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备小姜,小病不慌”,中药应该这样用,生姜的传奇功效!

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两句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两句话都提到了吃萝卜和吃姜,身体健康,不用找医生开药方,同时规定了吃萝卜和姜的季节和每天的时辰。可是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疑问,夏天很热,怎么还需要吃辛温的姜呢?为什么又要在早上起床时吃姜,在晚餐时吃萝卜呢?这两句谚语其实蕴含了很深邃的中医养生思想。

生姜既是烹饪调料,而在中药里,生姜也是一味至关重要的常备中药,它辛温燥烈的药性,常常能让医生笔下的处方画龙点睛,引领诸药直达病所,让疾病无处遁形。所以我们又常说,“家备小姜,小病不慌”。

自古以来中医就有“生姜治百病”的说法。而且生姜的来源和功效都可以说是传奇的存在。

食用姜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记载出现在《神农本草经》。相传神农尝百草,以辨药性,误食毒蘑菇昏迷,苏醒后发现躺卧之处有一丛青草。神农顺手一拔,把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过了不久,肚子里咕噜咕噜地响,泄泻过后,身体全好了。神农姓姜,他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的作用神奇,能让自己起死回生。虽然这个传说无从考证,但是说明了生姜的一个重要功效,就是解毒。

《论语》记载孔子说过:“不撤姜食,不多食。”每次吃饭,他都要吃姜,但是每顿都不多吃。

生姜是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生姜这味药,性温热,力辛散,就像一团走窜的火,因此生姜虽然主入脾胃,但并不会安分的待在里面,而是向外向上发散,进入肺与肌表,所以把生姜的性味归经,总结为入脾、胃、肺。

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肺寒咳嗽、胃寒呕逆及鱼蟹中毒之症,素有“呕家圣药”的美誉。

一、生姜的功效

1
解表散寒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若受凉感冒,不用着急吃药,在初期鼻塞流清涕时,切上五片姜,两段葱白,煮水喝下去,就足以驱除风寒。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生姜具有解表散寒的作用。

有些《中药学》的教科书上,说生姜的第一个功效是发汗解表,其实生姜发汗解表的作用不明显,发散风寒还准确一些。

生姜的解表作用一般,因此,姜汤,或者加一点葱白,或者加一点红糖,也可以和紫苏叶配伍,用来治疗外感风寒轻证。因此,生姜常常在发散风寒的方子中作为辅助药,辅助麻黄、桂枝、紫苏、羌活、防风这些药物,增强发散风寒的效果。

2
温中止呕

我们刚才讲生姜的解表作用一般,但在很多解表的方子中都用到生姜,一个是因为生姜辅助解表发汗的药物,增强疗效,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于外感风寒,并且中焦也受了寒邪,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方子中用生姜温中止呕的作用,就是其他中药替代不了的了。

我们现在来回答,为什么中医倡导“冬吃萝卜夏吃姜”,而且还说“上床萝卜下床姜”呢?

在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中有这样论述:“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

大体意思就是,以五月为代表的夏季,阳光蒸蒸,向上向外散发,故天气表现的十分炎热,但与此同时,在里的阳热反而血少,因而容易生冷生寒,故地下表现得相当阴冷。相应于人就是“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心烦口渴,却容易腹泻。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味;在伦理实践上,道教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淡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因此它在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开发生命活力的自觉能动性、与自然对象的同一性以及伦理认识的整体系统性。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 1 、“顺乎自然之道”。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质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会之自然。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道教伦理追求的目标与精神支柱。

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体现在它的精致深刻的内容和吸引世人的内涵中,蕴涵在使它延续、发展久远的生命力中。具体而言,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万物一体的精神。道教所崇拜的最高对象是“道”。道教的宗旨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所谓得道,就是通过修炼与大道一体化,因此,道教在中国诸多宗教中是最注重现实生命的宗教。在它看来,世间万物是一体的,自然万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应当以生为乐,重生恶死,使生命不断升华。人类也要以平等意识尊重自然万物的存在与个性。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 2 ,认为理想的太平世界是人与各个层次的自然事物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世界。在道教思想家葛洪那里,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也非常明确和丰富,他认为人通过修炼可以实现“长生久视”、“肉体成仙”的理想,这个理想也就是与自然齐一或万物一体的境界。道教还有“生道合一,重人贵生”思想,老子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万物,物我一也。”这表明道教注重从宇宙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的意愿。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精神告诉人们,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的社会。

