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儒 赖俊权‖梅城江南人文煜【推荐】

梅城江南人文煜

轩儒  赖俊权

梅州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一个落脚点和衍播四海的出发地之一,与赣南、闽西等并称闽粤赣边区客家大本营。梅江区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客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内遗存着众多名胜古迹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集中反映了客家人开拓奋进、爱国爱乡、念祖思亲的家国情怀,让我们漫步客都,品味不凡人生。

江南有座进士楼

一门三代五知县

我们知道,老梅城攀桂坊、红杏坊出了不少杰出人才,学宫、东山书院至今书声琅琅,凌风路、八角亭等老街区仍有明清古韵,但从梅江桥向南,环绕梅江河的这一块宝地,称之为江南,也赫赫有名。

近年来,梅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很多名居,隐于闹市中,鲜为人知。在梅州市政府对面,有一连片大屋,叫进士楼叶屋,门前科举功名的楣杆石林立,被称为“叶半城”,这里出了一门五知县。乾隆十年(1745),一个从边远山区走出的客家学子,从家乡出发,跋涉六千里往北京赴考。他叫举人叶承立,乙丑科中式会试的金榜发榜,叶承立中进士第177名,接着他参加殿试获得第56名的好成绩,乙丑科进士,授广西富川县知县。在回乡候任知县时,帮忙修纂《乾隆嘉应州志》。据当年嘉应知州王之正《乾隆嘉应州志》序言里写到,为了物色纂修嘉应州志的人选,当年他亟合州人士谋,叶君承立博学而闻,性复严正,笃实。叶承立的弟弟亦慎,于乾隆丙子科中举第36名,被选为候选知县;叶承立的长子斯式,从江南新中迁居至梅塘宫前(遗安堂),于乾隆庚午科中举第64名,先后任山西临县知县、介休县知县、襄陵县知县;叶承立的第五个儿子斯现,也紧追其父亲、叔父、哥哥,于乾隆丁亥科(1767)中举,任浙江省建德县知县;叶承立的孙子维高,也不甘落后,在乾隆年间中举后,先后任河北省吴桥县知县、蓟州知州。

所谓山水,山川、河流、屋场、人文,之后便固化为一种家族遗风,更是千百年来客家人崇文兴教,努力耕耘的结果。爷爷兄弟知县,爸爸兄弟知县,孙子知县,一时传为佳话。特别有意思的是,在叶承立的母亲九十多岁时,五世同堂的她亲眼看到了儿子、孙子、曾孙五个知县,这或许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

寿山公祠解元家

科甲连登蔚为望族

寿山公祠/嘉华摄

从市政府圆盘向南,到交通局红绿灯边,便是寿山公祠。寿山公祠位于梅州市区梅江二路,为明末清初古客家宗祠的建筑风格,公祠原有三进四横,上、中、下三堂均为“怡梁”式梁架结构,保存着古代中原典型府第式格局构建,前后檐拱角。大门外为灰筑禾坪,坪上六对楣杆硖庄严矗立,坪外月形池塘一口,背圆以丈高灰墙,左右各配以二横,总占地4500平方米。

钟姓肇迹于河南颍川,一世祖雪峰公于元朝至正初年(1141年)由汀州拨贡考授程乡(今梅州市)县学训导,定居于城西南隅五马坊,为梅州开居祖,莆心支系。四世祖知仁公迁杨古状,五世祖组公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5)迁水南堡莆心(今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六世祖珀公于今寿山公祠址筑室而居。九世祖寿山公艰苦创业,治家有方。至十三世时,子孙繁衍,科甲连登,蔚为望族,康熙年间,寿山公后裔,为纪念祖先恩德,合谋更新祖堂,用于崇祀典,序昭穆,训诗书,联宗谊。寿山公祠建成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己历三百二十年。

