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意难平(下)

这是历史文化题材的第60篇散文

往期推文

到底意难平(上)

到底意难平(中)

8

399年,东晋王朝气数将尽,孙恩、卢循起义爆发。

当时,王凝之担任会稽内史。然而,面对强敌进犯,他不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

谢道韫大急,反复劝谏丈夫,但王凝之一概不理,谢道韫只好亲自招募数百家丁,天天加以训练。

孙恩大军长驱直入,冲进会稽府,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惨状后,退无可退,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叛军抓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

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先杀我。”

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她和刘涛,还派人将她们送回会稽。

孙恩之乱平定后,新任会稽郡守刘柳前来拜访谢道韫。

谢道韫和他说了什么,史书并无记载。只知道刘柳从此逢人就夸谢道韫说:“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

9

和王徽之、谢道韫那段来不及开始的感情不同,王献之和郗道茂明明相爱,本可以白头到老,却因为一个强势的第三者,生生被拆散,抱憾终身。

王献之最大的遗憾是什么?《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段记载:“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馀事,唯忆与郗家离婚。’”

翻译成白话文,大意是:王献之病重时,请道人主持上表文祷告。因为祷告时需要本人坦白过错,道人就问王献之这辈子有什么过错。王献之说:“想不起有别的事,除了和郗家离过婚。”

也就是说,王献之这一生最放不下的,最遗憾和内疚的,便是与郗道茂离婚。

王献之和郗道茂,是真正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王献之出生于344年,郗道茂出生于343年,两人相差一岁。王献之的妈妈郗璿,是郗道茂的父亲郗昙的姐姐。

两人门当户对,一起长大。或许,在“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两小无猜里,王献之和郗道茂早就认定,今生非她不娶,今生非他不嫁。

360年,王羲之、郗昙渐渐病重,17岁的王献之迎娶18岁的郗道茂,小儿女终成眷属。

361年,王羲之和郗昙先后去世。从此,王献之和郗道茂不仅是彼此最爱的人,也是彼此最亲的人。他们相互扶持,守望相助,是彼此最大的温暖。

他们以为,这样的幸福生活可以拥有一辈子。不,一辈子不够,还有下辈子,下下辈子。然而,一个人的闯入,彻底打破了他们的幸福。她就是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第三女、新安公主司马道福。

10

司马道福具体出生年月,史书并无记载。据推测,大约出生于345年。

在王献之娶郗道茂的那一年,司马道福嫁给了大将军桓温的次子桓济。桓济被封为临贺县公,官至驸马都尉、给事中。

如果桓济不出事,就没有后面那么多事情了。偏偏桓济出事了,且是自找的。

桓温认为其长子桓熙缺乏才干,就将大事托付给自己的弟弟桓冲。373年8月,桓温死后,桓济怕大权落在叔父桓冲手上,就联合大哥桓熙、叔父桓秘,合谋杀掉桓冲。事情败露后,桓冲将桓熙、桓济兄弟流放到长沙,从此再无力影响政局。

桓济失势后,司马道福当然不会守活寡,立马和他离婚。

离婚后的司马道福,将目光瞄向了东晋望族琅琊王氏,瞄准了玉树临风、才华横溢的王献之。

虽然王献之已有妻女,但她是当朝皇帝司马曜的姐姐,自然可以想嫁谁就嫁谁了。

当王献之听说司马道福要嫁给他时,他压根儿就不相信。不用说他已经娶了郗道茂,即使还没娶郗道茂,他也不会娶司马道福。因为,这辈子,他的妻子只能是郗道茂一人。

但是,司马道福偏偏铁定了心要嫁给王献之,而且,王献之越不肯,她越来劲。

面对司马道福的无理取闹和威逼利诱,王献之依然不肯妥协。既然你看上了我的人,那我就亲手将自己毁掉,行不行?

于是,王献之选择了自残——搞残腿脚,成了残疾人。

但是,司马道福依然不肯罢休,即使得不到王献之的心,也必须得到王献之的人。

在司马道福的要求下,当朝皇帝司马曜竟然下了圣旨,强令王献之休了郗道茂,再娶新安公主。

这道圣旨,对王献之和郗道茂来说,仿佛是一道死亡宣判书。从古到今,用圣旨逼迫人家离婚再娶的,恐怕只有司马曜一人,可见东晋皇帝何其荒唐!

11

圣意难违。

374年春天,郗道茂不忍看到王献之继续自残,忍痛离开王献之。王献之心如死灰,被迫和司马道福成亲。

可怜郗道茂就这样成了“弃妇”。此时,父亲郗昙已去世多年,郗道茂连娘家都没有了。她只好投奔伯父郗愔,寄人篱下。没多久,她就在孤凄悲凉中郁郁而终。

当王献之得知郗道茂病逝的噩耗时,他从未像此刻这般痛恨自己。是他害死了郗道茂,这辈子,他永远无法原谅自己!

或许,在郗道茂离开王家的那一刻,或者在她离开人世的那一刻,王献之的心就已经死了。

司马道福只得到了他的人,永远得不到他的心。他的心,一直和郗道茂同在。

384年,王献之和司马道福在一起十年后,司马道福生了一个女儿,名叫王神爱。长大后嫁给晋安帝司马德宗,成了皇后。

386年,王献之病逝。临终前,他觉得最内疚的,就是与郗道茂离婚。

这一生,如果没有被司马道福看上,该有多好!然而,没有如果。

12

从374年到386年,王献之最苦闷的时候,他唯一可以倾诉的人,或许只有王徽之。

王徽之比王献之年长六岁,是王羲之七个儿子中最出挑的两个,常常被人放在一起比较。时人认为,论气质高下、官职高低、书法造诣,王献之略胜一筹。但是,王徽之、王献之一笑了之,从不在意这些外人的评价,兄弟俩的感情如同陈年美酒,愈久愈醇。

当王徽之拖着奄奄一息的病体,在王献之的灵堂抚琴并仰天大喊“子敬,子敬,人和琴都不在了”时,他完全懂得王献之痛失爱妻、被迫成为驸马的痛苦。

当然,王献之也一定理解王徽之无法向所爱之人大胆表白的苦衷。

无论是王徽之、王献之,还是谢道韫、郗道茂,他们都曾憧憬美好的爱情,但因种种原因而错过或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爱情。

他们四人中,最后一个离开人间的,是谢道韫。

谢道韫晚年,曾经显赫一时的王、谢二族早已凋零败落。她寡居会稽,与世无争。

偶尔,她会在庭中谱一曲诗文唱和,或在林下舞一段剑舞纷纷。

恍惚之间,仿佛重回少年之时。那时的她,天真烂漫,意气风发,正是一个可以肆意发光发热的美好时代。

忽然,空中传来一句“大雪纷纷何所似”,她惊起回应“未若柳絮因风起”。然而,谢安爽朗的笑声再也没有响起。

环顾四周,只有林叶纷纷而下。原来,只是梦一场。

如果当年谢安为她择婿时,选择的不是王凝之,而是王徽之,不知她的人生又会怎样?

她自嘲地笑了笑,停了剑舞,缓缓向林间走去。

大风忽起,柳絮飘然而落,她就这般走向属于自己的结局。一切自一句柳絮而起,又在一场柳絮中结束。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情深共白头。(全文终)

作者简介
吕瑜洁,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已出版亲子书信集《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孩子》《我的心里住着一个世界》
即将出版历史散文集《历史的浓妆和素颜》《榴莲一样的红楼梦》、长篇历史小说三部曲《此物最相思》

正在创作历史散文集《历史的背影和回眸》《历史的余音和绝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