二是生而不有的精神。与万物一体的精神相关联,道教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准则是产生万物而不占有万物的道德。道教认为,人的肉体修炼、精神完满的最高境界是“道”。“道”是如何产生的呢?葛洪提出:“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 3 并且自认为这是对老子智慧大道的发挥。老子曾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的要义是:“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由之,只有“道法自然”才符合道德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在于繁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宰制它们。唐代道教学者、医学家孙思邈就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他的医学理论以天人一体、生而不有说为基础,谓“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支五藏”,“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4 孙思邈本人“学殚数术,高谈正一”,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品德高尚。道教的这种生而不有的精神具有相当的实践性和普世意义这种实践性和普世意义,提出了世间事物持续平衡发展的观念,揭示出人类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法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能得心应手,取得成果;如果强行索取,则会适得其反,破坏和谐,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三是曲成万物的精神。在道教以前,《周易传》有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里指出天道与地道是相对峙而又相协调的,其协调是由人来作中介的。老子将人提到重要的地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既然“人亦大”,那么人就不是仅依附于自然,受制于自然,而要驾驭自然规律。因为人要依靠自然而生存,要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道教于此进而提出:人要三思而行,审时度势,求仙问道而不强作妄为;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势必败坏心性,甚至危害人类自身。道教的修习者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是互相感应的,感应的基础在于人和万物都有灵性,人与物资讯相通。宇宙演化不停,生生不息,人作为宇宙共同体中的一员,应该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因此,道教不仅给人以一种思想信仰,以安身立命或将注意力放在教义教规的完善和遵守上,求得祭祀、祈祷的肃穆和虔诚,而且将信仰或教义教规具体化为各种道功、道术,进而形成操作体系,引导众信徒去实践力行。可以说,道教是重视道、术、行的宗教,既重视“道”的提升,又积极提倡功法和炼养术。真正的道徒对道教真谛的切实掌握,在于不仅要懂得它的基本宗旨,或具备其虔诚的信仰,还要作道术的训练,努力积累道功,日进无疆,不断深化和纯正信仰。这样,就充分强调了人类活动的主体能动性,以及人与自然的适应性。人作为天地的中介与协调者,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制约自然变化,加以引导,以曲成万物。

四是合而不同的精神。道教合而不同的精神是与传统伦理学中的“和合”精神相承接的。道教《太平经》提出:“中和者,主调万物者也”,认为自然界与人间社会各层次的事物,皆包含阴、阳、和三种基本要素,合而构成一物,故名三名同心。“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极为中也。地有三名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 5 三名同心就是理想的太平世界。阴阳之道体现天意,所以人要顺应阴阳之理,从各个方面保持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顺,才能消灾去异,致力世界太平。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道教在信仰系统、丹术符箓、仪式规范中发展了和合的思想。合而不同的生态智慧,帮助人们认识到世间万物多样性存在的意义。保护了事物的多样性,就有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五是循环再生的精神。在关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方面,传统的中国人确立了“大”和“久”的目标,并认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要有中正的德性,效法天地,用制度节制人的无穷欲望,不造成对自然与人类的伤害。《周易》指出了两个途径,其一是“九二贞吉,以中也。”其二是“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天下,不伤财,不害民。”道教也发展了类似的思想,强调对生命以及生命存在条件的确认是圣人之智、圣人之德,是圣人之业,人的理想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物我同一的美好社会,认为在那样的社会里,生命可以循环连续、周流罔停、生生不息。早期道教认为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卓然特立于一般人的本性之外,甚至化身异形,有似雀之化为蛤,雉之化为蜃。后来的道教吸收了更多的人伦日用思想,从生命循环再生的角度出发,把“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入任意” 6 作为神仙之道。五代时期的道教学者谭峭以“化”的观点看待宇宙、人生和社会,提出:“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化精,精化眄,而顾眄化揖让……” 7 整个人生和社会的兴盛就处在变化统一的过程中。道教在利用物资的观念上,主张人类要多多节制欲望,保持万物的生机与发展活力,这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依时令进山伐林,夏以前禁采樵,禁捕幼兽幼鸟、禁杀鱼蟹,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等观念是相当一致的。人与生物资源相处,要进行物质交换。进行物质交换不是强行占有,而是对自然作顺应与调适。

