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牛的隐秀家族:5000元起家,打造全球最大家电企业!
来源:塔木德富豪会
在改革开放40多年里是中国创造财富40多年,不仅诞生一大批的企业家,创富家,也由此崛起了很多的富豪家族。如果要说起,哪个中国企业家最牛,估计谁也不服谁,毕竟还处在创富年代,中国首富轮流坐。可要论到哪个富豪家族,就不得不说起这么一个中国最牛的隐秀家族:
就是广东著名的何享健的何氏家族。
他小学毕业,却把一家资产5000元、只有23人的小厂,打造成现在市值2500亿的家电巨头;他坐拥1300亿身家,却低调不张扬,经常以自己普通话讲不好为由婉拒媒体来访。但是,何享健却在慈善领域从不手软,一捐就是60亿。虽然他已经退出江湖多年,但江湖上处处有他的传说……
01
商人世家
靠电风扇起家
1942年,何享健出生于广东顺德的一个商人家庭,其父母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商人,家中比较富裕,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何享健从小便耳渲目染,对经商充满了兴趣。
但随着时代的变革,新中国成立,公私合营等一系列经济措施的出台,何享健家中的生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甚至一度破落,连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
不过,在26岁之前的何享健过得很一般,甚至能用平庸来形容:文化程度不高,小学毕业就没读下去;后来稍大点,他就进厂当学徒,“学一门手艺”,后来又做了出纳、公社干部。
当年的北滘,还只是广东顺德一个生产产值排倒数的小渔村。如果没有意外,他的这辈子似乎也就这样了。
可人生的转机出现在1968年。
这一年,就在全国都忙着上山下乡的时候,远离城市,远离革命热潮的他,由于不堪忍受贫穷与物质匮乏的折磨,何享健联合23个居民,筹集5000元创办了生产塑料瓶盖的'北涪街办塑料生产组”,何享健担任组长,他的妻子也是组员之一,这也就是“美的”的前身。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何享健这一做法无疑是冒着很大的风险,此后12年间,这家小作坊一直在政策夹缝中艰难求存。
刚开始,塑料厂只能生产瓶盖,2年以后也只能做皮球、玻璃瓶、皮筋等小玩意,“根本赚不到钱”。
到了1975年,“北涪街办塑料生产组”变更为“顺德县北涪公社塑料金属制品厂”,半年后又换成“顺德县北涪公社汽车配件厂”,生产汽车挂车刹车阀,兼营汽车橡胶配件。
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广东作为第一批开放的省份,传统的贸易大省,自然迫不及待的响应号召,开始了正常的商业贸易行为。
改革开放后,珠三角的民营企业刚刚萌芽,积累多年的何享健做出决定:进军电风扇行业!因为他敏锐地意识到,家电是百姓的必需品,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这个决定,后来被证明无比正确。
问题是,何享健要技术没技术,要创意没创意,工人们也是没啥技术含量的大老粗,怎么搞得成高质量的电风扇?
何享健思前想后,最后决定:去找人才!他跑到广州越秀区一家国有电器厂,找到其中一位老工程师。只是,那位工程师根本看不起这个顺德来的“农村人”,正眼都没看他一眼。
为了挖到这个人才,何享健想尽办法:“白天不行就晚上,晚上不行就周末!”“待遇50元不行,就100!200元不行,就500!”工程师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工程师不去,他就不走。就这样,这位工程师终于被何享健打动,答应每周日去顺德帮忙。
正是在这位“星期天工程师”的帮助下,何享健造出自己第一台40厘米台扇,当时叫“明珠”牌。
果然,美的电风扇一上市立刻销售火爆,当年销售额就突破300万,第二年突破700万。
在那个“万元户”还是稀罕事的年代,何享健已经带着他的“美的”品牌生意早早地迈入了百万元户的行列。当时的美的,员工251人,年产风扇13167台,总产值328.4万元,利润41.8万元。
02
坚持技术创新
率先资产过亿
面对成功,何享健并没有沾沾自喜,没过多久,他就把目光投向了香港新制造的塑料转页扇,也就是常说的“鸿运扇”。
这种风扇风力柔和,摆放方便,而且设有跌倒安全装置,适合睡眠时连续吹风使用。何享健非常兴奋,托人买了一台,开始仿制。然而,仿制并没有那么简单,有不少技术问题看起来简单,但攻克起来非常困难。为了做出这款风扇,何享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甚至资金都周转不过来了。
员工们都非常不理解,我们做台扇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做这种转页扇?
