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快速构思“建模”八式
借用名著中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我们也可以说,好的作文各有各的好法,差的作文却都一样,整个一锅糊涂粥。
中学生写作文,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思路混乱,要么写之前肚中无物难以下笔,要么写起来张飞岳飞胡子眉毛一团糟,要么写出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怎一个痛苦了得!究其根本,还在于思维凌乱,或者说,欠缺理清思路的思维方法。本文意在针对这一问题,以下面文题为例,给同学们介绍八种简易的思维方式,为作文构思“建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两个大学生和一个年轻农妇到一家文化旅游公司应聘。招聘者问:“你们有什么专长?”两个大学生都回答说:“我是大学生。”农妇说:“我没有文凭。”说完拿起一把剪刀,一张纸,马上就剪出一幅精美的剪纸艺术作品。公司拒绝了两位大学生,招聘了年轻农妇。
第一式:现象列举
现象列举是指构思时借助联想,将所给材料引出的问题联系到生活中去,材料只是“点”,顺“点”联想,打开思维,将问题的“点”延伸到生活的“面”,引出一系列类似的现象、人物或事件,再加以筛选、梳理和归类,来反映某个主题。
以上面的文题为例,由所给材料可以联想到大学生的几种状态:
有文凭无实力(有名无实);
有理论无实践(纸上谈兵);
有理想无行动(眼高手低);
由他们的一系列学习、心理、就业困境、生活常态等具体描述,揭示教育的普遍问题,引发人们的反思。联想还可以顺着一系列人物或者事件延伸,如乔布斯,盖茨,马云,莫言等等。但这样的联想更需要进一步筛选和开掘,寻找角度不同、内涵有别的现象来陈述,使观点得来水到渠成。
如:
陈寅恪,对当时留洋人群汲汲以求的“博士”“硕士”学位淡然处之,连大学文凭也没拿过,但凭着真才实学赢得“教授中的教授”这一美誉,成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这一实例侧重的是人对文凭的态度和文凭对人意义的有限。
另一个实例可以侧重强调自我的坚持与实践,如郑渊洁,只小学毕业,但喜欢阅读,酷爱写作,尝试当时不被看好的童话创作,终成“童话大王”。
再如:
莫言,成就他的不是文凭,也不是所谓“知识”,而是深情乡土里的泥巴味和苦日子,是取之不竭的五味生活,侧重的又是阅历与实践。要注意的是,现象列举不等于论据罗列,最好的现象列举文字往往不是详细叙述某几个事例,而是陈述普遍存在的一系列生活状态,以现象来呈现问题。
现象列举式的建模要点是由点到面的联想;对联想到的生活现象加以筛选归类;对现象进行内涵挖掘,使其呈现不同角度。
第二式:内容解说
内容解说就是揭示材料关键词的内涵,由对内涵的辨析,来反映现实,揭示问题,认识世界。
比如上述材料,可以揭示“文凭”是什么,“专长”又是什么,由此联系现实中的相关现象,文凭仅能证明一个人的一段学习经历,只能代表人受教育的“有限的”认知范围,不能够代表人的实践能力,不能证明人的发展潜力,文凭不能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专长”则是独到的学识、技艺或专业本领,一个人拥有自己特别擅长的专门技艺,不仅找工作的时候受欢迎,也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很多人就是通过一技之长立足社会,走向成功的,由此得出结论:学历不等于学力,文凭不等于专长,知识不等于技能。
内容解说式的建模要点是抓准所给材料的核心概念,在解说中辨析,将理解推向深入。
第三式:原因剖析
所谓原因剖析,是指构思时不停留在现象列举的层面,而是对现象进行深一步思考,剖析现象所反映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剖析时需从不同角度深入,周全思考问题。高考作文评分中的发展等级,其中一项是“深刻”。深刻就是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面对现象,能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发掘出隐于事物中的本质来,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
比如上述材料,可以从几个方面去探究导致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
学校教育问题(应试追逐,分数至上,评价机制);
家庭教育问题(只重名次,越俎代庖,个性约束);
个人学习问题(看重分数,丧失兴趣,没有特长)。
还可以只从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分条剖析原因:
重理论,轻实践;
重书本,轻社会;
重分数,轻能力;
重文凭,轻专长。
或者总体上探究大学生落聘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所学与所需的距离;
学校与社会的距离;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剖析事例的时候,再进一步延伸扩展,就能使文章即条理清楚,又深入周全。
原因剖析式的建模要点是多角度寻根溯源,探究导致问题的根本,揭出病因,“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第四式:解决问题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的“深刻”,还特别指善于探究事物的本源,以敏锐的目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写好作文,尤其是议论文,一个前提是明白文字是用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每一个材料,背后都暗藏着某个或某类问题,写作中,要动脑筋去真实地思考,表现出年轻人独有的认识能力,为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