六是融通万有的精神。道教思想一向把大自然看作是一个充满生命的超巨大系统,其中的所有事物都相互有机地联系着,宇宙在其历程中运行,是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的交叉线。从老、庄之始便探其玄机,以揭示自然界中固有的整体关系。老子说:“大道泛合,其可左右。万物持之持生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 也就是说,大道像广阔的河水一样滋润着万物,毫无私心,毫无偏意,像伟大的母亲一样爱护着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生命依靠道的养育而生。对自然界要善意对待,这是因为在根本上“人与天一也”。9 既然如此,就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庄子曰:“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10 也就是说,万物都来自特定的物种,但在不同物质的物种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和转换,如同圆环一样,分不出始终和次序。这种自然的联系性,可以叫做“天均”。道教认为道为世界的本原,道是创造一切生命的总源泉,是融贯万物生成的总动力。唐代道士吴筠说:“通而生之之谓道,道固无名焉。畜而成之之谓德,德固无称焉。尝试论之,天地人物,灵仙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知其终。探奥索隐,莫窥其宗,入有之末,出无之先,莫究其朕,谓之自然。自然者,道德之常,天地之纲也。” 11 这里立足于物象世界的固然之理,推理道德本体对于物象世界的意义,其中蕴涵着通生无匮、品物有方的生态伦理智慧。大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观察天地万物的出发点;站在大道的角度观察人世,天地同一,万物一齐,物我无分,无此无彼;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人间诸事虽然各有其理,但说到根本上,则各顺其情,各尽其性,各自自然,各自皆安,这就是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体悟到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也就体悟到了大道,也就融入了大道。

总而言之,上述诸方面,落实到现实中以保持生物物种、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可以为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就意味着,道教生态伦理必然并且能够进行现代性转换。而转换的契机,则在于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现代性人格的塑造。因为根据道教的观念来看,人经过修炼而达到的崇高境界并不神秘,遥不可及,至高的神仙也是人在世的造化和修行的体现。我国宗教史专家牟钟鉴先生把道教的神仙人格特征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生命力深厚旺盛,因此能够健康长寿;二是精神境界高超,摆脱“小我”而成就“大我”,所以精神可以不死;三是智慧超群,有很高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却又大智若愚,和光同尘;四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功德在世;五是潇洒自在,豁达从容,善于化解烦恼,始终保持喜乐心情。能够做到这些方面,就可以称为活神仙。所谓神仙境界,除了幸福快乐的人,便是优美宜人的环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人民和平幸福地生活着,其乐融融,这就是人间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12 我们认为,人们只要努力建设,把中国道教的这种万物一体、生而不有、曲成万物、合而不同、循环再生、融通万有的伦理精神,融会灌注到现代人格的塑造中,用以推进我们的物质和文化建设,人间的仙境是可以在眼前出现的。

冬季情况正好相反,冬天的情况正好相反,阳气向里向内,处于收藏状态,在外的阳气虚少,在里的阳气积多,因而表现为天寒地热,对应于人,则为“阳气在里,胃中烦热”。简而言之,夏季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吃生姜可以温胃健脾;冬季阳气在里,胃中烦热,吃萝卜可以清解积热。

那么为什么又要“上床萝卜下床姜”,就会“不用医生开药方”呢?道理是同样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清早下床时吃点生姜,晚上上床时吃点萝卜,强身健体,不生病。这种吃法也是这是由萝卜和生姜的性质决定的。

由于萝卜性凉,降火清热,下气消食,劳累一天,吃点萝卜,润喉消食,清虚燥之热,有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因此,可晚上吃点萝卜以助睡眠。

由于姜味辛性温,能鼓舞阳气的生发,人们在清晨之时,胃中之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鼓舞阳气升腾。到夜间,人身之气应该是阳气收敛、阴气外盛,这时吃姜就违犯生理规律,影响睡眠。因此,晚上吃姜过多常常会导致失眠,不宜吃姜。