面对种种困难和旁人的不理解,何享健坚信自己的决定是对的:如果沉浸在过去的成功,得到的就只有失败!
1984年,何享健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个塑料转叶扇。也正是这个技术创新,让何享健在随后的85年、86年的风扇大战中赢得先机,坐稳了电风扇行业的龙头位置。
尝到甜头后的何享健彻底走向了技术振兴之路。
日本流行空调,他第一时间带着团队到东京考察。上海引进德国空调流水线,他第一时间让技术总监带队去学习。广州一家企业的空调项目要拍卖,何享健第一时间去洽谈。最后除了生产线之外,包括研发团队、设计图纸、生产工艺、设备模具、产品零件等等一个不落全拉到了顺德。
1985年,美的成立空调设备厂,但因超出当时消费水平,直到1987年仍无起色,每月产量长期在200台左右徘徊。由于资金短缺,公司只得向员工几千一万地借钱渡过难关。
后来何享健下定狠心招来500多位大学生,专门在广州各大百货商场和街铺讲解空调常识,将空调从奢侈品的位置拉下神坛,走进百姓的家庭生活。
到了1988年,美的更是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产品进入海外市场,企业境况得到全面改善。因为出口业务量暴增,美的实现年产值1.24亿元,成为顺德10家超亿元企业之一,其中出口创汇高达810万美元。
03
断臂求生
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不过,随后一场席卷全国的“姓社还是姓资”的大讨论,让很多企业家很迷茫,“要么远走他乡,要么交权给国家。”
何享健一度也挺悲观。
直到1992年1月小平南巡讲话, 那些著名的论断,如“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要再解放一点,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给全国的企业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于是,广东第一个站了出来!
于是,顺德第一个站了出来!
于是,何享健第一个站了出来!
要知道,“全国看广东,广东看顺德”不是一句空话。
1993年,顺德开启了“靓女先嫁”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何享健更是毛遂自荐,争取到顺德唯一的股份制试点名额。
从此,“美的”从一个小打小闹的乡镇企业转变为一家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现代化企业,何享健也从一个农民企业家转变为有胆有识的董事长。
数月后,“美的”一举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
可风光的背后,却是一片隐忧——美的空调销售逐年下跌。
到了1996年,美的空调销售已经跌落到全国第七,此前两年从未低于前三。到了1997年,美的空调销售额进一步下滑,比1996年更差。
1998年,美的迎来了30周年厂庆,但是那一刻,何享健感受更多的不是喜悦,而是沉甸甸的责任,“必须改革,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据说,当时的美的,员工有1万多人,所有部门向老板一个人汇报,何享健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文件签不完的字。
为了保住公司,他只能放下私人情感,以大局为重,全面改革。
第一,将10多位创业元老全部劝退,然后引入50多位职业经理人充实到干部队伍中。
第二,按产品类别建立5个事业部,将权力下放,“有事自己拿主意,业绩是标准,能者上庸者下。”
第三,对销售体系进行刮骨疗毒,90%的老销售在更换中被拿掉,取而代之的是从全国招来的150位大学生。
改革立竿见影。短短4年,美的业绩涨了四倍;2000年销售收入达到105亿元,仅用四年就完成从30亿元到100亿元的跨越;2001年销售收入突破140亿元,是1997年的四倍多。空调连续五年跻身国内市场前三名,牢牢占据着第一阵营的位置。
到了2005年,美的销售收入成功突破500亿,相继合并了华凌、荣事达、小天鹅等一众知名品牌,并先后在美国、日本、欧洲、韩国、俄罗斯等25个国家设立了40多家分公司。
即便2008年的那场金融风暴中,何享健也是凭借“家电下乡”的政策,安全过冬。在2009年年会上,何享健更是大胆放言,“提前实现1000亿元的目标,到2010年美的将实现1200亿元,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04
最大的成就
就是发现了方洪波
