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京剧音乐板式的称谓及分类(马蕾)
原文地址:【转载】京剧音乐板式的称谓及分类(马蕾)作者:梦笔山人
节奏,是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的灵魂。在我国的戏曲音乐中,我们习惯把节奏称之为“板式”。板式是我国戏曲音乐高度程序化的产物,是被高度规范后作为范式规定下来的音乐表现形式。戏曲音乐以“板式”的形式,体现着节奏、节拍的变化,是戏曲音乐结构与创腔的基础。在戏曲音乐曲牌联套体和板式变化体两大体制的各个剧种中,板式的表现形态具有各不相同的特点,尤其是板式变化体的成型,逐渐将中国音乐“散、慢、中、快、散”的节奏规律臻于完善。作为板式变化体的代表剧种——京剧,在板式的运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民间艺人、戏曲音乐理论家及表演艺术家的长期努力下,京剧的板式艺术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发展,甚至,也被其它多个剧种所借鉴吸收。
一、京剧音乐板式的称谓
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之一的戏曲音乐,它集中体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节奏思维模式。也正是京剧音乐把板式思维,推到了戏曲音乐此前任何剧种都未达到的高度和完善的地位。单就西皮腔来讲,其成套板式就有近三十种。其节奏节拍变化也很丰富,譬如,1/4 拍就有二六、流水、快板、垛板等多种板式;又如在散板类里,又细分出散板、摇板、吟板、清板、滚板、宽板等等。正因如此,在各个剧种中的板式称谓,除了直接运用板式派生规律(如慢三眼、慢板、流水板等)外,还有大量的板式不是通过其节拍、节奏特征给其称谓命名,而是通过其它音乐要素,及表演方法等来进行命名,有如下几种:
(1)用曲式结构来称谓的板式。如“二六”名称由来是由于传统戏中二六多用一眼板,既有十二板的起腔过门,基本句式又是上下句各有六板而得名。回龙则是因唱腔常由数小段衔接组合而成,形似段龙,因以得名。也有人说回龙徽剧称为十八板,曲终可以全部或一部分重复,名未“回龙倒喝水”,回龙之名即源于此。垛板是一种由“垛子句”组成的板式,唱腔上具有环环衔接,步步推进的特点,它像草垛堆垒层层迭置,因以得名。其它的还有像豫剧板式中呱哒嘴、流水连板、压板、转板、送板、锁板等板式,都是由此来命名。
(2)用演唱方式、方法来称谓的板式。如京剧中滚板又名哭板,常用于哭诉时,因以得名,后句第一字常抢在前句末拍后半拍出现,使唱腔旋律连绵不断、滚滚向前,此或为滚板名称的来由。清板则是在表现形态上不附伴奏的吟诵性唱腔,是不加管弦伴奏所演唱的原板、慢板或快板,即一种清唱形式。如豫剧中,狗撕咬,它与垛板的程序和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演唱形式上,垛板一人单唱,狗撕咬二人以上对唱。闪板与顶板交织进行,又称乱八句,此外还有导板头、倒装句、双跺脚、单过板等板式,均属此类称谓形式。
(3)用伴奏方式来称谓的板式。如京剧中摇板,其唱腔旋律与唱词语音、节奏等都和散板类似,但当它和伴奏相组合后,则形成了这种板式的特有功能。摇板的伴奏节奏性强,不论唱腔旋律单音拉多长,伴奏总是按流水节拍单音重复,并按单拍击板,采取慢唱紧拉紧打的伴奏形式,因为每个单拍都不停地摇击檀板,故名摇板。而随板则是豫剧伴奏音乐上的一种最简练的器乐表现手段,可用于过门压板的音乐连接,无固定旋律,随落音做一拍,以上方或下方二到四度的装饰性进行即可。此外还有如倒脱靴、四大锣等板式。
(4)用宫调变化来称谓的板式。如吕剧的反四平即是腔调,又是板式名称。反四平是由四平腔“以征为宫”派生而来,调式由正四平的征调式,转入反四平的宫调式。调式、调性的巨大变化使反四平产生了对比强烈的表现功能。另外,还有反二板、上五音、下五音,都是通过宫调变化来进行命名的。
