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兄弟反目、亲姐妹成仇人,抱团养老还有希望吗?

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或将达到 35%-40%,在思考如何安享晚年的过程中,抱团养老似乎成了无奈又“美好”的想象。

01

来自成都的五位大姐,到了退休年纪不愿麻烦子女,相约去云南抱团养老,花183万改造丽江老宅,住上了双层花园别墅。

设计师的成功改造,满足了她们所有的梦想。五位好闺蜜住上了心仪的房子,开始了她们美好的“同居”生活。

她们中年龄最大的 57 岁,最小的 54 岁,都是单身。

她们在这里过上了煮水、烹茶、晒太阳的神仙生活,享受岁月静好,让大家无比羡慕

“抱团养老”概念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丹麦。

志同道合的老朋友,离开传统家庭,搬到同一个地方搭伴居住,共同承担生活成本,彼此的陪伴,慰藉了精神上的空虚,让老年生活更有尊严、更充实、更快乐。

前不久在广州,多个失独家庭举行了一次聚会,他们也是通过“抱团取暖”的形式,从悲痛中走出,找到归属感。然而,上了年纪之后的养老问题,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困境。

据报道,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或将达到 35%-40%,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思考如何安享晚年的过程中,抱团养老似乎成了无奈却又“美好”的想象。

02

“我们想要把葛隆村132号楼捐赠给村里,让它继续为'葛隆人’服务。”

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葛隆村住着这么一群“酷”老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们众筹购买了一栋楼“抱团养老”。十五年后,他们决定把这幢满载记忆的“慈舟养老院”捐出去。

“慈舟养老院”并不是真正的养老院,这里没有院长、没有护工、也没有保洁员,所有的事都靠老人们相互扶持。大家分工协作,生活美好又充实。

在132号的二层小楼里待的时间越久,老人们就要愈加频繁地去面对那些躲不过的问题——疾病与死亡

于是,许多老人开始选择请护工居家养老或是进入正规养老院。

“老人能抱团养老的时候都是身体健康的时候,谁有病了,一个电话就可以打给儿女来接,但是一个人生活在这里的话跌倒了都没有人扶,怕出什么危险。”

2015年,小楼里只剩下了发起人浦逸敏一位老人,“慈舟养老院”正式迎来“退休”。

“为了养老服务把它捐给村里也算是圆满了,一辈子大大小小的钱都捐出去了,这是我最后的东西,死了以后带不走的,不如去发挥它更大的价值。”浦逸敏说。

03

看似美好的抱团养老为何落地不易,一切都在“钱”上。

如今已打消抱团养老想法的张阿姨表示,最大的问题是钱让这个团儿抱不紧。“为了节约精力和成本,大家一般选择一起买菜做饭,每个月分摊伙食费。但什么东西该买,什么东西不值得买,都会有意见冲突。”部分老人认为自己在家花不了这么多钱,闹出很多不愉快。

此外,消费观念和经济条件的差异,也会让一些人出现了不平衡甚至自卑的心理。“有些老人子女经济条件好,衣着打扮和日常开销很'潇洒’,可能会让其他老人心里泛酸。还有组团出门旅游,要不要去,是坐飞机还是火车卧铺?这些现实问题都容易有矛盾。”

王阿姨说,抱团养老,其实就是为了相互照应,虽然也有出力多出力少的问题,但大家基本都能接受。最终产生矛盾的,还是各自的经济实力和攀比心。要是总觉得自己不平衡,养老这个团儿还真不好抱

72岁的钟大妈和几位好姐妹抱团养老4年,最终不欢而散。她吐槽,“抱团养老不现实,人多是非多,还不如请住家保姆养老”。

钟大妈最初向姐妹们提出了抱团养老的想法,没想到几位姐妹一拍即合,个个都表示愿意加入。就这样她们凑集80万元,在城郊买了一座带院子的老房子,简单翻修了下,就一起住了进去。