2012年8月25日 ,美的宣布方洪波接替何享健担任集团董事长,并担任美的电器董事长和总裁,何享健担任美的控股公司董事长。当年何享健70岁,而方洪波46岁。
何享健说:我最大的成就,就是发现了方洪波。美的有今日的成就,可以说与方洪波有很大的关系。
而何享健和方洪波二人的关系,更是被评价为“中国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践之典范”。
“敢改”正是源于何享健最早在美的内部提出的思路,“在美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何享健在公司治理上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早在1997年他就决定引入日本松下公司的事业部制,逐步下放其个人权力,设立内部激烈机制和问责机制,带领美的开始走向股东、董事会、经营团队“三权分立”的经营模式。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职业经理人的代表,方洪波走上了美的的中心舞台。有媒体写到2012年交班大会上的细节,方洪波面对与会高管说了两句话:“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方洪波只是美的发展历史上的一个过客”。
上个世纪在90年代初,方洪波辞掉二汽的工作,南下广州寻找机会。名校本科毕业生虽是香饽饽,但方洪波第一次找工作也碰了壁,想进入万科的企业内刊《万科周刊》,却没被录取,最后他成了北滘镇一家乡镇企业“美的”的内刊编辑。
一篇《美的舰长何享健》刊登在南方日报的头版头条,让身为内刊编辑的“本报通讯员方洪波”,一举提拔为总裁办秘书科的副科长。
1994年,何享健外出考察市场,第一次带上副科长方洪波,随后每次出差,身边几乎都有方洪波的身影。几年秘书生涯,让何享健对他重点培养,下放当广告科的一把手。
方洪波在当广告经理期间,第一次引入了代言人,巩俐成为了美的第一位代言人。
到了1997年,何享健让方洪波来担任销售公司的总经理。
“每一次升职我都几乎没有自信去承担。就像一个深夜回家的孩子大声唱着歌只为壮胆,我就这样一站又一站为自己打气热身——因为明天总会来临,没有人能够逃避。”方洪波后来回忆说。
据说,方洪波当了总经理的第一件事,就把之前的主管换掉了,没几天,他新买的宝马车在停车场被人砸了,何享健知道后,让他把车开到美的总部大门口,让大家参观。
有了老板“撑腰”,方洪波的胆子更大,干掉了原来的销售团队,撤掉了90%的代理商,亲自上阵招人,亲自培训,带出了一个自己能管得了的团队。
当然,亲力亲为,勇于改革,也让方洪波不负所望。
在执掌一年后,方洪波销售公司的业绩翻了两倍多,扭亏为盈。到了2000年,方洪波靠爆发式的销售业绩,升职成为空调事业部总经理。这一年,美的也进行事业部制公司化改造,第二年管理层完成法人股收购(MBO),变成了民营企业。
有了成绩做背书,方洪波继续火箭升职。2001年,方洪波成为美的集团副总裁,兼任空调事业部总经理。
此时的方洪波准备扩张,先是跟大大小小的冰箱企业谈并购,接着跟洗衣机企业谈收购。他盯着小天鹅好几年了,小天鹅之前卖给了外资,之后又被当地国资委收回,方洪波收到消息后,据说跟何享健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的何享健略沉吟说:“你定。”最后在竞标中,美的花了16.8亿拿下了小天鹅。
收购这些企业时,高层容易谈,但基层的员工很难说服,每一次收购就像一次战争,刀光剑影不断,方洪波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创业者的角色,而不是职业经理人。
遇到问题,方洪波直面面对,陪着笑脸稳定人心,完成并购后,如果不符合美的的要求,会对员工清退或者降薪。
随着快速扩张,美的营收在2010年突破千亿。此时的方洪波已经是美的电器的董事长兼总裁,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2012年方洪波刚刚接过何享健的班,在销售形势一片大好的背景下,美的集团出人意料的宣布启动经营转型升级。方洪波看到了“薄利多销”的潜在弊端,决心扭转过去依靠规模效益的增长模式,但是这一转型伴随着的产品线调整和大规模减员,让美的和方洪波遭遇了来自内外部的质疑和指责。
关键时刻,方洪波得到了何享健的全力支持。“方洪波当时向何享健做汇报,称自己压力很大。何享健只说了一句话,'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有何享健的绝对信任,方洪波大刀阔斧的干了起来,逐渐在美的内部树立了权威。
05
作为父亲最大的成功
就是让子女个个成材
作为一个身价千亿的企业家,何享健与天下所有父母一样,最开始是想把这份事业传给子女的。
