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进修实验学校:把握“双新”机遇,聚焦师生成长 | 普通高中“双新”示范区学校风采展示②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带动的是学校课程、教学、评价、教研、管理等全方位的发展。2020年12月,海淀区“双新”示范区推进会在学校召开;2021年9月,教育部调研组又走进学校调研指导,考察海淀区“双新”示范区建设进展。学校借示范区建设契机致力于内涵发展,上下齐心,乘势而上,补齐短板,发展优长,在育人方式改革的宽阔道路上,释放教师活力,激发学生发展的内驱力。
一、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出发
构建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
学校深入分析未来人才需要的核心素养和能力,根据学校育人目标,从学生多元发展和个性化需求的角度,对学校教育进行结构化、课程化的整体设计,建立了多领域、多层次、分水平的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综合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主要分为:挑战性的学术课程、高品质的艺术课程、追求卓越的领导力课程、个性化的体育课程,社团及劳动/实践课程。
每个领域的课程,根据内容要求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设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课程,以学术课程为例,学术课程分为基础与拓展三个层次和水平。
学科基础课程、学科拓展课程以及学术荣誉课程。学术荣誉课程主要包括大学先修课程、大学实验室研究项目课程以及学科竞赛类课程等。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生物学科提供的竞赛类课程,为想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
2019 年,学校经过充分论证,成立了“昆玉书院”,并初步构建了一套昆玉书院培养路径:从学业规划、生涯指导、专属课程、学习空间角度立体设计。
学校还注重用“课程思维”,对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开放实验室”、志愿服务、学长论坛、昆玉讲坛、学生业余党校、劳动、研学旅行等日常教育活动进行课程化设计,帮助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个性成长,积累了宝贵的特色课程资源。作为海淀区少年科学院分院(昆玉科学院),学校成立了化学、植物、观鸟三个研究所,并设计了相关课程。
二、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体系
提高生涯规划和自主发展能力
学校建立了学生成长支持中心,并协同教育、教学部门,建立系统的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基于学生身心特点科学设定指导内容,通过学业规划指导、心理与生涯必修课、导师指导、生涯咨询、家长课堂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
建立“学习指导+心理兴趣测评+学科组合依据+生涯课程+导师引领”五方面并举的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开设“学科导学课程”、进行“霍兰德职业测评”、设计“选课手册”,建立“导师制度”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阶段学习与生活,处理好兴趣特长、潜能倾向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提高生涯规划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1.注重科学指导,动态跟踪引导
因为学生发展是动态的,学业规划和指导对学生进行持续跟踪、反馈,引导学生不断调整自身规划。
2.健全指导机制,提升课程品质
通过学校年度教育论坛、分层分类教师培训,逐步培养一批可以进行生涯课程开发、生涯咨询方面的专业师资队伍。同时面向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心理与生涯必修课进一步更新迭代,固化和完善生涯探索系列课程。
3.注重指导实效,明晰未来方向
将生涯团体辅导与导师制融合,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业规划和自我教练;培养可以做生涯个案咨询的导师,帮助学生解决生涯困惑;面向学生和家长开设学生发展指导系列专题讲座。
三、以专题研究推动教学变革
深化素养导向教育实践
深入推进学校特色教研项目,借助海淀进修学校“深度学习”“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区域实践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以及海淀区“作业设计与试题命制”等项目,聚焦关键问题,破解高中新课程实施难题。
1.深入学科研修。推进“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引领教师在各学科开展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和实施。引领教师深入研究新颁布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实,持续开展以“引导学习行为,发展学科思维,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进行专题研讨。各学科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在学校研修主题下形成自己的研究主题。
2.研究“学生如何学习”。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教师从设计“教”转向设计“学”。抓住机遇研究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诊断和指导水平。
3.提升全员育人能力。将立德树人的任务更精准地落实到日常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继续推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开展德育系列培训,提升全体教师育人能力。
四、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研究考试
以综合评价指引学生成长方向
1.注重考查学生进步程度和努力程度,努力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积极探索学科评价中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单元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科老师制定科学合理的过程性评价标准,设置可操作的多元评价模式,将纸笔评价与自主评价、迁移应用评价、项目式输出评价相结合,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体化。
2.注重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教育评价质量和效率。引入学生学习质量分析网络系统,让教师和学生随时了解学习动态、学习优势和不足,确定学习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学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和反思调整中获得成长。
3.认真贯彻综合素质评价精神,积极探索学生教育活动评价标准和实施方式,让评价标准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方向和指引。学校还通过解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结合学校育人目标,设计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勋章行动”,用具体的评价标准作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指南,形成学校激励学生的系统方案。
五、以教研支撑新课程新教材实施
拓宽不同教师成长路径
作为海淀进修学校教育集团的成员校,借助海淀进修学校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平台优势、实干优势,依托海淀进校在思想、专业方面的引导,极大地提升了教师提队伍水平,促进了学校内涵式发展。
1.借助海淀进校教育集团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教研机制。
进修学校经常组织各类研修活动,促进了交流与资源融通,全面提升了学校全员研修、干部研修、学科教研组长研修、名师工作室、班主任研修等的研修质量。
2.名师领航的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精准提升。
进修学校副校长领衔的9个名师工作室在学校挂牌,下沉至所有高中年级的常规教研活动,贴身指导课程实施、教学设计、考试评价等多领域的研修活动。教研员深入课堂听课,与学校教师深度交流,并持续跟踪,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和育人水平。
3.依托市区级各种平台和资源,帮助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
依托“昆玉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工作坊,新教师“火箭班”等工作坊开展研修活动,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进修学校在学校设立了9个名师工作室,充分利用专家资源,促进一批老师能力、视野得到进一步提升。
4.发挥校本研修基地校辐射作用,以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面向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研修。学校成立语文、政治、地理、数学、班主任等9 个“昆玉名师工作室”,成立“青蓝工程”工作坊,开展面向新教师的“火箭班”培训活动,通过师徒结对、课题研究、研究课展示、成果发布等方式,引领不同层次教师获得发展。
2017 年开始,学校打破行政推动的模式,用自由的学术氛围引导教师整理和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近三年,在学科研修的引领下,学校先后举办了以“读懂学生,开启学习”“精准培育,看见未来”“探秘学与教,成长更美好”为主题的“昆玉教育论坛”,为教师搭设专业发展阶梯,持续激发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教师精准育人能力。
校本研修实现了学校工作的全覆盖,除了解决课程改革过程中课堂教学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学校还成立了学校教育统筹小组,从“读懂学生”“读懂班级”“读懂家长”等维度整体设计班主任研修内容,定期开展研修活动,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到日常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作者:董红军(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