比如上述材料,经分析,可顺势提出问题:“天之骄子”缘何没落?再分析问题的根本就在于学无专长。由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反思教育理念中的弊病并改进;个人成长中保留弥足珍贵的兴趣与个性;重视大学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的接壤;青年人成长过程中要积极了解社会,培养适应社会的才能。解决问题式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自我意识,显示出青年人(非儿童、少年)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容易写出深度。
问题解决式的建模要点是抓准问题,并从不同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五式:引议联结
“引议联结”是早年材料作文中常用的构思行文方式,一度时期过度使用变成僵化学生思维的套路而逐渐被摈弃。但是,对于近年的命意作文来说,它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构思方式。
“引”指引述、转述、概述所给材料,抓住要害,提炼观点,突出立意。
“议”是指对材料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以论证自己的观点。
“联”即联系相关历史,联系现实热点,联系自我实际,进一步论证观点。
“结”是总括全文,回到材料上来,首尾呼应,强化观点。
这一方式对于有些较难下笔的文题,或者对于写作较为艰难、构思吃力的学生来说,很是简便实用。
以前面的材料为例,开头可直接转述大学生和剪纸农妇的不同应聘结果,得出观点:“一技之长胜过一纸文凭”。接着剖析材料,进一步探讨议论双方应聘时的表现,由表及里,分析其差别所在,分析导致最终结果的因素。“联”的部分则由这一例延伸到普遍的高分低能现象,以及实践能力差所带来的就业难问题,也可以联系一些虽无高学历却卓有成就的事例来加以议论,还可以因此联系自我的学习实际,反思一些问题,引起警醒。最后回到应聘事件上来,强化观点。
引议联结式的建模要点是所引、所议、所联、所结的内容要保持一致,做到文意贯通。
第六式:时事评论
时事评论是指从旁观者、评判者、评论者、评价者的角度,对所给材料进行细致剖析,如报刊及电视媒体中常见的热点评论一般,对材料中的人、事、情、理,做是非褒贬的评价,表达或褒赞颂扬、或批评贬抑的态度。这种构思方式的优势是文中有“我”,能拉动自我对事件、问题的考量,写出真思考的文字。这种构思方式最适合近年时事性强的题目,也最适合审题难度很大的题目,因为这样的写法可以保证绝对不偏题。评论式文字的优势还在于读起来贴近时代,少有或没有八股气息,甚至便于选择一般立意难以做到的角度,以出其不意取胜。
比如关于大学生落聘,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招聘方的原因。大学生有很多剪纸农妇所不及的能力,只是在此刻的表现中不占优势而已,以此提出自己对事件的辩证看法。历年高考作文中,凡时事性强的材料(如2011年全国卷的代买彩票),凡命题意图较为隐蔽的材料(如2008年全国卷的老鹰与小海龟),都有考生以评论式写作赢得满分。评论式写法宽松,还是以前面的材料为例,可以就整个事件发表评论,对应聘事件的看法,对成功一方的评判,对失败一方的评价,由此得出启示。也可以就事件中的某个问题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时事评论式的建模要点是强化“我”的存在,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分析材料,评判是非,表达意见。
第七式:抒发感想
抒发感想式类似写读后感。即把所给材料视为读物,想一想材料引发自己的感想、感受、感触、感动,并由此延伸至自我的生活实际,表达某一主题。这一式其实是学生最为熟悉的,从小学就开始练写的,所以用起来很容易上手。这一式的优势是有利于把自我融入事件之中,从自身感触说起,有话可说,读来真切,打动人心,在众多假大空的文字中容易得到阅卷者的青睐。优势还在于感想可以是发散式的,也就是说,想到几个点就阐述几个点,文章较为开放,中间过渡也较为便捷,简化了学生作文中逻辑上前后承接过渡的难度。
像2012年全国卷油漆工补船的材料,2013年同学关系的材料,这种方式都比较适用。以前面的材料为例,可以这样写招聘结果引发自己的几点感慨,感慨一,对文凭价值的质疑;感慨二,从文凭“贬值”悟出的种种道理;感慨三,作为学生,自我获得的一些启示。这样写出来的文字,不空泛,不说教,不生硬,不虚假,读来亲切。
抒发感想式的建模要点是“我”字当头,开放地表达自己多方面的真实感触。
第八式:正反对比
正反对比式其实就是正反对比论证的运用,只不过不是局部运用,而是作为思路来谋篇布局。有些材料,比较适合从正面列举现象,展开论述,支撑观点;再从反面列举事例,剖析后果,揭示问题。正反对比,文章观点会更加鲜明,说理更显周全,文字较为深刻。对于一些构思吃力的文题,或者构思能力不强的考生,这一式使用起来便捷简单,读来远远优于没有层次感的一锅粥文章。
还是以前面的材料为例,正面显然是农妇一方,心灵手巧,有一技之长,自然具备了很强的生存能力。反面的一方是自恃有学历的大学生,他们的落聘暴露出多方面的问题。正反对比,得出结论,反思教育,呼吁实践能力的培养。
正反对比式的建模要点是找准对比点,选择恰当的正反实例佐证观点。
结语
有了这些构思的模式,看到作文题的时候,可以一一套用一下,看用哪一种更合适,更便于展开,更有亮色。有的文题用其中一式即可,有的可几种兼用。为构思“建模”并灵活、熟练地使用这些方式,既能够改变没有头绪、无从下笔的状况,又可以在多种构思中选择最为得手的角度入题,写起来还能从不同角度对材料条分缕析,行文就轻松多了,写出来的文字也会更清楚明晰。
当然,这些方法同学们可以尝试,却不可拘泥,不要生搬硬套。如果能从思维上得到启示,再加上平时的积淀与视野,就一定能写出精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