原来,何享健生有两女一子,长女叫何倩嫦,次女叫何倩兴,还有一个儿子叫何剑锋,他们都有着自己庞大的产业,却没有兴趣去继承自己父亲的美的集团。
在他们小的时候,何享健不想自己子女成为什么都不会的纨绔子弟,也为了锻炼他们的能力,所以资助他们出去自己创业打拼,希望他们有了足够的能力然后接任自己的集团公司。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几个子女都是比较特立独行的人,这一出去犹如鱼入大海,肆意展现自己的能力,很快就创立了自己的事业,再也无心回归了。
就如同长子何剑锋,在美的集团锻炼了几年之后,不顾老爹的阻拦直接退出美的,然后转进自己喜欢的金融行业,创立了盈峰控股投资集团,混的可谓是如鱼得水,曾被顺德授予“新时代创业先锋”荣誉称号。
盈峰,成立于1994年,旗下拥有上市公司盈峰环境、华录百纳、中联环保等多家上市公司或企业。近年来,“美的少东家”何剑锋资本运作频频。虽然没有子承父业,接班美的集团,但另辟蹊径自立的何剑锋,其开疆拓土的魄力绝对不输他的老爸何享健。
与此同时,何享健、何剑锋父子,也有不少联手出击的项目,比如去年11月由美的控股总投资100亿的和祐国际医院在北滘新城动工建设。在开工建设仪式上,美的控股总裁、盈峰集团董事长何剑锋透露了父亲建医院的“初心”。
而其他的两个女儿也是如此,去年,会通新材闯关科创板,让“美的大公主”、何享健大女儿何倩嫦浮出水面。会通新材的幕后老板,就是何倩嫦。目前,市值约58亿元,而她也成为了身价数十亿的女老板。
相比于美的少东家何剑锋,何享健长女何倩嫦、次女何倩兴很少公开露面,低调做事的二姐妹,“虎父无犬女”。有一份“木兰会”资料是如此介绍何倩嫦:“名门之后,行业隐秀”。她与自己的丈夫创办了广东新的科技集团,也是身价不菲。但她比起经商,更愿意做一个清闲的富太太,所以也无心继承美的集团。
对于何享健来说,作为一位父亲,子女个个成材,事业有成,家庭幸福,这何尝不是一种成就。
有人说,将美的交予方洪波等职业经理人团队,不少人说何享健是“最洒脱”的老板。
确实也是这样,美的的成功,在于其经营机制的成功。治理、运营、分权、利益分配、组织、用人等机制创新运用,是最善于授权、最敢放手的家族企业杰出代表之一。
2020年,美的营收2842亿,净利润272亿。截止发文,美的集团的市值达到了4860亿。
在上个月,美的集团董事会经过选举,方洪波继续担任美的集团董事长和总裁,任期三年。
何享健成就了方洪波,方洪波成就了美的。
当然,不管是美的集团还是创始人,乃至其子女,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得很大的成绩以及别人的认可的,不是所有人都想当富二代,不是所有人都依靠父母来完成自己的愿望,只有自己努力付出的收获才是最真实,最昂贵的。
06
顺德商道
不专不强就没有生命力
作为这一个时代的缔造者,何享健退出前台,他的晚年醉心于慈善。
自2014年发起成立了何享健慈善基金会,拿出4个亿作为首批项目运作基金。3年后,他又公布了60亿元的慈善捐赠计划。
官网显示,何享健本人是基金会荣誉主席,何享健的儿子何剑锋是基金会主席。在该基金会的理事会中,大部分成员都来自何享健家族以及美的集团高层,其中就包括方洪波。
2017年7月25日发布60亿捐赠计划,其中包括1亿股美的集团股权和20亿现金捐赠(2018年增加4亿元捐赠),以慈善信托、专项基金等方式,支持以广东省为主的慈善组织和慈善项目,领域涵盖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社区发展、养老、创新创业、文化艺术及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等多个领域。
当然,何享健这一生,每一步都踏在了准确的步点:该创业时创业;该做风扇做风扇;该改革就改革。他的成功经验,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在谈及顺德商道时,何享健曾如此表述:顺德的老板发财总是先人一步。顺德的改革开放有先发优势,顺德人的商业头脑确立得比较早,因为有外在条件和内在因素的支撑,顺德老板们在中国市场经济中“饮了头啖汤”。
何享健觉得,顺德人经商做企业,善于发现商机、把握商机,定位很务实、很清晰。顺德人经商讲信誉讲诚信,很本分。何享健又说:对顺德企业的管理,政府可好管了。偷税、漏税、走私、造假、售劣等事情,顺德人不沾边。很多地方“官商”色彩比较浓,但顺德不是;顺德老板不喜欢“商而优则仕”,在市场经济中走向成功。
何享健曾告诫顺德后生老板们,一定不要短视,一定要努力追上时代。时代发展太快了,商界大吃小,快吃慢,在利益尤其是短期利益驱动下,战略是被忽视的。要抓准自己的定位去做专做强,不专不强就没有生命力。
【PS:点击详情可查看内容】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