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堰怀古】话说芝堰古村落
话说芝堰古村落
芝堰、前方、上王、源心(包括里王、殿后徐、考坞源三个自然村)、下慈坞、厦王6个行政村,宋淳熙年间隶属建德县建德乡马目里。清康熙十年隶属建德乡十二都,雍正六年(1728年)隶属建德县南区殿后庄1—6保。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隶属建德县,整编保甲置殿后乡,驻地源心,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隶属建德县大洋区殿后乡,到1949年驻来芝堰。
1950年6月27日隶属寿昌县殿后乡,下慈坞隶属建德县邓家乡。1951年隶属寿昌县芝堰乡,1956年隶属寿昌县新叶乡。1958年9月22日析入兰溪。
三峰殿口、金钟、樟坞、桐山后金、上唐5个行政村自唐咸亨五年兰溪建县以来,均属兰溪县望云乡。宋代宣和五年至清光绪十三年,隶属纯孝乡十四都一图部分和三图。1950年隶属兰溪县殿口乡。1956年归属三峰乡辖。
1958年9月,寿昌县新叶乡划归的芝堰、前方、上王、源心、下王,以及建德县邓家乡划归的下慈坞,同兰溪县三峰乡的三峰殿口、金钟、樟坞、桐山后金、上唐村合并,成立女埠公社芝堰管理区。1961年12月调整人民公社规模后为芝堰人民公社,驻地芝堰村,1967年芝堰人民公社迁驻三峰殿口村。1978年因建设芝堰水库,源心大队的里王村被迁移到三峰殿口村。1979年殿后徐村部分迁移到黄店、厚仁、殿山人民公社。1984年源心村迁移到永昌、游埠两个区的八个乡镇。至此源心大队改为考坞源大队。1983年6月党政分设,设立芝堰乡党委、芝堰乡人民政府,辖芝堰、前方、上王、考坞源、下慈坞、厦王、三峰殿口、金钟、樟坞、桐山后金、上唐11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2004年4月,进行区划调整,芝堰乡并入黄店镇。
大尖,在兰溪市西北20.5千米黄店镇芝堰水库内,海拔776米,其下有三峰尖,海拔627.5米,三峰排列如三子奉母,俗名三子拜母山。山巅石岩挺拔,高10余米。相传晋方士葛洪(284——364年),名稚川,曾在此修炼。西面的尖坞山,高耸入云,海拔977米,是兰溪市第二高峰,也是兰溪西北部的最高峰,与建德交界处,北属建德,南属兰溪。
芝堰旧名芝溪,发源于建德马目溪,汇流入甘溪。芝溪两旁山峦叠嶂,气势雄伟。村庄以村前小溪叫芝溪得名。芝堰则以村旁山上多产灵芝,溪中多堰坝而得名芝堰。
自兰溪城向西北方向行驶,途经黄店镇政府所在地黄店村,绕过甘溪村向西行驶,来到一个小型盆地,这个小型盆地就座落在东边的白露山、南边的柱杆山、北边的三峰山、西边的道峰山之中。汽车行驶到三峰殿口一带,巍峨的三峰山就矗立在人们的眼前,如三个孝子跪拜母亲一般,令人对这座山产生了敬意。西边的道峰山,形似母乳,恰似母亲滋润大地儿子的象征,因道峰山形似母乳,其下有一村,便称之为儒源。芝堰村位于兰溪市西北36华里,公路直达。在建德市东南,亦四十华里;距旧建德城(即严州)今梅城70华里,在一个长长是山谷之口。村后芝山发脉于桃峰,奔腾起伏而来,像一条龙。村前有龙门山,发脉于羊岩,有虎形狮形二山。芝堰村居中形成左青龙右白虎格局。桃峰和羊岩是芝堰村的最高峰,海拔约700米。两山东西对峙,两边山脉绵延,中间流过一条小溪叫芝溪,水源丰富,芝堰村田地,自古就以自流灌溉为主,现在芝堰水库建成,水源更加丰富,环境更加优美了。在东山上古有一塔,叫镇煞塔,后毁。芝溪的西面有一亭叫飞凤亭,溪边立有一石柱叫将军柱,现已毁弃。古时,在村对面的西山上鸟瞰,芝溪的溪滩像一把大刀,靠近花墩村的溪滩,水势较深,靠近西山的溪滩高出水面,是块绿洲,整个溪滩,阳光照射,如刀光闪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