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9.7分片,让我们更懂“活着”

这是继《二十二》后,又一部全国公映的国产纪录片。

作为纪录片爱好者,夏BB早早就看过点映啦。

然而由于时长限制,大量人物细节被删除,片子内容变得支离破碎,削弱了纪实题材的完整性和震撼性。

这点蛮令人遗憾,如果要打分,影版我给3颗星,同名剧版我给5颗星。

毕竟剧版《最后的棒棒》在豆瓣可是神作一样的存在。

八千多人打出了9.7的高分。

今天就来具体聊聊这部神作。

纪录片由导演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拍摄“主角们”是改革开放初期,山城重庆特殊地理环境下孕育的一个特殊行业——山城棒棒军

他们肩挑手提,爬坡上坎,是山城重庆的早期经济杠杆。

负重前行的三十多年,数十万棒棒大军挑走了浸透汗水的青春年华,也挑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如今,这个行业即将没落,只剩寥寥无几的佝偻背影默默告别,做着最后的抗争。

2014年年初,导演何苦在重庆目睹这种棒棒军们的惨遇后,决定为他们拍一部专属纪录片。

何苦并非科班出身,他的本职是军官,本名何长林,转业后化名“何苦”。

为拍摄棒棒们的真实境况,他身体力行深入这个行业,并在“山城棒棒军”中以一名“棒棒”的身份,生活了一年。

要想拍摄棒棒,首先要成为棒棒

这是何苦的信条。

何苦入行当天,师傅老黄为他准备好了棒棒行业赚钱的重要武器——

一根棒棒

对棒棒军们来说,棒棒是吃饭的家伙,上面学问大了。

怎么拿?

得把它扛在肩上,不能像要饭花子一样懒洋洋拖在身后。这是这一行的规矩,也是棒棒军对职业的尊重。

能挑啥?

砖头、腊肉、包裹珠宝.....东西便宜也好,稀有也罢,在棒棒上只分轻重,不分贵贱。

费用多少?

仅够维生,一两百斤的货物,得徒步扛几公里,工钱只有10块。

重庆解放碑附近有个面临拆迁的破败街,人称自力巷。

就在这个年久失修的巷子里,自力巷最帅的棒棒何苦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拍摄生活。

