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作者:赵桂君
在傍晚,走在泗水夹山等闲艺术谷中,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享受。
关于这处峡谷,来的人、写的人都很多。三十多年前,我在圣水峪乡支教,几乎每天都从夹山下经过。夹山下那条沥青路是唯一一条通往泗水南部山区的大路。第一次路过,我曾产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幻觉。不是吗?路左是夹山,路右是一道山梁,就中间那座山口可以通行,如果战争年代,两边摆上把守的士兵,敌方真不容易突出去。那时候,没多停留,没多绕着山看看,听说夹山粮仓和等闲谷的名字还是最近两年的事。今年中秋节下午,全家商量好去龙湾套水库吃鱼,出发的时候已经五点半了。夹山是去水库的必经之地,沿青年路一路开车过去,来到夹山下,一道岔口从山下露出,我方向盘一转,拐向上夹山的山路。山路也是沥青道,车很平稳,七转八转,就进入了等闲谷。夹山被甩到了身后,乍看到这片开阔的谷地,眼前不仅一亮,便把车停下了。转首去看夹山,峭立的夹山南山头如一只蹲着身子的鹰隼,血色的夕阳恰好挂在山头,我们全家忙不迭地掏出手机一阵狂拍。夹山披着缕缕夕晖,而她的背影变得暗淡了,峡谷微明,周围尚能辨识出一些建筑,天空飘来几片浮云,染着桃红,这景象很是罕见,我们又举起手机不断地拍照。但是像数再高,也不如眼睛看到的美丽,等停下拍照,拉出相册看我们的作品,就发现手机的不足了。眼睛是发现美的第一个摄像头,而拍照或是绘画却要差得很,至于我的这支笔,只能写出美好事物的一二。夕阳很快落下去,落的很干净,刚才还朦胧明灭的,顷刻,天地变的黑暗了。我们正准备上车离开,村庄里的灯光如一闪一闪的星星睁开了眼,路灯跟着点亮。我发动起车子,正准备踩油门,爱人忽然说:“等等!你们看,那边是什么?”我顺着她的手向东南方的山头——东夹山的山头望去,半轮明月正好悬在那里,淡红色的脸膛,犹如雾里花,朦朦胧胧的。我不觉哼了几句《半个月亮爬上来》,孩子们早就下车迎着月亮跑过去了。初月的颜色虽然好看,但不能发光,很像一幅静止的画。西边的夹山已经黑黢黢的,像一个睡熟了的巨人,静卧着一动不动,而等闲谷更幽静了。这里的幽静不同于城内的夜半休眠,城市的夜半仅仅是人的活动少了,可上班一族还在机器的轰鸣或是电脑桌前的荧幕前聚精会神,满城灯光照着每一家拉着厚厚窗帘的窗户,不然人们就睡不好。夹山的幽静伴着大自然的恬美:月亮走,山的影子也走;秋虫唧唧复唧唧,夜的风悄悄的吹拂着秋叶的黄,等早晨把黄叶交给勤快的山民;等闲谷那一湾小溪唱着眠歌,游鱼一高兴,也许会跳出水面,然后安静的再跳回到它们的家。有多少时间没见过这样的景致了。在城内呆的时间长了,人往往变的麻木,许多诗人呼唤人们别错过日出日落,别忘记空山新雨山高月小,可是,忙碌的世人哪有功夫惦记这些浪漫的事物?如果不是今天碰巧,恐拍这一辈子也看不到。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一个地方呆的时间长了,可能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当我感叹这夹山夜晚的幽静时,也许夹山村人早就“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要论山水之性自然之美,山中人水边人最有发言权,山水之外的的人不过初一乍见,一霎惊喜罢了,就如村里人刚进城市一样。当然,城市与乡村各有其美,要想把天下的美景都揽入胸怀,只有到书本或是影视作品里找。然而,人们可以尽自己能力到处走走到处看看,这需要有比较过得去的物质做基础。就如前两年风传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回去看看”,听起来很激动人心,但看,可以,没物质准备不行。值得庆贺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民富国强,我们终于有能力出去走走了,而且许多地方经过开发能让远出的人慕名而至,近处的人抬脚就到,不让人失望。旅游经济搞活了,人的精神面貌得以焕发,实在值得珍惜值得欢呼。夹山等闲艺术谷就是这类刚开发出来的游览之地。因为来得晚,不能看到她的全貌,但夹山夜晚的丰致不也让我饱餐了一顿精神大餐?哦,夹山啊,我们一定找机会在白天来看你。东边那个月,你照着姑娘的梳妆台,也照着我这个城内的邻居在你身边留恋;西边那座山,你护着夹山人的梦,也护着我的梦,在梦里追寻你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