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化的宋卫平,成了王石们的样本 | 星子说
昨天,宋卫平最后一点自留地——蓝城代建业务被中交旗下的绿城收购,而非代建的农业、养老和小镇建设则被象征性留下。
尽管绿城依旧还是那个绿城,“宋卫平依然还是绿城的核心”。但是稍微有商业嗅觉的人都清楚:风向变了。
往深处来说,绿城收购宋卫平最有价值的蓝城代建资产,代表着宋卫平个人被彻底“国有化",其名字成了国家资产的一部分。作为与王石一样拥有理想精神和个人色彩的地产英雄,宋卫平与王石的命运既相似,又迥异。
同样是面对国资并购的大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其根源就在自主意识上,王石选择了抗拒,而宋卫平选择了顺从。
文/星子、丹杨
很久以前,我曾发过一篇文章《万科眼中的绿城》,着重描述过万科和绿城的异与同。而搜狐焦点的一位网友,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从产品层面来说,万科的房子注重生活体验,绿城的房子注重生活品质,所以万科推崇日式的功能,非常注重对于生活细节的关照。打个比方,万科的产品往往拥有非常发达的收纳体系,而且户型的采光度、舒适度都非常好。万科物业更是全国知名,只有你住过,才能感受到万科在产品设计时的人性化,以及在细节上的无微不至。因此,万科的项目大多拥有较高的入住率。同时,万科为方便大规模复制,还提倡做工厂式模块化开发,尽量保证造房子是造产品体系,减少个案色彩。
而绿城的产品,似乎都是个案,据说每个项目的厕所装修老宋都自己看,住宅已经升级了好几代,至少在方案阶段,算的上纯手工。与万科推崇日系收纳的不同,绿城非常注重建筑的外在观感,推崇法式的典雅华贵和中式的古朴。但这些建筑,尤其宫廷建筑具有天生的功能缺陷,这一点,相信法国凡尔赛宫的那位路易大帝是深有体会。例如窗户,绿城法式建筑的窗户大多比较窄长。去过欧州的人就知道,欧州尤其是地中海国家的阳光,比中国要刺眼得很多,通常走在街上,都必须得戴太阳镜,才能阻挡阳光。因此,绿城的窗户也像欧洲一样开得很小,就难以保证室内足够明亮。在很多时候,绿城的房子都必须室内24小时开灯,并且必须使用新风系统。因此,绿城的房子尽管拥有完美的立面、臻美的景观,恍如一幅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但宜居性却没有万科那么强。(当然,近年来经过改善,绿城在住宅体验上有所突破)
类似的观点具体到创始人层面,也是具有强烈对比效果的。王石军人出身,遵循准则是“站好每一班岗”,潜意识里认同的是“铁打的兵营流水的兵”。所以,万科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向来为国人赞赏。从这一方面来说,万科的成功源于个人与企业的分离,使得管理层能更为冷静的看待问题;万科的失败也同样源于个人与企业的分离,毕竟没有控股权,就是敞开大门欢迎宝能来掠袭。
反观宋卫平,他是教师出身,当过老师的都有好为人师的习惯,那是一辈子都改不了的。所以,绿城的员工在一次次老宋口水的洗礼下,被迫认同绿城那般执着、付出以及之后彻彻底底的傲慢和尊严的企业和产品文化。所以,绿城一直卸不下“理想”这个包袱,承受着高房价、高成本、低利润的桎梏。从这一方面说,论赚钱,以绿城现在的经济体量,绝对算少的。绿城的成功就源于宋卫平个人对企业的影响,使得绿城在20多年里深受业主的追捧;绿城的失败也源于宋卫平个人对企业的影响,一旦楼市不景气就资金链断裂、最终被迫委身中交。
由此,王石和宋卫平,这两位未曾照面的“死敌”,这两位风格迥异的企业家,从争夺中国第一大开发商开始,到企业股权归并至国有、尘埃落定结束,其命运被拧在了一根时间之线上。命运、人生,就是这么戏剧。
前几天看过一篇文章,说现在是国企并购的时代,不仅是水电系国企之间的并购,更有国资并购有价值的民企,为国操盘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是大的趋势。
在为国操盘这个点上,王石看得比谁都远。在改革开放之初,王石就放弃了控股权。但是正因为如此,宝能来了,万科引进深铁,虽说也是引进国资,还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成分在里面,但这让央企往哪放?央企是代表国家的,深铁是代表地方的,王石的政治意识,虽说有,还是不够。
对比宋卫平,他在与融创分手时分,选择了国企中交。也许民企跟国企最大的区别就是,国企确实可以宽容,毕竟有钱有实力,在时间上等得起;而民企惜时如金,如融创、宝能,追求最大的资本使用率、不重视业主的感受,这让同样任性的王石和宋卫平产生了同样的反感。时过境迁,昔日宁高宁、宋林掌控下的华润,正是此时温吞的中交。彼时壮怀激烈的融创,正是此时的宝能。
然而,谁又知道未来的中交,会不会转变成为傅育宁掌控下的华润呢?国企虽说「可以宽容」,虽说“宋卫平依然还是绿城的核心”,但是,没有了股权保护,如果大股东一旦「不想宽容」,那么现在交出蓝城的宋卫平,会落得跟王石一样的下场吗?
如果王石和宋卫平在未来某一天突然相遇,走在林荫小道上,我想他们最为交心的一点,一定有“被骂是什么样的体验”这个议题。
作为同样引领中国商业界的大人物,王石的创始人情节和跟田朴珺的秀恩爱,宋卫平对孙宏斌的单方面毁约,都是这世间看客最为热门的话题。然而,由于自主意识过于强烈而招致非议的王石,最终选择了低头道歉;而坚信自己是对的的宋卫平,却最终对融创没有了后话,甚至于寄托最终理想的蓝城被并购,也一样无语凝噎。
从这一点看,王石道歉,是因为尊重,尊重了舆论市场,以及舆论下可以利用的某些机遇,比如用道歉和妥协换来的中小股东的原谅。这是一位思虑成熟的企业家。
而宋卫平不说话,是因为尊严。相信自己的东西是好的,所以要把自己的名字烙印在上面,哪怕没有股权了,依然还是绿城的灵魂。这是一位背着理想主义镣铐跳贴面舞的企业家。
说到这里,星子想起芮成钢曾拿来自表心意的一幅古训: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骗我、贱我,如何处之?拾得笑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是啊,不要理他,你且看他。所以宋卫平逐渐沉默,成了绿城的“活化石”。而王石,本来也可以好好做万科的“活化石”,如果等到华润和宝能真的驱逐管理层的时候,又会想到什么呢?
结语:
想人间婆娑,全无着落;看万般红紫,过眼成灰。这就是我的红尘,须臾花开,霎那雪乱,我可以握住每一把杀人的刀,却握不住一滴真心的眼泪。
——许多人会感谢王石,但更多人在咒骂王石。
遥想卫平当年,桂花初建了,精致典雅。眯缝小眼,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蒋村神游,多钱应谢我,花开城西。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有的人会憎恨宋卫平,但有钱后都会爱上宋卫平。
部分素材来自丹杨博客和搜狐网友
你怎么看?点击留言互动交流让更多人看到你的观点!
地产自媒联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