(5)用作曲手法来称谓。如京剧的九连环是根据其旋律的走向、上下起伏,犹如九曲连环而得名。豫剧反调是通过转调的手段产生的一整套反调板式而言。节节高是慢板上句第一分句后,一个由“re”音采用加花扩展而来的拖腔,因其旋法及旋律走向而得名。因此,从戏曲音乐板式命名的来源可以看出,我们先辈、艺人、专家在运用板式思维上是与整个作曲技术理论相联系、相辅助的,并以此对板式进行命名的,其创造性的命名正是京剧乃至戏曲音乐板式成就之所在。
但是在京剧音乐理论与实践中,其板式称谓仍存在着一些错综复杂的不规范现象。比如同一板式的称谓用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或指代不同涵义的事物,包括混称的板式和称谓不当的板式等情况。
1.混称的板式。在京剧音乐及其它各剧种音乐中,许多板式没有独立的称谓,而是与其它戏曲音乐术语混称。有的板式与声腔用调混合称谓,京剧音乐中客腔“四平调”属于二黄腔类,不像二黄那样有成套的板式,而只有原板、慢板,并经常与二黄导板、散板连在一起使用。但在记谱中,一般只记录四平调,其板式不再另外标记,而四平调作为声腔用调,旋律多级进、婉转、异彩而流畅,具二黄腔的抒情、浑厚等特点,但节奏却是眼起板落,综合皮黄两种基腔节奏特点,生旦腔的调式都以宫调式为主,并常在一个唱段中,与征、商、羽等调式交替使用,这使四平调既适于表现抒情、叙事,又可表现辩论、伤然等多种复杂情绪。如在《节振国》、《贵妃醉酒》、《西厢记》等剧中都有成功运用。此类情况在其它剧种也存在,混称的板式在其它板腔体剧种中也同样存在,如吕剧音乐中,“四平”和“二板”是两种基本板式,四平具有一板三眼4/4拍的主要特征。二板是一板一眼2/4拍,又分别在此基础上派生出了二六、流水、垛板、散板等板式,而在实践应用中,这两种板式名称与它们所用的声腔用调相同。吕剧音乐主要腔调是四平腔,属于旋律的范畴,旋律进行以下行级进为主,句尾音多呈迂回下行趋势,有着征调式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等特点,其风格细腻缠绵哀怨,而就板式而言,四平腔的基本板式为一板三眼 4/4拍,是衍化派生吕剧其它板式的基础,同样也被称为四平。因此四平这个作为板式的称谓,同时具有腔和板的涵义。吕剧的另一腔调二板其称谓与四平一样,都具有两种含义。可见,四平、二板这样的混合称谓,在运用与认知中,常会使人混淆了它是指声腔用调,还是指板式,而造成概念上的模糊,不利于其传播与发展。又如“二八板”,是豫剧中重要的板式,同时它又具有腔的属性。二八板早期在传统程序中,是固定在由两个八板(八小节)组成的乐段来循环反复使用,故而称它为二八板。曲调一般是由普通常见的中速一板一眼(2/4拍)组成,它的旋律与落音的变化,如同慢板一样上句可以多变,而下句则相对比较稳定。从这一界定中,我们可以看出,二八板旋律规整、结构规整、节奏对称,有自己独特的终止式,因此,它具有腔调的含义。从二八板派生出中二八板、慢二八板、二八连板、快二八等板式派生规律来看,二八板既是一个腔又是一个板式,也是一种混合称谓的板式。
2.称谓不当的板式。京剧音乐板式中,有许多称谓并非表示其板式,而是表现了戏曲音乐的表演、表现程序及伴奏程序。如碰板与顶板名称来源不在唱腔结构本身,而在于唱段开始不同引奏形式。碰板、顶板可以是一板三眼的慢三眼,也可以是一板一眼的原板。碰板开头的引奏接着起唱与板一起出来,顶板则无引奏。清板从前面的论述中可知,它是一种清唱形式。同样秦腔的安板与塌板是慢板的两种不同起板方式,分别以鼓棰和击乐来起板。豫剧的四大锣是流水板唱腔中有四个锣点子而得名。
