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云原创】唉,你丰盛的愿望
某天在电梯,一个小姑娘穿着校服,吃着面包。看样子,面包是家做的。
旁边的男士显然是父亲,说,这么急,到学校再吃啊。
我职业病发作,一下接口说,学校是不能擅自带食物去吃的哦。
几乎与旁边孩子妈妈的话同步。
女孩母亲开心地问,你就是那个学校老师?
我在这小产权房住了十年,目睹多少人来了去了,也算迎来送往。甚至有邻居在楼梯指着我对孙子孙女说,你可要听话啊,这是老师。
——唉,我是老师,但不是老虎啊。
言归正传。
我微笑如仪说是的。
对方加了一分惊喜说,就是某某小学?
我继续微笑说是啊。
对方更开心了,把孩子的头拨了一下转向我说,叫老师好。
孩子叫了,我应了。
两人像被临时征用的蹩脚演员。
孩子妈妈笑容满面地说孩子在某班,某某老师是班主任。
我说某某老师挺不错的。
她热情地说,是啊是啊,老师,你贵姓?
我说免贵姓C。
她说C老师,以后有什么事多多关照一下。老师,你是住在某某层吗?
我说是啊。
我感觉自己像一只被堵在墙角的小老鼠。
想起了另一件事。
一年前,我去某小超市买菜。一个老太太在帮工打称,我去买了几次,不知怎么她问到了我的职业,得知我是某某小学老师,马上要我给电话,说很快孙子要上小学,能否找我帮忙。我吓得半死,半年内不敢踏足。
在人与人的双边活动中,我们经常会有惶恐。并非对方面目可憎,而是我们害怕,害怕能力和愿望的不匹配。
准确地说,是自己的能力与他人的愿望不匹配。
对不起,你要的,我给不起。
于是,往往抱头鼠窜。
生活里如是,感情里亦如是。
对方愿望丰盛,你能力贫瘠,或者你意愿很弱。
于是感情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另一种丰盛的愿望,有时候也让我害怕。
那就是整齐划一的感情和体验。例如某种宏大的仪式,某种强大的信号。
悲欢被调节,哭笑有开关。
被感动,铺天盖地的感动。
并不是说感动不好。就像能量并非矢量没有正负之分一样,感动本就无褒贬,它只应该像道德一样,可用于己,却不可去律别人。
但是,某些人愿望过于丰盛,就会祸及别人。
TA感动得一塌糊涂,一眼瞥见身边某人无动于衷,于是觉得不可思议,各种帽子扣下。
某种情感愿望如果要靠强制产生并且维持,那么它的真实性就应该存疑。
宏大的仪式里,含着极其丰盛的愿望,一些宏大的词汇被反复使用,像堆砌。
我们看着堆砌的辞藻,应该有能力判断:有些人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有时候,整齐划一的感情甚至是滑稽的,因为它忽视了人的丰富性和真实性。
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一个社会当然可以有丰盛的愿望,也应该允许有不感动的自由。
人一切话语,可能只及现实的一半;一切承诺,也需要狠心砍掉百分之八十。
一切宏大叙事,需作百分之九十的警惕。
相较于集体堆砌的狂欢,那些个体与个体的相合,电光石火之间到达心底,顷刻熊熊的愉悦,才是人类应该长久追求的。
而这些个体,恰恰不会贸然生出许多丰盛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