因为查找解元的资料,我们多次到寿山公祠。走入寿山公祠,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在上、中堂,可以看到琳琅满目、金碧辉煌30多块牌匾,上书“(岁)进士”“明经进士”“解元”“亚魁”等,匾中书法苍劲秀整,不乏名家手笔。据说堂内原挂有各类牌匾60多块,都是明清以来子孙登科第,或选任外州府官吏有业绩者,或有嘉言懿行者,或女之贞烈者,报由上宪州府赐之旌表等。寿山公祠人文蔚起,科甲连登,仅清代,中举者七人,其中解元一人,为寿山公祠十五世祖钟允彝,年少读书,过目成诵,18岁中秀才,清朝乾隆二十七年(1762)壬午科广东乡试第一名中解元。另有贡生、监生、秀才者众,授州同知者五人,考授知县、县丞、训导及其他文武官职者多人。

另外,钟姓还出了三个州同知,分别建了三座“州司马第”。一个是十三世祖钟用汉创建,又称为大楼下州司马第,另外在黄塘以及大坜村庵子岌各有一个。庵子岌的州司马第,当地人称之为武楼下,距离寿山公祠不远,建于康熙三十四年,为十三世六大房中的长房的长子(十四世)所建,其楼名为吏部尚书所题。

寿山公祠近现代也涌现了不少杰出人才,钟伯铭由泰国直奔延安投身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家勘察院院长等职;钟正山,侨居马来西亚,早年创办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并任院长,三任世界水墨画家协会会长,现任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会长,这都是寿山公裔的佼佼者。

剑英公园人工湖

曾是明代水利工程

从寿山公祠向南,经过一栋廖屋和剑英公园。这是一泓坐落于江南新城中轴线起点和核心地带的城区湖泊,为城市生态、休闲的文化客厅,繁华秀丽。剑英湖为500多年前先人留下的明代水利灌溉工程,这一杰作的创造者是梅州先贤、明成祖时的监察御史廖睿。他的家就在今天剑英公园旁边的大坜村,当年叫莆心。

廖睿出生于1370年,那时明朝才取代元朝3年,是百废待兴的时期,永乐元年(1403年),廖睿考中乡进士,永乐十九年(1421年)他升任监察御史,负责北都内巡,职责包括“京城刷卷,巡视京营,监临乡、会试及武举,巡视光禄,巡视仓场,巡视内库、皇城、五城,轮值登闻鼓。”监察御史在明代为正七品官,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内外官吏均受其监察,具有很高的威望。据资料载,廖睿在京城任职,骑着一匹青白色的骏马巡视各处,衬托着他高大的身材和黝黑坚毅的脸庞,“骢马御史”的美名由此而来。他后来又升任四川巡按,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类似于今天中纪委官员,分量不小。老梅城的南门口,曾竖有“燕蜀巡方坊”,就是为纪念廖睿的宦绩。

后来,廖睿回到家乡,他看到莆心、杨古状、白土一带,经常受到干旱水灾,决定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经过勘测,选址后筑塘堤,作陂疏圳,形成今天剑英公园的宽阔湖面。据长辈们的回忆,剑英公园以前是一大片池塘,它们一个挨一个像格子般排列得整整齐齐,因而又叫十格塘。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穿塘而过,构成了父辈的童年乐园,捉泥鳅、游泳、摘果子,留下了许多生动美好的记忆。而廖睿倡建的这一水利工程,取名为新庵塘,又叫新塘,它与上游的官塘(位于寮背岭)、梅塘(位于飞机场侧)两大蓄水水利设施相连。1427年廖睿去世时,遗命身后葬在新塘湖畔,要永久看护这项水利工程。经过岁月沧桑,他的墓址不复存在,但他功德却烙在人们心中。

剑英湖/嘉华摄

四百年乔琳公祠

物华天宝传承文化

据考证,清朝时的梅州中心(即现在梅江区),书院、学宫、私塾、社学、义学等各类学校遍及城乡,有“十室之邑,必有一校”之说。私塾与书院、社学、官学等其他类型学校一起构成了庞大的教育体系,使穷乡僻壤的寒门学子凭科举踏进仕途,获得功名利禄,实现人生价值。