笔者以为在板式的称谓中,腔板合称的板式是比较规范的,因为任何一个板腔体剧种都是以一两种声腔为主,而又不仅仅是一两种声腔。在戏曲音乐声腔板式的逐步发展完善过程中,所有声腔在一个基本调的基础上运用移宫犯调、变换音区等手法,衍化出了生、旦腔及正、反调。这些腔调在发展中也不断丰富完善了各自的板式变化规律,形成了一系列的板式。此类腔称谓较多运用在多剧系剧种音乐中,或某些吸收较多客腔或派生反调,板式变化规律较为完善,板式较为丰富的单腔系剧种与地方戏曲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皮黄腔中的京剧,它包含了西皮、二黄两种声腔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等大量客腔。在一种声腔中,以生腔基本调为基础,运用同宫异调手法改变调式结构衍生出旦腔,又运用移宫犯调的原理。而皮二黄又分别派生出反西皮、反二黄,它们在调式、调性色彩、风格上各有特色,在唱腔板式上又不断进行发展完善,如反二黄慢板、反西皮二六。在其它剧种中也有此类称谓,如秦腔的欢音慢三眼板、苦音中三眼板,吕剧的四平原板、四平流水,越剧的弦下快板等。因此,在确立一个唱段的板式时,在板式前都应冠以声腔名称加以区别,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从称谓上把剧种声腔、板式严格区分开来。
二、京剧音乐板式的分类
京剧在板式变化体剧种中板式发展是最为完善、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其板式丰富,名称繁多。由于目前出版的各辞书、论着对板式的涵义界定各不相同,因而对京剧板式进行分类的方法、方式也各不相同。按汉语习惯“板式”是指板与式组成的复合词,板是指我国民族乐器中用来打拍子的板,也是指音乐的节拍。
关于戏曲音乐板式,近代戏曲理论家吴梅所著《顾曲尘谈》一书中,对板式进行了简单的界定:“下板处各有一定不可移动之处,谓之板式”。考查发现,其论述是对戏曲音乐板式较早的定义,但它仅是针对南北曲而言,因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各种辞书、论着对板式有着多种界说。
观点一:指出板式是戏曲音乐中的节拍和节奏形式。板式一词原有两种含义:(1)指拍眼形式,即节拍形式。(2)指下板形式,即节奏形式。这是昆曲中通用的音乐术语,在现代戏曲中,板式这一概念的含义,通常是指节拍形式。
观点二:(1)戏曲音乐的节拍名称,即各种不同的板眼形式、曲牌体音乐和板腔体音乐都有各种不同的板式。(2)在板腔体唱腔,板式是具有一定节拍、节奏、速度、旋律和句法特点的基本腔调结构(或称板头)。(3)南北的每一个曲牌中,板的数目和下板的位置等格式,也称板式。
观点三:中国戏曲、曲艺用语,(1)下板形式,即唱词的节奏处理形式,为昆曲通用的术语。(2)板眼形式,是戏曲、曲艺通用的术语。……板眼形式即节拍形式。(3)各种板眼的曲调形式。为梆子、皮黄等板式变化体剧种通用的术语。
观点四:板式素有节奏节拍两层含义。
以上对板式的解释虽然各不相同,但却揭示出戏曲音乐板式是有着多重的含义的理论概念。节拍形式与节奏形式为戏曲音乐板式的主要表现形式,板式在本质上体现为节奏节拍的属性,通过不同节奏节拍的变化来达情,具有程序性、通用性、开放性的特征,是戏曲音乐的重要音乐语言之一。由于对板式涵义的界定不同,京剧板式有多种分类方法。
目前戏曲音乐理论界普遍将京剧板式划分成原板、慢板、快板、散板四大类。而有的教材将其划分为主体板式和附属板式两大类,在此基础上,又将主体板式分为上板类、散板类、混合板式;附属板式分为上板类、散板类及其它名称。
有时则将其归纳为在原板基础上,向慢、快、散、同速四个方面发展成各种板式,并将回龙腔归为向同速的方面发展的板式。还有的教材将板式派生规律总结为京剧唱腔运用伸展、紧缩、拆散三种不同手法派生各类板式,各板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节拍的对比、唱速及力度的对比、旋法的对比上。笔者认为,对于京剧板式的分类,应首先将板式划分为独立板式和非独立板式,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伸展、紧缩、拆散三种不同派生手法进行划分,此划分方法也可适用于板式变化体的各剧种的板式分类中,详情可参见下表:(表略)
(本文系作者论文《论京剧音乐板式》的第一、第二部分,其他内容链接本博:
【转载】论京剧音乐板式[节选](马蕾)_)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