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兰溪】走进兰江街道石宕坞村:养鱼花、金丝琥珀蜜枣制作与之结缘
走进兰江街道石宕坞村:
养鱼花、金丝琥珀蜜枣制作与之结缘
石宕坞村位于兰江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0000米。村民委员会驻石宕坞而得名,据《戴氏宗谱》载,始祖明正统甲子年迁来此地,古时周围石宕很多,当时聚居胡姓较多,称石宕胡,后因地处丘陵凹处,改称石宕坞。地属丘陵,区域面积0.34平方公里,耕地153亩。水面32亩。3个村民小组,73户,257人,以种植业为主,青枣、鱼花为特色产品,尤以青枣闻名。
厚仁上戴戴氏:先祖戴昭,唐代时由会稽剡溪迁居萧山林桥;宋代时,戴礼由萧山林桥迁居兰溪望云乡(今黄店镇、女埠街道、兰江街道厚仁、登胜、汪高一带);元代时,戴仁二(戴礼八世孙)由望云乡择居莲湖,即今厚仁上戴村;明代起,戴仁二后裔先后分迁至石宕坞等村落定居。
上戴、莲塘岗、吴宅口、石宕坞等村世代居民以养鱼、养鱼花(孵鱼苗)为主业。
金丝琥珀蜜枣也与宕石坞村有缘。
兰江街道的厚仁、厚仁胡、洪岗、塔下张、里范、下江、后陆、祝塘、莲塘岗、上徐、上戴、吴宅口、宕石坞、姚村、王畈洋、南楼等村枣树成林,郁郁葱葱,枣树产量名列全市前茅,是兰溪最大的产枣区,是“兰溪金丝虎珀蜜枣”的主要产地之一,素有“青枣之乡”之称。
公元10世纪,蜜枣加工技艺由皖南徽州人传入兰溪,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兰溪始用青枣切成缕缕丝纹,用糖煎制蜜枣,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相传,兰溪先贤章枫山(女埠街道渡渎村人)当时在朝庭任礼部尚书,见家乡所产青枣绿光闪闪,皮薄肉厚,鲜嫩味美,是枣中之上品。于是,每当枣子成熟季节,他都要挑选一批大而质嫩的枣子献给皇帝品尝。皇帝尝后也是赞不绝口。
然而,青枣味好却难储藏。一位枣农偶然中发现了贮藏的方法。原来,采摘时一些枣落入蜂蜜桶里,过了许多日子才发现,等取出后已变得黄蜡蜡、亮晶晶了。一尝,又松脆又甜美。于是忙叫人开了一家作坊加工青枣,将质好个大的青枣,用小刀纵切成丝状,用蜂蜜拌和,倒入锅中煎熬,一直到青枣变成金黄。晾干后的枣,香气浓郁,味美细腻。
后来章枫山又将这种加工过的枣进贡献给皇帝,皇帝品尝过后连连称绝,便赐封为“冕枣”,意为枣中的“冠冕”。至清代,兰溪蜜枣被正式列为“贡品”。
到了清代宣统年间,商人吴竹三聘请了匠人,设厂加工枣,枣面如金丝缕缕,色泽如琥珀晶莹黄亮,灯照之下透明见核,具琥珀金丝之美,遂称“金丝琥珀蜜枣”,载誉东南各省,远销港澳。
金丝琥珀蜜枣,采用兰溪本地生产的优质个大的南京枣(又称京枣)用刀细切丝缕,用白糖或蜂蜜熬制、烘焙而成。
兰溪京枣栽培历史悠久。南京枣个儿中等偏大,皮薄肉厚质细核小,加工制成的蜜枣颗粒大小适中,味道甜美可口,切口缕缕如金丝,晶莹嫩黄似琥珀,故名金丝琥珀蜜枣。
金丝蜜枣的制作要通过以下几个工序:选枣、切枣、洗枣、煎枣、烘干、摊凉、再烘干、成品分级包装等。据《兰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介绍,切枣是用剃刀把青枣表层切成丝条。刀的另一头固定,右手握刀,左手大拇指与食指滚动青枣,使条纹清晰,深浅均匀。后改用机切成条条丝纹。煎枣,用锅煎煮加白糖,取出烘烤、捏枣、老焙烤干挑选,分档次包装。桂花蜜枣烘烤后去核,加入桂花、香料后包装。真空蜜枣在烘烤至半干后取出,装入食用塑料袋,抽干空气,封口外包装。
古老的、传统的制作加工方式,显示了祖先们的勤劳和智慧,留给我们深深的历史文化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