由于胃气不和,还容易发生呕吐。《金匮要略》曰:“半夏、生姜汁均善止呕,合用益佳;并有开胃和中之功。用于胃气不和,呕哕不安。”孙思邈把生姜称为“止呕的圣药”。

生姜有直接的止呕功效,胃寒呕吐用它,很合适,并且胃热导致的呕吐,用它也没问题,只要配足够的竹茹之类凉药,抵消姜的热性就可以。

不单是这两种情况,生姜还可用于痰湿呕吐,治晕车晕船,可以用生姜片贴敷肚脐或手臂前内侧的内关穴,预防乘车船时头晕、恶心呕吐等晕动病的发生。对于早期的孕妇呕吐反应也可以用少量生姜止呕。

3
温肺止咳

生姜浮入肺中之后,既以辛温散风寒,又以辛散除肺中痰。肺寒咳嗽,不管是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或者是里寒证,寒邪犯肺,一些老年人的慢性咳嗽痰多,大多属于单独的肺寒咳嗽,没有表证,生姜都可以使用。

很多时候我们家里的厨房就是一个药房,比如肺寒咳嗽,我们可以用萝卜1根,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成一碗汤,连渣一次服。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又怕冷效果很好。

4
解毒

生姜具有解鱼、虾、禽肉中毒的功效。这一点海边的人或者经常吃海鲜的人可能体会更多,吃螃蟹的时候,会蘸姜汁和醋,能预防寒凉的螃蟹吃多了,肚子难受。另外一个能解鱼蟹毒的中药是紫苏,也是一个发散风寒药。

生姜还可以解药毒,可以解生半夏、生南星、生乌头,而出现的舌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中毒症状。生姜和这些有毒中药的关系就是相杀。

尤其是解生半夏的药毒,历史上的记载很多,比如宋代洪迈《夷坚志》记载徐文伯自幼师从其父,医术精湛,被宋明帝称为当时天下第一名医。宋明帝登基六年(公元470年)春,明帝喉中长了个疮,疼痛不已,脓血不止,到后来,连水都咽不下去了。朝臣经过商议,决定请徐文伯来医治。

徐文伯经望闻问切后,嘱使臣速送生姜3斤,告诉宋明帝:“您每天吃3次生姜,每次吃5两(16两为1斤)”使臣忙用清水洗净生姜用刀切成小片,明帝强咽生姜。生姜又辣又硬,吃生姜搞得明帝嗓子眼钻心地痛,泪流不止。明帝说:“徐文伯,你是想置朕于死地呀?还是纯心想看朕的笑话?”徐文伯说:“冤枉之极,末医岂敢和皇帝开玩笑?”吃完2斤生姜之后,明帝喉中脓血越来越少,当3斤生姜吃完,喉疾竟然全好,吃什么饭都无碍了。明帝问徐文伯生姜为什么有这般神效?

徐文伯解释道:“皇帝平时十分喜爱进食竹鸡(一种鸟,生活在江南丛林之中),而竹鸡最喜欢吃半夏,生半夏是有毒中药。这种鸡身上有半夏之毒,陛下吃下去,那半夏之毒必然留在食道、咽喉。服生姜正是解半夏之毒。”宋明帝听后甚喜,命使臣将祖传鸳鸯剑赐于徐文伯。据说,这把千年难得的古剑在战乱年代散落于民间,至今不知下落。

半夏这个药,生嚼“戟喉”,就是说直接吃未经炮制的生半夏,会有严重的副作用。这副作用就是,生半夏嚼在嘴里,会令人口中刺痛、水肿,要是吞下去,更是喉中烧灼疼痛,恶心呕吐,严重的会出人命。

按说这灼痛、肿胀的表现,似乎是半夏辛热之性烧灼所致,该用点凉润药解毒,可为什么偏偏选同样辛温的生姜呢?现代药理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半夏的戟喉,是因为它含有大量草酸钙形成的针晶,这成千上万的针晶会深深地刺进皮肤和粘膜,所以导致了疼痛、水肿等炎性反应。

生姜虽然不能破坏这些草酸钙针晶,但却能抑制针晶刺伤的炎症,也就能进一步防止炎症导致的眩晕、死亡等。

二、姜的外用

姜还是个天然的“止痛高手”,外用很有效。

1
隔姜灸

隔姜灸最早记载于明代,是调理虚寒性疾症的利器,明医张景岳的《类经图翼》中提到用隔姜灸治疗痔疮:“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

