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另类大局观,事关东亚引爆清日关系,为何丢琉球也要保高丽

日本明治维新甫一开始,李鸿章就感受到了压力,因为他真切地知道日本终究会成为中国的劲敌,他还知道中日关系的进展要看哪一方军事近代化的步伐更快。

李鸿章

李鸿章尤其注重海军的发展,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想要进攻中国,必定先从海上发动攻击,取得制海权,然后才能够陈兵陆上。

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把所有的注意力都聚焦到了海军的发展上面,他反对左宗棠武力收复新疆,反对同沙俄大动干戈,也反对在越南问题上与法国大打出手。

唯一的目的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想要把为数不多的钱款都用到海军的建设上面,从“防日”的角度来说,李鸿章实为近代第一人。

李鸿章刻意关注中日关系,那就不得不花费精力在中朝关系上,自古以来高丽对于中国国防的意义就非常重要,一旦敌人侵占了高丽,那么就可以以高丽为跳板,进而侵略中国的东北和山东。

站在日本的角度来说,高丽对于它的国防同样重要,高丽在内敛的清朝手里尚且使它不安,假如被沙俄或者是英国占去,那日本简直是如鲠在喉了。

所以,明治维新以后当日本实力强大起来,就开始谋划在朝鲜占有一席之地,这势必与早就在朝鲜存在的清廷势力产生冲突。

清日外交图

光绪初年,高丽政局与清廷一样,都是幼君在位,李熙年幼,摄政的是他的父亲大院君李是应。

大院君本人十分保守,尤其反对与外国交往通商,屡次杀害在高丽的传教士,展现强硬态度。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的对朝关系主要由掌握实权的幕府主持,具体由对马岛的诸侯负责,维新以后大权归位,由天皇主持下的中央政府负责。

保守派的大院君极其不喜欢日本的明治维新,因此对于明治也采取断交的措施,在日本国内逐渐出现了“征朝”的声音。

当然,高丽拒绝与日本交往只是为日本攻朝提供了口实,真正驱动日本攻朝的还是在于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的提升。

日本想要真的自强,就必须向海外发展,再就是日本觉得如果它不率先在高丽开拓势力,沙皇俄国及欧美诸国早晚也要染指,第三就是当时一部分少壮派军官,想要通过海外战争捞取升官发财的机会。

1875年(光绪元年,日本明治八年),高丽炮击日本船,这就是史上记载的江华岛事件,日本国内主张对朝强硬的主战派更加肆无忌惮。

日本舰船

当时日本的部分政治领袖对于攻朝并不热心,像岩仓、大久保、伊藤、井上等人都认为维新事业尚未发展到向海外拓展的程度,不应该轻举妄动。

但是高丽炮击日本船只,让通过明治维新实力得到提升的日本脸上挂不住,觉得要不给高丽点颜色看看,无法平息国内舆论。

前后踟蹰的情况下,日本当局决定一方面派出黑田清隆和井上联合率领的舰队前往高丽交涉,一方面派出森有礼使团访华,试图探听清政府的态度。

森有礼使团与清廷展开了激烈的外交交锋,清廷始终坚持高丽为属国,假如日本贸然出兵高丽,那就是对中国的挑衅,中国不可能坐视不理。

森有礼则坚持认为中国在高丽的宗主权只是名义上的,可有可无的,因为清廷并没有付实质性的责任,因此也就没有实质性的权利。

在另一路,黑田和井上率领的舰队到达高丽后,却与高丽订立了承认高丽为独立主权国家的条约,这样就把清廷对于高丽的宗主权直接否定掉了,按道理来说清廷应该提出异议。

朝鲜半岛光化门

然而,当日本和高丽均把条约送给清廷的时候,清廷并没有提出任何抗议,更没有进一步的交涉,默认了这样的事实。

其实清廷是被传统的外交观念所束缚,在没有第三方插足中国一家独大的中世纪,大部分中央的君王都认为只要属国承认他们的宗主权,其他国家承不承认并不必要。

光绪初年的时候清廷在高丽威信甚高,就更不把日韩条约放在眼里了。

清政府与日本关于高丽问题的争议甫定,这边又与日本在琉球起了冲突。

琉球自1372年(明朝洪武五年)开始就隶属于中国,历时五百余年,琉球按期向明清政府进贡,从未中断。

但自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起情况发生了变化,琉球开始向日本萨末诸侯称藩,这就相当于即承认中国的宗主地位又承认日本的宗主地位,好比一个女人嫁了两个男人。