位于剑英湖一侧的乔琳公祠,由张氏四世先祖于明末开基兴建,距今有400余年,是一座保存完好和具有文化底蕴深厚的文物保护单位,为坜明村最老祖屋,大小房间共有69间。清以来多次重修,规格方正,典雅秀丽,大门两旁有楹联“青钱世泽,金鉴家声”,墙面平整洁白,屋顶灰瓦密布,屋内绘有许多花草等简易图案,古朴而简洁。化胎中央摆放着精心种植绿意萌生的盆栽,给这座老屋增添了不少生气。祠堂内,悬挂着祖祠的重大历史事项和一副楹联,雕刻着的“乔琳开基历经四百春秋源流远,先祖创业繁衍万千子孙沐恩长”,似在诉说这座老屋辉煌故事。

乔琳公祠的族人一直保留着崇文重教的客家传统,20世纪70年代这里还做过校舍,当时,坜明小学缺少教室,张氏族人得知后便主动腾出上堂和下堂,无偿供给学校作为教学场所;这里还是革命时期的夜校点,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乔林公祠是广东省东江纵队粤东游击队的一个秘密据点,祠堂一些进步青年深受鼓舞,积极投身革命,参加为建立新中国进行的游击战争。

新中国成立前,乔琳公祠的男丁大部分远走南洋谋生,足迹分布缅甸、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美国、香港等地。新中国成立后,从乔琳公祠走出来的革命青年受到了党组织的重用,如张荣娇曾任梅县县长、梅县地区计生办主任,其夫徐烈曾任梅县县委书记、梅县地区农业局局长;张锦章曾任蕉岭县副县长,其妻刘解珍曾任东山中学校长、蕉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乔琳公祠的后代子孙不论是外出谋生的华侨、港澳同胞,还是在家劳作的妇女,均克勤克俭,勒紧裤腰带都要供子女读书,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不少考进了全国各地的高等学府,博士生、研究生,他们从事各行各业,践行着张氏族人的祖训家规。2019年,从乔琳公祠走出的4位九旬老革命张锦章、张风祥、张利娇、张兰,还收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钢筋水泥取代泥土和木材,高楼大厦取代围龙屋,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梅州城市的颜色缤纷多彩,城市的高度一直在成长,过去的地标、物品在慢慢消失,成为我们的记忆,而坐落于嘉山梅水间的乔琳公祠,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作为广东东江纵队粤东游击党组织上传下达的秘密根据点,传承更多的客家文化与苏区红色文化内涵,犹如一块珍贵的文化瑰宝,在历史长河记忆中熠熠生辉。

州司马第/嘉华摄

廖御史故居

乐善公祠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江南这一带,名人名居还有很多,一步一景,一栋一故事,如三角镇富奇路的承德楼,公园的另一面张怀真故居;马鞍山有大叶屋;圣人寨有梁诗伍家族,也是解元之家,五代蝉联科甲;稍远一点是上坪邓树南故居、宫前叶浩秀故居和承德庐,约亭顶千米排开,是不能忘却的文化烙印,有丘氏祖祠、刘叶祖祠、七贤居等。行走江南,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带有浓浓的文化烙印,永鑫庐、继善堂、诚创庐、乐善公祠,一座座蕴含客家先民智慧的建筑,掩映在万绿丛中,也构成我们独特的文化内涵。

历史是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梅城江南人文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起认识梅城江南,了解城市文化,感受时代变迁,就譬如现代都市的生活场景中,老建筑和旧情怀里的故事依然上演,一点新、一点旧,但它就是容颜常新、情怀依旧,我们脚下赖以生活的城市,爱着,恋着,辛勤耕耘着、勇敢探索、生息繁衍,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作者/轩儒  赖俊权

内容来源:梅江宣传

(0)

相关推荐

  • 瘦石 || 剑南庄前熊家:尚书故里试问津

    眼前的庄前熊家村(社区),住房比肩,高楼林立,俨然是一个现代化时尚社区.村庄中间,古老的痕迹早已被岁月无情抹去,唯有乡音未改,乡情依依.村前的祠堂古老而厚重,见证着庄前熊氏族裔的发展变迁,成为宗族文化 ...

