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晚清清军战术过时又可笑?不是李鸿章不努力,实在是西方战争科技更新太快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李从嘉

字数:1459,阅读时间:约6分钟

在1900年以前李鸿章、彭玉麟等淮军、湘军宿将是满清对抗西方军队的希望,但这些汉族军头精英们却屡屡闹出笑话,成了世界军事革命面前可悲的失败者。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因为农业社会培养出来的精英们实在无法应对那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从1840年到1900年一个甲子的时光,人类军事科技和战术就升级了好几次,而李鸿章们的脑子却远远跟不上。
在李鸿章们还在为功名奋斗时,打进长江的英国军队已经装备了前装燧发步枪和撞针式击发枪,横队射击的火力密度超过同样数量清军的数倍甚至10倍(燧发步枪士兵之间的间距是56厘米,火绳枪士兵之间的距离是91厘米到一米左右;加上清军有一般左右的士兵还在使用冷兵器,要排成十余列,因此在火力密度上远远不如对手),还有了在恶劣天气下作战的能力,三元里广东人的老战术已经失效(当时英军水兵使用防水雷管的击发枪,援助了陆军)。
到了李鸿章们初步进入官场、办理团练的时代,西方军队又开始了武器上的变革。米尼弹在1849年发明,装填它的燧发步枪射程从200米达到提高到了近千米,射速和命中率也提高到3.5倍,让燧发步枪的威力超过了清军火绳枪的5到10倍,西方军队的战术进化到了纵队战术。而清军的战术总结还是上次的经验,在八里桥被装备了米尼弹的英法联军狠狠上了一课。19世纪六十年后装步枪大规模普及后,西方陆军步兵杀伤距离从91.4米提高到了457米,步枪的射速普遍提高了四倍,散兵战术成了主流,白刃冲锋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在19世纪40到70年代,短短三十年间内西方军队装备和战术就变幻了三次,而清军还没有完全淘汰火绳枪,战术上也没有太大进步,自然是被吊打的次数多。
到李鸿章执掌大权的19世纪80、90年代,机枪也大规模普及,李中堂打了几十年仗,大的战役也不过消耗七位数的弹药,遇到这种败家武器自然发出了惊叹。机枪加铁丝网的组合改变了战争,这种变化之大甚至连西方军人也没想到,李鸿章的感叹其实不奇怪。
而海战上的变化就更大了,两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舰队还是以风帆战舰为主,蒸汽船为辅.在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蒸汽动力战舰已经大显威风.圆明园的烽烟还没有散尽,英国皇家海军就已经开始进行全装甲化升级换代,蒸汽动力和钢铁成了海上强权的主宰,西方海军列强也用了近20年时间完成了这种转化.大清的精英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一 变化,彭玉麟在1880年还指望火烧沙俄舰队,而张佩纶也指望用水鬼放火的方式击败法国人.同样变化大的还有日本人,日本海军在十年时间内从清朝海军的“弟弟”,变成了劲敌。
大人时代变了,在那一个甲子中并不是空话,甚至也不仅仅是战胜蒸汽机就能适应的,在六十年内西方进行了两次工业革命,军事上的变革更是迅速,李鸿章们是学习了西方,但速度还远远不够。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