好在这两个男人是不得拜的邻居,在此后的两百七十多年的时间里竟然从未谋面,真正的改变是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国内施行废藩置县,做为萨摩藩属的琉球自然也在应废之列。

传统日本

日本开始的时候采取强力阻止琉球向清廷纳贡,以此否认清廷对琉球的宗主关系,进而将琉球改为县,从事实上将琉球纳入了日本的行政区划。

清廷对于日本的这些行为当然竭力反对,但是日本在琉球动作之际,正赶上好时候,清廷与沙俄在伊犁地区的外交纠纷正盛,只能把琉球做为悬案搁置了下来。

琉球问题暴露了日本的狼子野心,正如平素一个其貌不扬闷声不响的人,忽然有一天有了让人刮目相看的大作为,清廷的士大夫阶层也开始对日本有戒备之心。

因为日本能吞并琉球,就能吞并高丽,琉球还可以打马虎眼,高丽则是万万不能有闪失的,因此士大夫阶层开始谋划如何保存高丽。

1879—1880(光绪五、六年)年的时候,清廷可以说初次有了高丽政策。李鸿章早就认定日本对高丽有领土野心,西洋各国对高丽则只图通商和传教。

因此日本侵略高丽愈甚,欧美各国反对就越强烈。

1879年(光绪五年),李鸿章曾给高丽要人李裕元写信,清楚地说道:现在最好的计谋,莫过于以毒攻毒,以敌制敌,加紧与欧美各国签订通商条约,以此牵制日本。

日本采取恫吓的方式,在琉球已经显露了野心,高丽不得不防,日本唯一担忧的是欧美诸国的态度,高丽断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拒日本。

光绪帝(右)

这样的“好言相劝”一直进行了三年,直到1821年(光绪八年)才被高丽接受,继之与英法德美等欧美强国签订通商条。

(0)

相关推荐

  • 自信与自大,不过一线之隔

    清廷在1874年遭受到的最大冲击,是日军以弱旅入侵台湾. 在无力以武力直接驱逐入侵者的情况下,清廷不得不违背事实去褒赞日军侵台是"保民义举",以白银50万两换取日军撤离台湾. 日军 ...

  • 李鸿章的痛:从马关战争到马关条约

    这是李鸿章的字,挂在马关的春帆楼.作为当时清朝最有眼光的人,他一定知道,日本将议和地点放在马关,乃是"别有用心".为何这样讲呢? 这里是马关的一个海湾,诚如李鸿章所写,有山有海,风 ...

  • 探馆!东亚食博会4日将盛大开幕!万种名优食品等你来

    胶东在线6月3日讯(记者 贾楚航 通讯员 牟建平)4日,为期四天的"2021第十六届东亚国际食品交易博览会"将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3日下午,记者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展厅看到, ...

  • 端午诗词20首: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端  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赏析:端午节为农历五月 ...

  • 夜读 |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端午,又称 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 也是中国首个 ...

  •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端午,又称 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 也是中国首个 ...

  • 端午 ( 一 ) :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端阳故事图之系采丝>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周处的 ...

  • 单反摄影作品赏析 | 端午临中夏 时清日复长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单反班 linda 碟子与粽子是氛围融合的, ...

  • 另类伤寒论读法:伤寒几日几日全总结

    伤寒几日全总结00:0032:31 粤.伤寒几日全总结00:0025:21 太阳篇 4.  伤寒一日,    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  伤寒二.三日,阳明. ...

  • 另类伤寒读法:伤寒几日几日全总结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太阳篇 4.  伤寒一日,    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 7 ...

  • 【集市】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珠串特惠专场(705期)

    如需购买的亲 (集宝街珠串客服 小陶) 欢迎添加! 如果您相中了宝贝 请将该宝贝编号 直接微信给玉见阿拉善客服人员 [宝贝编号]705-1 [宝贝名称]筋脉石手串 [宝贝尺寸]1.5-1.7cm [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