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练习跟自己在一起
基本上我每天都会去周边二个公园走走,一个小公园有体育器材可以练练肌肉,另一个大公园可以快走或慢跑5000米以上,我随机观察了一些人的活动状态,他们大多是结伴成群的,很少有个体的目标明确的游客在做一件事。我知道,像我这样带着一定目的去公园的人较少,因为我只呆1个小时左右就走了,还有别的事要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随意型、结伴型,成群的乐于重新做个小学生的老人也不在少数,我看他们,他们也看我,彼此都不会投缘。什么是风格?那是你的气场,你的展现,你的认知,你对这个世界的想法,你的感受,你的经历,你的真情流露,你无以言状的倔强......即然是风格,就会有你所喜爱的一切,也包含了你所厌恶的一切,你的呼吸,你的心跳,你说话的语调,你走动时在世界上移动的姿态,你曾经做过的努力,你的习惯,你的癖好,你那隐藏不住的天真......
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非常明确。当一个人孤独时才是灵感最多、创造力最旺盛的时候。我体验人生的每一步究竟该如何走才最适合自己。20岁之前与50岁之前,我都体验了不同人生的走法,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50岁之后的蜕变使我瞬间明白了:人生不是活着,而是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每个人你最想要的是什么?该放弃的又是什么?退休人许多都不知道这二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跟风、随波逐流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我了解人性之后就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我在公园曾看到这样一幕:一位残疾人坐在小电动车上,车后座配了音响喇叭,手机连线喇叭,他拿着扩音器根据手机上显示的熟悉歌名,自己依曲调而唱着歌。 我想:孤独的残疾人如果没有这种自娱自乐的心态,他怎么去打发这大把的时间呢?每个人什么时候会落入此境地,谁也说不准。
我每天的思考都在夜间进行,第二天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前一天的思考,今天做点什么?人与人的差异和最大的共同之处在于:你每天拿手机在做什么?你在手机里关注什么?你手机里预定的内容已经预定了你的余生。比如:我预定了手机银行,那就决定了我的理财方式,许多老人连微信与支付宝都不敢用,他怎么有能力去理财?一个全靠退休金生活的老人,你指望他的生活质量有多高呢?我预定了公众号“一个人的魔都”,那就决定了我关注上海和周边的一切,我的思想与交流都存在里面,精神世界就是通过我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与外界的交流来充实。我的五官很爱这个世界,因为看到、听到、嗅到、触到、尝到,都让我愉悦。我的心没有这么爱这个世界,它从来不让我的五官带给我完整的感觉。
我希望每天都是新鲜的感觉才好,但这太奢华了,我才想到每天练习一下与自己在一起的感觉如何?我已经感觉到了,人在独处的世界里会变得越来越好,而在各种复杂的关系里,人总是越变越差。所以,认识自己,找到喜欢的自己,成就喜欢的自己,做快乐的自己是我最愿意干的一件事。我现在会用人性去观察一切社会现象,人们的各种现象没有什么对错,因为人与人互为过客,人与物也是互为过客,人与生命也是互为过客,每个生命都只是经过,没有谁能永恒。所有的人际关系都为了认识到真实的自己。因此,我只能向自己索求,明白了它,你就简单多了。我每天要干的事不是别人希望我干的,而是成就自我的每一步行径。当我看到别人热衷于群体活动,热衷于群体拍靓照发朋友圈,我就知道那是另一种思维下的人生。
这个世界人何其多呀!但独一无二的人只有自己,中国人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绝大多数人其实没有自我,只有随波逐流跟样走,就说戴口罩这件事吧,本来在空旷的地方特别是锻练身体的地方不需要戴口罩(影响呼吸),但有些领导死板的很,硬要别人也戴,对此我不屑一顾,自我独往独来(只在规定的场所戴)。从1月到今天,我只消耗了一只棉口罩(用完即洗),难道我这样不好吗?所以,每当参加别人的葬礼时我就会想:你怎么度过的一生?你的每一天都是重复不变的吗?最后的十年、五年、十天、五天、十分、五秒,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吗?
每天,我都尝试着变换一些内容练习与自己在一起,这不是自恋,而是为了强大内心,不依赖任何人,只要有心跳就会有思想,吃喝玩乐都不是每天必须的事,假如哪天失去完成的功能,我还会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慢慢地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