  • 泾县文氏源流考

    泾 县 文 氏 源 流 考 叶彩霞  吴小元 泾县文氏,最早居住于震山乡(今桃花潭镇),其始祖为三二公,乃蜀郡太守文翁之裔,庐江舒人也.任泾川教谕时至震川居住,号道南先生.据旧志所载:宋侍郎凌策者(字 ...

  • 富水传奇:一座古墓与一个显赫世家

    ◆ ◆  ◆  ◆ 富水传奇   ◆  ◆ 寻根六百年:富水古墓与巴渝刘氏的传奇因缘 文|刘远芳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寻根问祖,是人类追寻文明源头的共同心结,更是中国人强烈的心 ...

  • 轩儒 赖俊权‖圣人寨闲初堂 五代蝉联科甲

    喜欢历史文化的人,可能知道近代外交家.教育家梁诗五(1843-1911年)是出色的梅州人,知道他出自梅城三大书香世家之一圣人寨闲初堂(另外两大书香世家为禄善堂和留馀堂),对梁诗五高祖直至他本人,连续五 ...

  • ​轩儒 赖俊权‖梁伯聪:教书育人名满天下

    梁伯聪:教书育人名满天下 文/轩儒 赖俊权 赖俊权/摄 千年城邑,历史苍茫:山明水秀,文脉舒张.嘉应自古人文蔚起,文风鼎盛.据<梅州院试>载,自宋以来,代产伟人.南宋绍兴年间,梅州知州方渐 ...

  • 轩儒 赖俊权‖盘龙桥李屋,文武两解元【推荐阅读】

    盘龙桥李屋,文武两解元 文/轩儒 赖俊权 从东山书院顺着时光梅州,沿着新修的栈道溯溪而上,在十里梅花盘龙桥一侧,也就是今天中国客家博物馆的背后,东山大道和周溪河裹夹着的这一"金带揽腰&quo ...

  • 赖俊权‖梅城有条木棉街【客都原创】

    梅城有条木棉街 文/赖俊权 季节,总是在不经意间变迁,冬去春又来,二月梅江,是木棉花盛开的季节.梅水岸边,梅花深处,江南有条木棉街. 本来想等到阴雨绵绵或者灰蒙蒙天才去看木棉花灿烂在枝头.挺立在风中的 ...

  • 赖俊权‖“一城两坊”并蒂花开【上】

    "一城两坊"并蒂花开(上) 文/赖俊权 有人说,散步是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之一,在行走中熟悉城市的历史和格局,走进当地人中间,感受他们的生活,用脚步丈量风景,一步步靠近城市的内心 ...

  • 赖俊权‖“一城两坊”并蒂花开【中】

    "一城两坊"并蒂花开(中) 文/赖俊权 红杏花开 人才辈出 (接上)如果说攀桂坊依托梅江与周溪灵韵与得天独厚的优势,名人辈出.那么红杏坊,这块包裹着历史人文积淀的区域,也让人瞩目. ...

  • 赖俊权‖“一城两坊”并蒂花开【下】

    "一城两坊"并蒂花开(下) 文/赖俊权 一座古城 记忆老家 (接中)走读历史,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认识邂逅老城故事中的人和事. 查<程乡县志>,坊表俗称牌坊或牌楼, ...

  • 赖俊权‖梅南赋【客都原创】

    梅南赋 文/赖俊权 梅南民风淳朴,古厝星繁.位梅县南部,方圆一百半平方公里,人口1.6万:是中国现代象征诗派创始人.雕塑艺术鼻祖李金发与国学家.客家大儒古直的故乡.东以群山为屏,西以梅河为畔.气候温润 ...

  • 赖俊权‖一方厚土城之南,人文富庶家园美

    一方厚土城之南,人文富庶家园美 文/赖俊权 其实我是幸福的,一直住在梅城江南大坜一带.我们的母亲河梅江从发源地一路奔腾而来,经梅江区长沙镇至三角地,到梅城嘉应大桥.剑英纪念大桥.梅江桥.东山大桥.浮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