粗粝的镜头下,主角们逐个登场。

主角一:极有原则的老黄。

老黄已经65岁,棒龄22年,是资深棒棒,同时也是带何苦入行的师傅。

现在还留在棒棒行业的人,年纪大又命苦,但凡能有一点出路,没人会来干这个。

老黄的命也很苦。

作为地主家的第五个儿子,他刚出生三天,重庆就解放了,全家被划成地主关进了牛棚。

从小背着成分问题,老黄无论上学工作还是结婚都面临很大困难。

直到40岁,才娶了村里一个带着仨孩子的寡妇。

婚后,媳妇儿怀孕赶上计划生育,虽满心期待盼到女儿黄梅出生,但超生罚款罚得老黄家一贫如洗。

没钱只能出去寻出路,然而在外打工没几年,老婆跟别人走了。

老黄只好把黄梅寄养在亲戚家,自己打工赚钱供女儿读书。

转眼多年过去,老黄的生存压力就像年纪一样只增不减。

为了给女儿女婿还房贷,年过花甲的老黄只能延迟“退休”时间,尽力多干几年。

就算高压蹦到200,他也只去小诊所开25块钱的降压药。

纵然处于这样的困境,老黄也不贪图便宜,为人处事极有原则。

第一个月何苦学徒,工钱要全部交给师傅,但老黄心中不忍,决定平分。

他不会算数,用笨拙的“摆堆堆”的方式,分成了等值的两份,一份交给何苦。

工钱平分,工作量随之平分才不失偏颇。

何苦第一趟多扛了一袋货品,那下次老黄会让他少扛一些。

老黄不仅在小事上十分严谨,在大事上也绝不含糊。

一单货品价值上万的生意,老黄不慎和雇主走散,他挑着肩头的货物深夜游荡在三峡广场寻找雇主。

一开始不愿报警,是怕东西交给警察,自己拿不到应得的工钱,最终他怕雇主着急,无奈选择报警。

面对雇主拿出的100块酬金,老黄拒绝了,却多要了10块工钱,他说:我不懂啥高尚不高尚,只认一个理,等了一晚上,你要多给10块钱工钱。

人穷志不短,老黄用自己的原则坚守住棒棒行业的底线。

主角二:善良老实的老杭。

老杭跟老黄一样,都是资深棒棒。

因为一条腿闹病,老杭回老家住院治疗。然而一年过去,钱都花光了,病还没治好。

没有别的办法,老杭只能拖着病腿回到自力巷。一边当棒棒做苦力,一边尝试各种偏方。

由于看病实在缺钱,老实巴交的老杭有时想在蝇头小利上动点心思,但又经不住良知的拷问。

他卖苦力好不容易攒下一千多块钱,却被骗子以办养老金的名义骗走。被骗的老杭一直站在原地,奢望骗子能良心发现回来找他。

干活时雇主给了张假钱,想到自己被骗的一千多元,他日夜惦记给这张假钱再换个主人。

老杭心想:是别人先骗我的。

勉强得逞随后就被人识破,差点被人暴揍的老杭羞愧难当,只能掩面自言自语。

除了“治腿”,老杭的身后还有一段很长的故事。

多年前,老杭的老婆出轨跟别的男人跑了,从此后仇恨成了他活下去的全部动力。

他拼命工作,只为攒足酬金买凶杀人,可等他存够了钱,当年的“杀手”却已因其它原因落入法网。

老杭做梦都想杀死“奸夫”,甚至买了三种刀具,在脑海里默默演练了几百遍手刃仇人的情景。

要么没钱,要么没机会,等到时机成熟,22年过去了。

光阴流转,刀具与往事一样蒙了尘,慢慢老去的老杭,没有复仇。

他回到热闹的解放碑,握回那只棒棒,靠着扬起脖子,硬生生挺出的力量,继续艰难的生活。

主角三:乐观坚韧的老甘。

老甘还不到六十岁,他的棒棒生涯,缘起于两个小偷。

多年前,他攒了一笔钱想做点小生意,结果路上被小偷掏走了。

他没有放弃,又拼搏了几年,没曾想这一次又被小偷掏走了。

一无所有的老甘来到解放碑附近,成了一名棒棒,就此认了命。

年近花甲,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老家风风光光地办一个60岁寿宴。

为这个寿宴,他努力干活赚钱,晚上还会出夜摊。

当一名靠力气吃饭的棒棒,老甘倒也能苦中作乐。

生意惨淡时,他就去美食城捡食物维生,就算是吃着剩饭,老甘照样和朋友们谈笑风生。

最特别的棒棒:好赌又好学的河南。

没人知道他的姓名,因为是河南人,其他棒棒们便叫他河南。

和其他棒棒们不同,河南识字爱看报,日常关注国际动态和民生新闻。

他订报纸一订就是半年,就算上顿不接下顿,报却每天都要看。

河南觉得棒棒是个没出息的职业,思前想后决定不再做棒棒。

改行帮小饭馆打杂,却因为吃得太多被老板炒了鱿鱼。

他失业后并没有重操旧业,而是把职业方向转向了牌桌,并梦想从这里闯出一片新天地。

河南全部收入都沦为牌桌上的赌资,却总是输得精光。没钱,借钱也要打牌。借不到,他就不吃不喝瘫在屋里。

河南发誓:等墙上那个绿色腰包装满了钱,就不赌了,去做点小生意。

但是,装满那个绿色腰包至少得有10万块。而此时的河南,身上只有7块钱…

除了上面说的四位棒棒,纪录片里还讲述了其他很有特色的人物:

经营自力巷出租房的棒棒老石,暂时借住在老甘那里的房客老金,55岁的黄牛,73岁的老杨头……

每个人背后都是一段心酸故事。

成年人的生活从来没有容易二字,这群高龄底层体力劳动者更不容易。

来自偏远农村的他们没有医保和社保,大多数人有病硬扛着,能干活就不歇着。

然而这样一群人,在命运给予的无数波折中,依然竭尽全力地活着。坚韧、乐观、幽默。

穷和苦难,并不能剥夺他们快乐的权利。

棒棒们曾是重庆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早些年他们挑着担,一步一步把这座城市挑进了新时代。

恰恰也是这个挥洒过汗水和青春的城市,在飞速发展中,将他们狠狠甩在后面。

比起生活艰辛,或许这才是棒棒军们真正的悲哀。

《最后的棒棒》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将这种现象真实地展现出来,朴实生涩的镜头记录了棒棒军们真实的生存状况。

借用豆瓣高赞评论:“它没有镜花水月的幻像,也没有阳春白雪的高级,它给你皮开肉绽的、残酷的、荒芜的生活真相。

为了这部纪录片,导演何苦卖苦力吃挂面。

从月薪500的棒棒到日薪300的小包工头,他完成了这个行业职业上的大跨越,也真实展现了由棒棒市场滋生的小型产业链形态。

完成取材后,何苦决定“辞职”专心做片子。如果片子不好,没人看,就回来继续当包工头。

足够优秀的片子,观众不会辜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