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理论建设史上的“三圣”——武禹襄、李亦畲、宋书铭略传

“太极拳”之名最早见于1881年的李亦畲手书的《太极拳谱》中,抄给郝为真的《拳谱》中,都没有“太极拳”之名。可见,太极拳之名是李亦畲首先确立、定名,并且有意作为家传之学、化家为国、如孔子儒学一般世代传留下去的。只有他兄弟二人的《拳谱》才独家拥有《“太极拳” 释名》,此外都是“十三势,一名长拳”。

纵观太极拳理论建设史上,除了武禹襄、李亦畲的《太极拳谱》外,此后只有宋书铭另辟一个视角,对太极拳理论做出大贡献,堪称“三圣”,后世的习学太极拳者,无不享受者三圣的理论滋养。

第一圣武禹襄,太极拳理论的奠基人

武禹襄作为太极拳理论的最大贡献者,无人敢否定。但在武禹襄身上,最大的谜团是武禹襄与“山右王宗岳”的关系。

曾有太极拳的名家考证,王宗岳是清乾隆年间的山西人(故称山右),1792年他在河南洛阳教书,1795年在河南开封教书。------王宗岳少年时读过经史,也读过《内经》、《道德经》及兵法等书,兼通击刺之术。

这样的“山右王宗岳”画像,这不就是武禹襄的形象吗?自幼习武,博览群书,成年教书,练拳自娱;况且《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系列拳论,出自武禹襄之手,海内孤本,独一无二,为什么就不是武禹襄所自著呢?

这就是《太极拳论》所言“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的深刻含意了。人心难测,要么在刻意地绕开武禹襄,别有所图;要么冥顽不开窍看不出来武禹襄的身影。

武禹襄隐名而著《太极拳论》系列拳论,为太极拳撑起了擎天支柱,是太极拳理论建设开天辟地的第一圣人也!

第二圣李亦畲,发展深化总结提炼,笔之于书,光耀万世

李亦畲继承了武禹襄的功夫、理法,并且深入研究,细化、增补、丰富了太极拳理论,并最终著书立说,创立了“太极拳”之名号,“老三本”《太极拳谱》为太极拳的修炼确定了标准、工艺、用法的全面、完整理论。

李亦畲几可功追武禹襄,一经一纬,并称太极拳二圣了。

第三圣宋书铭,重新诠释了武禹襄的理论,并创新、丰富了更多的内容。但却被历史雪藏的大圣人

武禹襄、李亦畲之后,到宋书铭在1916年前后扬名的一段时期,太极拳的理论停滞不前。

宋书铭的太极拳理论,又把武禹襄的《太极拳论》系列理论重新地诠释了一遍,且又加以细化与发挥,是太极拳理论史上的最后的一次”高光时刻“,此后再也没有这样的高人出世,由于传统文化的渐渐消退,这已是最后的一位太极拳的理论圣人了。

世人只知宋书铭的《家传源流论》,却不知这只是宋书铭抛出的”钓饵“,引起当时京城的太极拳界的注意,然后择人传授自己的真才实学,待价而沽罢了。

既有《家传源流论》的泛泛而论,则必有另外的详细功法著述,则宋书铭的另一部影响深远的拳论会是哪一个呢?

宋书铭是精通《易经》的幕僚,太极拳界还有一部拳论在武、杨、吴、孙一系中广泛流传,与《家传源流论》一样的用词、语气、一样的引用《易经》之道,完全符合一人之口吻,你知道会是哪一部拳论吗?

吃水不忘挖井人,每个太极拳人的心中都应该敬礼的是“三圣”

自古圣贤皆寂寞,武禹襄化名“山右王宗岳”,自导自演的一个文字游戏,竟然瞒过了多少人的眼目。可见,人生能得一知己有多难,后世能看出“山右王宗岳”即是武禹襄的,都可以成为武禹襄的隔代知己了。

李亦畲是位诚实君子,承前继后。人生、学术都是清清楚楚。

宋书铭用一个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演绎了太极拳理论。

武禹襄之理论如天,李亦畲之书如地,宋书铭之论又如天地中生出的奇花异草,共同绘画出太极拳理论的完美画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