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病网原创:穴位的故事263头窍阴:醒脑
【byb.cn 人体管道工】上回书,我们说到了足少阳胆经的第10穴浮白,它有调理白发的作用。今天,我们继续沿胆经的循行路线前行,解读第11穴头窍阴,它有醒脑止头痛的作用,特别适合白领使用!
一、气血入骨之窍
头,指穴处的部位在头部。
窍,孔穴、空窍之意。
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湿水气。
头窍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本穴物质为浮白穴下传的水湿云气,在下行本穴的过程中,水湿云气不断散热吸湿,至本穴后则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天之上部如同空窍一般,故名为头窍阴。
【定位】: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小神经以及枕大神经的会合支;颞浅动、静脉顶支和耳后动、静脉。
大家注意一下头窍阴的位置就会发现,先找到耳后乳突那块骨头,上面那个骷髅图看的最清楚。在穴位定位对骨头的表述上,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棘突,还有一个就是乳突。前者多在脊柱上,大家都吃过羊蝎子吧,那个骨头相对比较尖锐,因此这脊柱两侧的穴位,多是在第X棘突旁开X寸,后背膀胱经上多是这样表述的;后者,多在大骨头的位置,因其形状类似乳房那样平滑,所以称为乳突。
大家看一下箭头所指的位置,头窍阴应该非常靠近周边的骨缝,这个“窍”应该指的就是这个骨缝,正是因为有这个“窍”的存在,才会有穴义的这样表述:“本穴物质为浮白穴下传的水湿云气,在下行本穴的过程中,水湿云气不断散热吸湿,至本穴后则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天之上部如同空窍一般,故名为头窍阴。”散热吸湿,指的就是气血进入到了骨缝之中,导致上部的气血减少形成空窍,故名。
我们搜索别有病网针灸穴位库发现,“窍阴”这个穴名,都只在胆经上,只是一个在头,即头窍阴;另一个在脚上,也就是胆经的最后一个穴足窍阴,两穴周边都有骨缝,也就是“窍”,从而为阴血进入提供条件。
头窍阴穴定位
二、足少阳+足太阳的交会穴
率谷、曲鬓、天冲、浮白、头窍阴穴,均是胆经和膀胱经的交会穴。
那什么是交会穴?就是一个穴位上,有超过一条以上的经络经过,这个穴位就称为交会穴。如“三阴交”,这个穴位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脾、肝、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那么人体上到底有多少个穴位具有同样的功能呢?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即使专业人员也不大清楚。经过我们统计,一共有89个穴位具有2条或以上的经络通过。
头窍阴的上一个穴是浮白,足少阳+足太阳交会于浮白,且二者均为阳经,按传统意义上来说,其应该一个提升阳气的大穴,前面几个交会穴均是益气升阳的功能,而浮白有其特殊性,在穴义的功效解读上,却强调了其“清热除湿”之功能,啥意思呢,就是当气血物质进入到了骨缝之中后,会带走瘀滞的湿热;头窍阴的功效为“降浊去寒”这点和浮白穴还不完全一样,降浊(和除湿同义)指的都是胆经的功效,而去寒(和升阳是同义)则是膀胱经的功效,只是效能上刚好相反,因此,刺激胆经上的头窍阴穴,可同时调理足太阳膀胱经问题,可谓一箭双雕。
三、醒脑
很多白领工作时间一长了,就会感觉头发蒙和头痛,发蒙是因为气血中垃圾过多,氧含量低;而头痛的原因很多,受寒是很重要一个诱因,如果你又头发蒙又因受寒而头痛,刚好是胆经和膀胱经的问题,因为少阳和太阳,都是升阳的,当气血顺着骨缝入脑后,就为带来新鲜的阳气,“降浊”是胆经的事,表现为醒脑;而“去寒”是膀胱经的事,表现为升阳缓解头痛。而刺激头窍阴的方法,主要是按摩、刮痧和拍打,当然也可以针刺的艾灸。
在我们以往解读过的穴位中,大肠经手腕处的阳溪穴,同样具有醒脑明目的作用,其功效与头窍阴穴类似。
四、功效和主治
【功效】
降浊去寒
【主治】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胸胁痛,口苦,耳鸣,耳聋,耳痛
五、总结
1、气血入骨之窍
2、胆经+膀胱经的交会穴
3、醒脑
这正是:长时伏案头发蒙,空调吹来阵寒风,头晕头痛何处解,头窍阴穴疗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