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赎回,留本继续,这样合适吗?
且慢用户-huangrh
2020年10月14日提问
有点收益了,想把收益部分赎出来,留本继续,合适吗?
投资有收益了要不要先赎回收益,留本金继续?这是很多人实际操作中会想到的问题,它还有个孪生兄弟,叫做“赎回本金,让利润奔跑”。
截然相反的操作背后,都指向了一种行为金融学效应——心理账户效应。
心理账户效应
心理账户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
它认为,人们不仅有对物品分门别类的习惯,对于钱和资产,人们一样会将它们各自归类,区别对待,在头脑中为他们建立各种各样的账户,从而管理、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
这种效应其实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
比方说,某天你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你花起来可能就大手大脚;但对于辛苦赚来的工资,就往往是精打细算。
再比方说,很多人收到工资后会把它分成几份,一份用于日常消费,一份储蓄或投资,一份用于,一份用于给生活创造惊喜...
钱还是那笔钱,不多不少,但在心里账户的作用下,对于不同账户的钱我们会有不同的心态和处置方式。
心理账户效应的两面性
心理账户效应有两面性,用得好是有利的,用不好就有害。
其实且慢的四笔钱理念就是心理账户的典型运用。
每个家庭的积蓄原本都是杂糅在一起的,并不会分个长短期,但这样很容易出现急用钱时发现买了股票难以变现、有部分长期不用的钱一直躺在低收益资产上等等问题。
通过且慢的四笔钱理念,我们把钱分成活钱、稳钱、长期、保险四笔,并且不仅只停留在心理层面,且慢还提供了对应的策略、多账户功能来实际区分这些钱,这就让各笔钱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用。
不过,心理账户有时也有负面效应。
理论上每分钱的购买力都是一致的,并不会因为你放在不同的账户就不一样。
比如上面用户提到的“赎回收益,留本继续”,这样做的目的是不希望收益部分承受风险,及时落袋为安,而本金是本来就想投资承担风险的,这部分可以继续留着。
再比如说,“赎回本金,让利润奔跑”,就认为本金部分是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容不得损失,利润是投资赚来的,亏了也没有太大关系。
但其实无论是本金还是利润,都是自己的钱,市场也不会因为你投入的是本金/利润给你区别对待,该跌还是会跌,该涨还是会涨。
未来涨跌的金额取决于你留了多少钱在场上,跟是哪笔无关。上述两种做法的问题在于,你利润的多少跟持有的基金是否优质,是贵是贱没有必然关系。
比如,某个基金已经很昂贵需要部分卖出了,但因为你入场较晚,实际利润很少,这时如果你只卖出利润,那实际减仓效果并不明显。
正确的做法
买的基金,是不是要卖出赎回,不取决于否有盈利。而是取决于:
1、当前的资产贵不贵;
2、当前的资产好不好。
如果是好资产、好价格,当然是继续持有;如果是差资产(或者是好资产变差了),则无论赚不赚钱,都应该立刻全部赎回;
如果是好资产,差价格(太贵了),那可以适当赎回,降低到一个让自己舒服的仓位,比如先卖1/3或1/2都可以,一个是要考虑贵的程度,一个是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具体卖多少没有统一的标准。
警惕那些第一眼看起来很好的东西
好的投资往往是逆人性,那些第一眼看起来很对的事情,往往是因为符合了我们人性的特点,所以容易被接受。
比方说追逐近期涨得好的基金、通过简单的收益率目标定制买卖策略、一些猜短期涨跌的工具等等。
这些方法、工具因为符合人性中贪嗔痴慢疑的特点,更容易被接受和广泛传播,但实际不仅无益于投资,往往还是有害的。很难想象,一个每天去猜大盘涨跌的人能够通过长期投资赚取收益。
作为个人投资者,我们天生更容易被人性左右,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就是通过不断地专业学习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具体到本问题,可以学习下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行为金融学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