刚开始的生活很美好,她们一起种菜种水果,烧火做饭,自娱自乐,何其潇洒。那些来看望她们的老朋友老同事都羡慕极了,子女们也很认同她们的养老方式。

可是从第三年开始,生活的琐事打碎了平静的美好。有的姐妹上厕所不冲水,拿别人的化妆品玩耍,孙子孙女过来捣乱,随着矛盾的加深,姐妹之间的感情也开始分崩离析。

让钟大妈决定放弃和姐妹抱团的,还是房子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80万的房子增值到了200多万。为了给儿子还债,其中一个姐妹,偷偷卖掉房子的四分之一,还游说其他姐妹卖房,就这样曾经美好的“闺蜜团”消失了。

04

80岁的王大爷老伴儿去世早,女儿嫁得远,便决定和亲弟弟抱团养老。他们回到老家,把老宅布置得像农家乐一样,子女们也愿意回老家来探望他们,孩子们也喜欢来农村“探险”。

然而亲兄弟关系崩裂,也是因为房子的事情。

弟弟为了给儿子买房,想说服哥哥把市区的大房子低价卖给自己。王大爷不同意和弟弟吵了起来。没想到弟弟不顾兄弟情,直接破口大骂,说他没有儿子是个孤寡老人,以后死了财产给的都是外姓人,还不如给自家人。弟弟还说,要不是看王大爷可怜,才不会跟他“抱团养老”,给王大爷气得差点哭了。

从那以后,王大爷便断了和弟弟的往来,亲兄弟抱团养老8年后,就这样散伙了。

60岁的陆阿姨也遇到了和王大爷相似的情况。因为老伴儿去世,儿子又在外地,陆阿姨便选择和亲妹妹抱团养老。“我觉得和自己的亲妹妹抱团养老应该没什么问题,毕竟我们是有血缘关系的,一定能过得很好。”

“我们是AA制,可是没想到一起生活的第二年,就慢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陆阿姨表示,两姐妹买东西对质量的要求不一样,生活节俭程度不一样,饮食口味也不一样,经常因为这些冲突吵个你死我活。

“最后过到第四年时,我真的受不了,选择散伙。而且散伙之后,也从此成了仇人,不再联系。”陆阿姨很无奈。

05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抱团养老,都会迎来不欢而散。

67岁的钟阿姨和两个闺蜜组成了旅游养老团,从短途到长途,最短两个月,长期的有半年、或是一到两年换个地方去旅居。

湖南的古城,重庆的丰都、广西的巴马,英国、西班牙,她们一起去过很多地方。

在旅游途中她们也遇到了不少老年伙伴,也有很多人选择加入她们,最多的时候达到十几个人,当然最后也有生活习惯不一样闹矛盾跑掉的。

钟阿姨说,作为家长,她们显得太不着调。但作为老人你还能走多远?如果到80岁的时候走不动了怎么办?

她和姐妹们打算,等玩够了就找个地方住下,安心度过晚年。她们不介意年老体衰,更在乎如何拥有高质量的老年生活。虽然年龄不可逆,但良好的心态让钟阿姨开心度过每一天。

66岁的王大爷很喜欢抱团养老这个概念,他喊上老朋友、老同事一起购房,选择临近的单元和楼层,还原了年轻时居住的宅院,也让各自的孩子成为了朋友。

他们一起跳舞、组织旅游团,相互赞赏,谁生病了也会相互打气。这样的抱团生活让各自的子女也变得更亲近起来。逢年过节,几家人都会凑到一起,像一个大家庭

过去常说,远亲不如近邻,更何况是多年重情重义的知音。王大爷的“孩子”们表示,等工作扎实稳定了再慢慢转型做自由职业,未来也可以兼顾陪伴他们。

抱团养老现状喜忧参半,没有最好的养老方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趁着有时间有精力,跟着乐退族一起,去祖国各地走走、到处看看,也许心中就会有答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