不拘音律,将词变成不再依附于音乐的新诗体。尤其在风格上,他在婉约派外别开豪放词风,对词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北宋后期,周邦彦注重格律,以典雅工丽之词为没落王朝点缀升平,使词又回到脱离现实的道路上。南宋民族矛盾激化,在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的鼓舞下,爱国主义文学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涌现出一大批爱国主义词人,张元干、张孝祥、岳飞、陈与义、曾几、刘子翚等写出了一批爱国主义诗词。女词人李清照前后词风也迥然不同,后期作品抒发家国之痛。辛弃疾以词来表现抗金救国的意志,是这一时期杰出的代表。南宋中后期,格律派词人姜夔等逃避现实,追求形式技巧,把词又引入狭窄之途,宋词的光辉逐渐衰退。宋代散文丰富,名家倍出。他们师承韩愈“文道合一”的主张,又有新的发展。文章主要反映现实,指陈时弊。唐宋八大家中有六家,欧阳修、王安石、三苏、曾巩散文各具特色,富于时代精神,政治倾向浓烈,且有汪洋恣肆的议论。文风平易自然,流畅婉转。对同时代和后世影响很大。另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写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文字生动,是王实甫《西厢记》的先导。元代思想尊崇佛道,儒理之学也有提倡,但地位和影响大不如前。文学出现俗雅之变。戏曲、散曲等俗文学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元代文学主要成就是曲。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两者均以曲辞为主,因而总称为曲。元曲在文学史上获得了与诗、词同样高的地位。南戏和话本小说也有新发展。诗歌、散文呈衰落趋势。元杂剧现存剧目600种,作品162种,前期产生了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一大批杰出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这是元杂剧的鼎盛期。后期重心南移至杭州,创作呈衰微趋势。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主要来源于民间小曲和北方少数民族乐曲,一部分从词调演化而来。散曲形式自由活泼,语言通俗明快,风格爽朗,显示出强大的艺术活力。现存元散曲作品小令3800余首,套数400余套。作品以愤世嫉俗,揭露社会黑暗,抨击丑恶现实为多,但也有宣传乐天由命、避世归隐、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前期散曲注重本色,风格质朴,后期偏重词藻音律,风格趋于典雅。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北宋末年产生于浙江温州一带,用南曲演唱,是一种民间戏曲。它结构宏大,形式自由,曲调柔婉悠扬,为南方民众所喜爱。成就最高的是高明的《琵琶记》,南戏“四大传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也较著名。南戏发展到元末已经定型并臻于成熟,到明清演变为长篇传奇。诗文创作成就不高。较著名的有刘因、赵孟頫、萨都剌、王冕、杨维桢等。明代文学主要成就是小说和戏曲。明代小说无论长篇还是短篇都呈现了空前的繁荣。产生于元末明初的长篇历史小说的《三国演义》开辟了章回小说的先河。与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一道总结历史,反映深刻现实。神魔小说以《西游记》为代表,成功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唐僧、众妖等形象,代表性强,充满时代特色。《金瓶梅》则是我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内容的长篇小说,反映出封建社会种种丑恶的罪恶和超与常理的淫乱生活,揭露和批判性强。还有《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短篇小说则以反映市民阶层生活为重心,以小人物做大文章。出现了冯梦龙编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等话本、拟话本小说集。戏曲取得一定的成就。杂剧作家徐渭的《四声猿》通过历史题材抨击社会黑暗和丑恶,形式也有创新。魏良辅改革昆腔,标志戏曲进入一个新阶段,也产生大批有特色的传奇作品。出现以汤显祖为代表的文采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格律派。汤显祖的《牡丹亭》以“情”与“理”的矛盾为焦点,体现了反对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在当时影响很大。沈璟一派注重格律,与舞台演出联系紧密。诗文虽有前后七子和“台阁体”、“公安派”、茶陵诗派等的创作,但成就与唐、宋两代相比逊色得多。微信公众号:汉语言文学考研清代文学是中国封建社会总结时期的文学。样式繁多,各具特色,以小说成就最大。作者着意对社会现实、人生命运及其走向等作了周密而又全面的剖析和反思,有着强烈的社会影响力。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的总结,反映社会生活深刻而又全面。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通过对士林群丑的细致描写和深入剖析,把古代讽刺小说推向了高峰,并影响了近现代作家的创作。曹雪芹的《红楼梦》,依托作者身世,选取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大观园为舞台,把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欢作为中心线索,从多角度、立体交叉式的反映了行将就木的社会现实。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李汝珍的《镜花缘》写海外传说,很有创意,其中漫画式的夸张运用的较好。此外英雄传奇小说、历史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等在中国小说史上也有一定地位。戏曲方面出现南洪北孔,即洪升和孔尚任是当时有名的传奇作家。他们分别创作的《长生殿》和《桃花扇》是传世的佳作,充满时代感。诗文词方面,出现众多有影响的流派,有王士祯为代表的“神韵派”,沈德潜的“格律派”,翁方刚的“肌理派”,词则有朱彝尊的“浙西词派”和张惠言的“常州词派”。散文方面,以“桐城派”影响最大,恽敬的“阳湖派”是其旁枝。他们各有自己的主张和创作特色,影响一时。骈文以汪中较为有名。总之,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时刻都有耀眼的星光和精美的浪花,它记载着沉甸甸的历史与文化,同样也孕育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精神,锻造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性格。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起止年代朝代、思想代表文学样式代表作家作品远古至公元前221年先秦百家争鸣诗歌、散文《诗经》《楚辞》《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前221-公元189年秦汉独尊儒术秦代散文汉代散文汉赋乐府民歌吕不韦及门客《吕氏春秋》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子虚赋》见书无名氏《古诗十九首》公元189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玄学诗歌、志怪、志人小说、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曹操《短歌行》;陶渊明《饮酒》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昭明文选》刘义庆《世说新语》;干宝《搜神记》钟嵘《诗品》;曹丕《典论·论文》公元581年—906年隋唐儒、释、道诗歌、唐传奇、散文李白《将进酒》;杜甫《咏怀五百字》白居易《长恨歌》;白行简《李娃传》柳宗元《永州八记》;公元906年—1271年宋代理学词、诗歌、散文、话本小说欧阳修《秋声赋》;苏轼《水调歌头》李清照《声声慢》;陆游《书愤》(诗)《三国志平话》《大唐三藏取经话》公元1271年-1368年元代儒学、理学元曲(元杂剧、元散曲)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天净沙·秋思》公元1368年-1644年明代前期,程朱理学,后期,心学等小说、戏曲、诗歌、词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笑笑生《金瓶梅》;“三言”“二拍”;汤显祖《牡丹亭》;徐渭《四声猿》;袁宏道等公元1644年-1911年清代以儒学为主,思想复杂小说、戏曲、诗歌、散文、地方戏曲蒲松龄《聊斋志异》;吴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红楼梦》;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顾炎武、纳兰性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