痔疮的形成,就是因为寒冷、潮湿,隔姜灸能调理痔疮,可见它针对虚寒,湿冷性根源的疾病效果显著。把姜片直接放在痔疮患处施灸,灸量为三壮,基本上痔疮就会消失。

隔姜灸的原理并不复杂,它是在艾绒的基础上配合生姜的药性。而生姜归肺脾胃经,本身就是散寒的利器,对祛除脾胃肺脏内的寒气极为有效。所以隔姜灸最显著的效果,就是它的祛寒能力。这与三伏灸的特点不谋而合,三伏灸最厉害的也是弥补阳气,驱散阴湿寒邪。

所以说,当三伏加上隔姜灸,祛寒效果独一无二,各种阳气不足引起的虚寒证,如寒性呕吐、腹痛、泄泻、早泄、不孕、痛经,风湿,包括皮肤冷痛、冻疮、各种皮炎等,通过三伏隔姜灸,会大大减少冬季复发的可能。

1、隔姜灸方法:选取新鲜老姜一块,沿着生姜纤维纵向切成姜片,然后在姜片上刺几个孔,便于灸火透过姜孔顺畅地进入人体,施灸时,姜片置于所选穴位上,艾条温灸或直接放艾绒施灸。

每次放2~3个姜片,灸2~3个穴道,灸妥后另换新穴。施灸过程中,可不时拿起姜片看看颜色,移动姜片,以免施灸过度,发生水泡,隔姜灸的程度以局部大片红晕汗湿,病人觉热为度。

2、隔姜灸的应用举例:老鼻炎,隔姜灸断根,鼻炎是现代社会很让人头疼的事,很多人小小年纪就患上了鼻炎,且极难根治,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顽固。尤其是那些十多年的老鼻炎,吃药基本上已经没用了,一发作鼻子就停不下来,让人深受折磨。

三伏隔姜灸,或许是众多鼻炎患者的福音,驱寒温阳方面,隔姜灸比单纯的温和灸更为猛烈。隔姜灸时起作用的不仅有艾叶的药效、燃烧的热量,还有额外的生姜散寒效果,让艾灸的温阳驱寒特性更高一筹。

多年老鼻炎采用隔姜灸是很有效果的,坚持调理甚至可以根治。下面分享给大家用隔姜灸调理老鼻炎的方法,有需要的灸友不妨尝试:

把老姜切成片,横截面尽量切大一点,每片厚度0.3厘米至0.6厘米,每片姜中心刺上几个小孔;

把姜片放在迎香,印堂穴位上,点燃艾条施灸,每穴10~30分钟。感觉烫时可以把姜片稍微移开一会,免得发生烫伤或灸疮,姜片视情况更换。

女性隔姜灸祛寒,告别粗腰大肚子,我们已经知道,隔姜灸最大的好处是给身体除寒,将经络脏腑,组织关节深处淤积的寒气赶出来。寒气出来了,温暖的阳气才能填补进去,不断壮大,当阳气慢慢变得密集,无处不在,人也很难生病了。

女性可以说是祛寒的主要目标,经常会有手脚寒冷,背寒,腹寒,关节膝盖寒凉等现象,很适合隔姜灸。比如腹部寒冷,借助隔姜灸,祛寒能力叠加,不光祛除腹寒,温暖子宫,改善虚寒体质,甚至还可以减肥,特别是粗腰和大肚子。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很多女性发胖,最开始都是从肚子开始,而肚子之所以肥胖,与腹部寒冷密切相关。当腹部寒冷时,女人整个腰腹区域,包括子宫区域因为热量不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理机能,腹部会囤积脂肪,巩固热量,随着时间推移,脂肪越来越多,肚子和腰也就越来越粗,并且会向着周身四肢不断蔓延。

所以女性减肥,节食和吃减肥药是没太大用处的,因为它们无法改善你体内寒冷的现实,甚至还会牺牲健康,使寒邪再一次乘虚而入,加重腹部寒冷,反弹之后肥胖更加严重。如果真希望减肥,不妨在这个尝试隔姜灸,不需要节食,反而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3、隔姜灸注意事项:

