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惹人思,灯挑尽,酒半醺,如此黄昏

原创一纸烟火

一雨秋寒,一叶秋深。

晚秋,拽着季节的衣袖不肯撒手。

初冬的寒意,已早早袭来。

十一月上半,在几片黄叶纷飞之中,手握一卷诗词,读的是悲秋之词,伤的是孤雁南飞。

秋思,是秋风惹人思,秋雨惹人愁。

当年,马致远写《天净沙。秋思》时可能没有想到,这一首小令在后来的几百年会如此家喻户晓。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号东篱,有效仿陶渊明之志。他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很有意思的是,效仿陶渊明的马致远在年轻的时候,曾急切地求取功名。为此,还特意给忽必烈的嫡长子也是当时的太子献诗,由此而进入仕途。

一个如此追求功名的人,最终却渴望归隐田园,还作了这首非常有名的小令。

或许是官场逐鹿,终觉一切都是浮云,不如回归田园山野,哪怕是做一个孤客,也是人生美事。

果然,能归隐的人,都是经历过宦海起伏的人。没点经历,你都不好意思说归隐。

深秋时节,一片萧条,诗人还在路上,被多少人走过的古道幽深而寂寥,如此漂泊,能陪伴他的仅仅只是一匹瘦马而已。

此情此景,再合上一阵秋风,怕是连心儿都要碎了。

这,或许就是《天净沙。秋思》能在众多以秋为题的诗文里与众不同的缘由。

欲说秋思,未语泪先流。

如果说马致远的《秋思》是与众不同,那么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能杀出重围,大抵是那些深沉、凄清和壮阔。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北宋的军事家、改革家、文学家、政治家。

范仲淹出身寒门,以科考入仕。在北宋历史上,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那一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此时,西夏在西北侵扰北宋,多有战事。这首《渔家傲。秋思》全是作于此时。

塞下的秋,萧瑟而苍凉,连大雁都不愿意留下,更何况是人呢?然而,边塞多战事,号角频吹起,将士们还得苦守着这片萧瑟与苍凉。

因为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所以无法早作归期。战事随时会起,征战的人夜夜不能安睡。他们来的时候,还那么年轻,这么些年过去,未曾回乡,在这凄凉的秋里,喝上一杯烈酒,那眼泪也就跟着下来了。

如此秋思,大抵也只有这位能一直被误会成文臣的范仲淹才能写得出来。既有英雄气慨,又有深沉的忧国爱国之情。

元曲、宋词,于秋思中各有各的情怀。说到秋思,怎么能错过唐诗呢。

张籍一首七言绝句《秋思》,读之,让人过目难忘。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是张籍的代表作之一。

张籍是安徽人,此时客居洛阳,离家甚远。古人做官,大多游宦在外,而张籍也不例外。

秋天的洛阳是什么样子的呢?诗人没有说,只一句'洛阳城里见秋风’,但有了些清冷的寒意。在秋风乍起的时节,给远在安徽的家人写上一封书信,说一说自己的近况,报一声平安,问候一声家人。

天凉了,莫忘添裳。虽然远在外,但心却时刻挂着家人。

然而,一封平常的家书,因为思绪太多,反倒不知道要写些什么好。当捎信的人要离开了,忙叫又住 ,再拆开信来看看,是不是有什么疏漏的地方。

一件多么平常的小事,却被他写得这般情景交融。读来,不免让人在脑子中勾勒出张籍当时的样子,既形象又生动。

眼前情事,说来在人人意中,至真至情。美哉,妙哉。

说完了唐诗、宋词、元曲,最后还想说一说张可久的那首【双调】《水仙子。秋思》。

天边白雁写寒云,镜里青鸾瘦玉人,秋风昨夜愁成阵。

思君不见君,缓歌独自开樽。

灯挑尽,酒半醺,如此黄昏。

我个人是很喜欢张可久的曲。

这首曲写的是写闺怨。在家的女子思念在远行在外的丈夫,迎着瑟瑟秋风,临窗而望 ,只见大雁成行,飞向天边。大雁尚有归期,而夫君的归期又在何时呢?

因为思念,容颜早已日渐消瘦,有些顾镜自怜,又为自己的憔悴而心碎。思君不见君,愁思无法排遣,只能借酒浇愁。可是,好不容易才到了黄昏,那些即将来临的不眠之夜又要如何熬过去呢?

这个晚秋的黄昏,在冷冷的秋风里,我是被这个女子打动的。

所以,手中的诗书翻不下去,仿佛所有的思绪都停留在黄昏中那个孤独的身影里。

原创一纸烟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