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努力却没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特点

为什么说扮努力、扮勤力却没有成就的人,没有长进?

他们学很多方法和工具,却没有真正用在一个方向和目标上。

有一类人,对个人知识管理十分感兴趣,喜欢参与各种学习研讨会,参加各种活动、听各种Ted讲座、参加各种豆瓣社群,这种人,我称之为「活跃的学习者」。

他们使用最潮、最新的手机,关注无数投资相关的公众号,每日必定浏览各大财经网站、天天阅读推送的金融热点,对于经济宏观大格局了如指掌,城中美食、餐厅如数家珍。咖啡、甜品,饭局都有指定的地儿,逢人便谈放假去哪间酒庄。

如果你上述条件都符合,那你应该每天还在赶地铁。

十几年过去了,我观察到的这些「活跃的学习者」,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四处学习、有特别大的成就,仍是无所事事,反倒是那些不活跃的人,有不少做的风山水起,成了某个领域的高手。

不断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

为什么整天想着学习和长进的人,却没有长进呢?

▐  不能follow your Heart,那该怎么办?

按照Steve Jobs???的说法,每个人都要Follow your Heart,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专业、岗位,才能够做出成就。但上面的人,貌似都不是,却也做出了成就。

这其实代表了一类人,个人没有明确目标和方向,不是非要做出改变世界什么才算数,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但只要告诉她做什么,她愿意下大工夫,并持之以恒,做不好不罢休。

干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当然最好,但问题是,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这该怎么办?而且有许多人,说实话,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兴趣点和方向的,那又该怎么办?

Marcus Tullius Cicero是罗马帝国晚期的哲学家、政治家、律师、作家。他被广泛地认为,是古罗马最好的演说家,和最好的散文作家之一,深远地影响了欧洲的哲学和政治学说,并且至今,仍是罗马历史的研究对象。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出生前,发生过什么事情,在生活中就会像一个无知的小孩。」

所以这里,不断地鼓励及实践跨学科的方法。这种习惯帮了我的团队很多忙,它让生活更有乐趣,让我们能做更多的事情,变得更有建设性,让我们变得三餐无忧,而这无法用天分来解释。

而在未来,一些工作,可能就不需要那些扮努力扮勤力的人,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

▐  李开复:「五秒钟准则」

自从2016年3月,AlphaGo横空出世以来,全世界都在关注,自动化、机器人、AI,这一波科技进展,未来十年时间里,到底有多少人类的工作,会被机器全部或部分取代?

除了售货员、会计等工作岌岌可危,任何带有「助理」「经纪」和「师」的白领职位,更直接被点名为高风险,这其中还包括传统印象中高收入、高知识的金融分析员、医师、编辑、律师与教师。

先看看,哪些工作最容易被人工智能,全部或部分取代?

李开复用一个「五秒钟准则」,来筛选工作被取代性的高低,这一准则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适用的。一项本来由人从事的工作,如果人可以在五秒钟以内的时间里,对工作中需要思考和决策的问题,做出相应决定,那么,这项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全部或部分取代。

例如,在股票交易市场工作的交易员,对于一单交易能否成交,他们只需要根据买家或卖家的指令,来做出判断、完成实际交易操作。基本上,每个独立判断,花两三秒就能做出。当我们担忧低等工作者的时候,一样需要担心那些So-Called高级别的工作者,未来十年,将有约九成,被人工智能全部或部分取代。

▐  艺术工作不会被取代

从事设计师、UI/UX、建筑师、流程设计和管理者、艺术家、文学家等工作的人,工作不但不会被取代,反而会成为未来的稀缺的资源,吸引更多在社会和经济转型中,愿意尝试新领域的人,来从事类似工作。

如果你掌握的东西,都能在Google上搜到,那我为什么要请你呢?用Google就行了。

这也是为什么说这些扮努力、扮勤力却没有成就的人没有长进,他们学了那么多的方法和工具,却从来没有真正用在一个方向和目标上。同时,许多太想改变的人,都去做保险及传销。

相信时间的回报:一年做十件事情,还是十年做一件事情,回报是不一样的。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时间会给你要的回报。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个时候才知道,哪个是属于你的一瓢。

鲁晓芙,财经作家,旅居欧洲。

中国经济已经国际化了,不了解欧洲,有时候,你就不了解中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