(1)选用新鲜的老姜(与陈艾是一个道理),现切现用,干姜或嫩姜均不适合。

(2)姜片的厚度,根椐施灸部位和病证而定。面部等敏感的部位,姜片可厚些,急性或疼痛性病证,姜片可切得薄一些。

(3)在施灸过程中若不慎灼伤皮肤,致皮肤起透明发亮的水泡,须注意防止感染。

(4)隔姜灸后,暂避风吹,以衣物或干毛巾覆之,轻轻按揉,使穴孔闭合,以利恢复。

2
生姜泡脚

有些人对生姜辛辣的口感适应不了,如果要用生姜解表散寒,温中和胃的话,用生姜泡脚也是个不错选择。

在中医看来,泡脚本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养生方式。宋代文豪苏东坡对足底护理有益身心就大力赞赏,称“其效不甚觉,但积累至百余日,功用不可量,若信而行之,必有大益。

将生姜拍扁加水入锅内烧开,将烧开的姜水放入脚盆中待温度下降到脚可适应的温度时泡脚

(0)

相关推荐

  • 【每日一药】生姜

    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 昨天 味辛,性温:散寒解表,降逆止呕,温肺止咳 姜科多年生草本·姜 生姜既是厨房里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同时,它也是一味极其常用的中药,民间有句俗语,叫『上床萝卜下床姜』,什么意思呢 ...

  • 冬吃萝卜夏吃姜?没想到姜有这么多妙用!

    医学指导: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  马军 姜是我们日常中再熟悉不过的一种食材了,在厨房中的作用可是很大的,既可以提味也可以去腥,同时它还是一味非常重要的中药,在温阳类方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 ...

  • 家备五虎汤,感冒不用慌

    感冒是临床最最最常见.也是最多发的疾病,许多人都会误认为感冒是小病,而总是简单处置.但恰恰相反,感冒虽是"小病",却总藏着"大风险",因为感冒是万病之源,许多疾 ...

  • 家备五虎汤,感冒不用慌(食疗)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家备五虎汤,感冒不用慌 感冒是临床最最最常见.也是最多发的疾病,许多人都会误认为感冒是小病,而总是简单处置. 但恰恰相反,感冒虽是"小病& ...

  • 夏吃姜!家备小姜,小病不慌

    人们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也许您会问,夏天本就炎热,再吃性温的生姜不是热上加热,其实不然. 冬吃萝卜夏吃姜 summer time  Ginger  家备小姜  ...

  • 家有生姜,小病不慌,怎么用你知道吗?

    大家在生活中常见的生姜,用处十分之多.它不仅是食材,也是中药材,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作用,可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肺寒咳嗽.祛鱼腥等.此外,生姜还是针灸外治常用的材料,下面就给大 ...

  • 神奇的针灸 | 家有生姜,小病不慌

    家有生姜 小病不慌 大家在生活中常见的生姜,用处十分之多.它不仅是食材,也是中药材,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作用,可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肺寒咳嗽.祛鱼腥等.此外,生姜还是针灸外治常用 ...

  • 【身上5个“高效穴”,小病不慌,简单好用...

    [身上5个"高效穴",小病不慌,简单好用] 1.内关穴--宽胸理气.改善胸痛--呕吐.胃痛:   2.丰隆穴--疏经活络.化痰定喘--咳嗽.痰多.便秘:   3.承浆穴--镇静镇痛 ...

  • 著名武术家王培生小功法1,(无药来治各种病,学习记录)

    著名武术家王培生小功法1(学习记录) 王培生实用小功法1,(无药来治各种病,学习记录) 自古人生在世,具别五行阴阳.所渭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 这五行对应人体的穴道,人体身上的这六阴六阳十二正 ...

  • 《二十不惑》热播,梁爽、姜小果、罗艳、段家宝,你最喜欢谁?

    目前,由黎志执导,关晓彤.金世佳.卜冠今.李庚希.董思怡等共同主演的<二十不惑>正在热播中. 这是一部都市励志成长剧,剧中的四个女孩梁爽.姜小果.罗艳.段家宝,她们是同一个寝室的室友.即将 ...

  • 周家旗丨七绝·小登长城

    七绝·小登长城 作者:周家旗 天接长城云似棉, 望看青草地绿颜. 忆思当年抵奴用, 明皇把它筑域边. 作者原创 2020年4月30日下午18:27 文/周家旗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周家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