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017

黄帝内经原文

第四篇 金匮真言论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
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视频同步译文:

第三节 神脏之阴阳膈分

这个27页,这个我们要知道“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 。”这里呢,诸位看“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
如何去区隔它?就是你们看那个医书《黄帝内经》上写, 不要这样想,你只要记得,我们把人分成这样:心、肺,上焦就是阳,肝、 脾还有这个肾,下面都是阴,这样区分就好了。

那为什么要把它区分成这样子?因为中间有个膈。 中医对膈的观念里面,除了说讲三焦以外,最重要的是这个部分是阴,这个部分是阳,阴和阳,阳是清,阴是浊。所以常人,记得我从头在介绍《黄帝内经》,整本中医的观念就是你一定要知道什么叫正常的人,而不是西医去学病,他是研究病,这正常人什么样都忘掉了。

正常人的定义是什么?这个横膈膜是分清浊的地方, 所有身上的浊物,常人的浊气只能到这里为止,不能上去了,这是正常。那如果超过这个界限呢,就是反常,就是要去治疗它。

所以说这里讲的最主要就是,脏也要分阴阳的意思,所以这个是阳,这个是阴。这个阴阳要能够协调,这个膈就很重要。一般西洋的医学认为说:“吸气嘛,那个横膈膜就下降,肺的容量增加了,吐气,横膈膜就要上升”,实际上不知道这个膈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分清浊。

如果清浊不分,浊能够上去,浊在上,清在下的话,人的病态就产生了,所以你一定要知道什么叫常态,那你就知道,如果现在有病态, 你把它治好了以后,它变成常态,你知道正常了。要不然我们没有验血报告,我们又怎么知道它正常了?

我们这里可以举个例,比如说这个下面是浊的地方,大肠,如果大肠的沼气,阳明,还有胃,本来这个肠里面的浊物浊气,大肠气只能到膈膜,挡到了,上不去了。

那现在沼气太燥热,这个浊气冲上去,顺着阳明经往上冲的时候,冲过了胃经到上面去的时候,本来我们的头面,胃经呢,头维、下关、颊车、承泣、四白、巨髎,是不是应该在这个位置上,对不对?

那现在,这个横膈在这边来,浊气应该在下面,不能往上升的。那现在浊气太盛了,往上升,冲上来,它不会待在经络上面,跑到两个眉的中间来了,变成印堂, 这是阳太过的地方。所以我们说阳明头痛,我们会去扎“中脘穴”,就是让它浊气下去,然后清浊能够分出来。如果没有过,不会头痛,应该是只到这边嘛,对不对?太过了,冲上去了。

第四节 阴中之阴  阳中之阳

这一堂我们继续上一节,有个地方我要稍微修正一下,因为上一节讲得稍微快一点,我要把它稍微修正一下。如果说我们把它分成春夏秋冬,中间就是所谓长夏,节气交换的时候是长夏。
这个呢(冬、春)是所谓冬病,所谓寒症,在这个时候出现,所谓阴症。我们现在看《黄帝内经》第 27 页这一段,"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冬病,冬、春,病都在阴,夏、秋,病是在阳,这是我们区分为这个阴和阳受病的时间。
这个中间有个横膈在这个地方, 在《黄帝内经》上面说,背为阳,腹为阴,这样子容易搞混,你就记得,横膈以上我们称为阳,横膈以下我们称为阴。那横膈以上只有两个脏,一个是心脏,一个是肺脏。横膈以下呢,当然肝有一半在横膈上面,肝、脾、肾都在横膈以下,这就是所谓的阴。这是所谓的阳。也就是心和肺,所以刚好是夏和秋,是受病的时间, 这是阳。那春和冬是阴,是在底下,是在横膈之下。
所以说,这是在五脏,我们这个段落讲的就是由五脏里面来分阴阳,我们的阴阳可以无限地切无限地切,一直切,这个皮表为阳,皮里为阴, 那你一直切一直切越切越细。那这一段讲的就是,脏我们把它区分为阴阳的话,就可以这样子区分,所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的意思就在这里。
心就是阳中之阳,肺就是阳中之阴,因为这是上焦,整个胸腔都是这个阳的位置。那腹部就是所谓的阴,阴中之阴就是肾。腹为阴,那阴中之阳就是肝,肝里边有一点阳;阴中之至阴就是所谓的脾脏,这是阴阳表里。
那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子区分呢?因为跟我们的脉也有关系。如果我们手拿来的时候,手掌在上面,这是手掌横纹,这个大指上去,到横纹下来的时候,这个是我们的“经渠”,这是我们的“太渊”的地方, 我现在讲的是左手。那这个上面是“寸”,“经渠”这里是“关”,关下这个就是“列缺”的地方。以“关”我们来区分的时候,关就是“关膈”,正好在这个地方,那“关膈”以上是所谓的“阳脉”,“关膈”以下就是所谓的“阴脉”。
所以我在介绍的时候,“阳脉”我说阳气没了,“阴脉”阴气没了怎么的,你马上就知道是在这个位置上。阴脉和阳脉中间呢,就产生了一个中间交界的地方,所以阴和阳中间交界的地方是什么?长夏。长夏就讲的是脾脏。所以节气在转变的时候,不会说今天是夏天,明天就变秋天,没有那么快,慢慢慢慢转换,这一段讲的就是用五脏来应天阳,天阳的关系。
因为阴和阳,由统筹由中央来控制。所以,阴,如果我们用拼音有没有?阴阳——央,所以中央这个“央”就是阴阳央,阴阳央就好像是拼音一样,所以央字的来源就是阴阳两个字合在一起读一个音就变成央,中央就是长夏。

(0)

相关推荐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五味所入,五气所病和五精所并

    黄帝内经中五味所入,五气所病和五精所并 [原文]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1),肺为咳,肝为语(2),脾为吞(3),肾为欠为嚏(4),胃为气逆为 ...

  • 《谁能把内经说明白》系列之二十八 关于十二原穴等的解读

    主题:关于十二原穴等的解读 作者:张富松          "富松内经"简介        <黄帝内经>释医道!         张富松老年潜心研究<黄帝内经&g ...

  • 黄帝内经阴阳别论第七笔记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笔记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左血脉,右气脉..女主血,左手脉大.男主气,右手脉大.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 ...

  • 【028】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028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六篇 阴阳离合论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 ...

  • 【178】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78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六十一篇  水热穴论 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 岐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

  • 【180】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80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六十一篇 水热穴论 帝曰:春取络脉分肉何也? 岐伯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间. 帝曰:夏取盛经 ...

  • 【181】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81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六十二篇 调经论 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 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问?  帝曰:愿 ...

  • 【196】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196 黄帝内经原文 第七十六篇 示从容论 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藏六府,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 ...

  • 【205】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205 黄帝内经原文 第七十二篇 刺法论(遗篇) 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何如预救生灵,可得却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 ...

  • 【204】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204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八十一篇  解精微论 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 ...

  • 【203】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203 黄帝内经原文 第八十篇 方盛衰论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 ...

  • 【001】倪海厦-人纪系列黄帝内经篇

    <黄帝内经>001 黄帝内经原文 第一篇  上古天真论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