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南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无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足足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太湖明珠、江南圣地,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美丽的风景数不胜数。
惠山古镇并不远,地处无锡市西、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麓,距市中心仅2.5公里。和很多繁盛的古镇不同,惠山古镇虽也是江南名镇,但它安安静静偏居一隅,自有种不被打扰的高洁气质。无论你是否曾经去过如周庄、同里一般的江南名镇,或者对烟雨朦胧的江南有着怎样旖旎的幻想,只要你来过惠山古镇,你就会感受到最原汁原味的古韵。那是深深藏在长街曲巷、飞檐翘角、粉墙黛瓦里的历史真相。
今天,我就给你们推荐一个看遍惠山古镇的好地方——无锡龙光塔。
随便问一个老无锡,他们心目中的城市地标,十有八九会马上说出龙光塔。数百年来,龙光塔傲然屹立于锡山之巅,就像是俯瞰整座城市的卫士一般。
不知道的人可能会问,总是听说无锡惠山,倒很少听到无锡锡山。
惠山自然是有名的,最早惠山叫做华山、西照山。相传西域僧人惠照曾居于此处,所以从唐朝以后,就改成了惠山。惠山很漂亮,清朝乾隆皇帝曾六次下江南,每次都要游览无锡的惠山。纵使江南名山众多,他只认惠山为“江南第一山”。惠山泉也是公认的“天下第二泉”。
而锡山则是惠山东峰脉断突起处,山并不高,仅75米。说来,无锡城市的名字还是因为锡山才有的,据说周、秦时锡山产锡,一直到汉朝时锡尽,故名“无锡”。
1958年开凿了映山湖之后,锡山与惠山连成了一片。
虽没有惠山之壮,但锡山也是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比如这座龙光塔,又称状元塔。
龙光塔始建于明万历二年,距今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了。这座塔并不是一座佛塔,而是无锡古代科举文风的象征。
关于龙光塔的由来,有这么一段故事:自从公元1223年,无锡出了第一个状元蒋重珍后,数百年间再也没人考中状元。明正德年间,昆山有个名叫顾鼎臣的礼部大臣,一次由无锡地方官陪同,游览锡惠胜景。他说,无锡不出状元是“龙不角耳”,意思是说,惠山像一条龙身,锡山像龙头,龙头上没角,就出不了状元。
这角,就是要建一座塔。
嘉靖元年,顾懋章、顾可学父子采信此议,建造石塔以镇风水。
但此后数十年,无锡还是没出状元。此时又有风水先生说,“龙以角听,塔宜中空”,意思是说,石头垒出的石塔是实心的,而龙的角是要用来听的,所以这塔要建成中空。于是万历二年,无锡人又集资再建了一座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
当时,常州知府施观民取名为龙光塔,无锡书画家王问题写了塔名。一直到今天,王问题写的塔名还嵌于龙光塔的第三层东外墙。
塔建成的同年,无锡人孙继皋高中状元。此后,无锡又出了三个状元,真真应验了龙光塔的风水说。在无锡人看来,龙光塔就是无锡文风昌盛的象征。
可惜后来,龙光塔历尽沧桑,兴废几度。特别是清同治四年的秋天,有人打着灯笼,登塔捕雀,引发了火灾。据说大火连烧了三天,古塔遭到严重毁坏。虽经几次修理,始终未能恢复旧貌。随着时间推移,破损更是日益加重。直到1924年重修,把塔的主要结构改成了钢筋混凝土,并在塔顶上专门铸了重1.5吨、高2.85米的铜刹,塔的高度一下子增加到了32.3米,古塔更加稳固、壮观。
1992年,又经历了一次大修。这次不仅加固了龙光塔的飞檐、栏干,还对塔的倾斜度作了纠正,并对塔身的色彩作了调整,由原来的杏黄色改成深红色,如此塔的形象更为挺拔端庄。
90年代后,龙光塔的翘角、栏杆、楼梯再一次损坏,加之顶上的混凝土开裂,随时会都有坠落危险。很长一段时间,无人问津,老无锡们很是惋惜。
封闭了10年之久,2018年龙光塔重修了。2019年5月底,历史底蕴厚重的龙光塔终于重新开放,大家又可以登塔观光了。
站在古塔之上,无锡城全貌一览无遗。
湛蓝的苍穹之下,运河像一条摇摆身姿的银色巨龙,由北向南蜿蜒而过。川流不息的硕大船只,此刻都变得无比渺小,甚至还不如近处往来的车流显眼。天际尽头,新城的活力在一栋栋整齐的高楼上展露无遗。几座大桥,气势宏伟地横跨运河,沟通了城市的交通之余,也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河两岸,几排绿树宛如几条绿色丝带镶嵌其中,让人不禁感叹无锡的环境自然美好。
密集的古民居,抽象成了一个个黛色的屋顶,冲击着你的视野。远山并没有露出全部,山脚的几缕线条好似雕刻在天幕上一样。
寻一处细节看去,三三两两的绿树掩映中,歇山顶的民居显得十分淡雅。并不灼热的阳光将这些饱经沧桑的粉墙黛瓦照得透亮,仿佛一家一户都温柔无比。
新城摩登现代、古镇温婉动人,在新与旧的平衡之中,无锡的魅力征服了每一个站在龙光塔之上的游人。而这,恰恰也正是龙光塔吸引人的地方吧。
带着有趣的灵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摄影|写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