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骗局”或将再次上演!做局大佬还是ta!

文章参考自公众号:全球钻石交易

有人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横扫国内市场(英文原版A Diamond Is Forever同样横扫了国际市场)的话,是20世纪最经典的广告语;也有人说,这句话和背后的钻石营销,是一个“骗局”、“营销陷阱”。

But,事实却证明,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很多收割“智商税”的产品在几年间就会“昙花一现”,永远消失于我们的视线中,而钻石作为爱情的象征,却一直火爆于国际市场,不断的刷新国际拍卖市场奢侈品的世界拍卖记录。
就在国内外消费者和各种“专家”对于钻石真实的价值争吵不休之际,“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的东家,曾经垄断全球钻石源头的超级巨头却悄悄的下了一盘大“棋”。这家钻石火爆全球的幕后推手,再次用自己长远的眼光,给我们挖了一个更大的“坑”。
这位钻石背后的大佬就是:De Beers(戴比尔斯),珠宝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巨鳄。
大佬的玩法是这样的,而无论你是否接受,未来的趋势都在他们的掌控中。
20世纪30年代开始,De Beers通过不断的买买买,控制了包括南非、博茨瓦纳等一众知名钻石矿区,成为当时全球的最大毛坯钻供应商,一度垄断了全球90%的原钻市场。80年后,作为聪明资本,De Beers的实控者:奥本海默家族,转让40%的股份,套现离场。
曾经的巨头在钻石市场的颓势日渐严重,20%的矿源控制也已经落后了曾经的小老弟,俄罗斯Alrosa集团。而且随着钻石矿区开采成本和难度的增加,矿源的枯竭,如果不找出路,其结局可能跟预计明年“关门大吉”的澳大利亚argyle矿区一样。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De Beers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祭出首选供应商金伯利进程等一众组合拳,虽然成效有限,但为其另外一个“大计”争取了时间。同时,大力推广天然钻石的各种操作,也向全球钻石市场和玩家放出了“烟雾弹”。
不过,De Beers的“骚操作”也不是一点儿“马脚”没露。其于2018年底重磅推出的实验室培育钻石品牌:Light Box,重磅砸向钻石行业。这个曾经的天然钻石坚定的簇拥,居然转身玩起了人造的“钻石”。
之所以说De Beers是大佬,是因为他的每一步“棋”,都不是走的心血来潮,其背后已经为其做了N多年的潜心修炼。
众所周知,全球开采的钻石,只有一少部分能够达到制作成珠宝的宝石级钻石,而大部分仅仅能用于工业,就算这样,天然钻石也无法满足全球制造业对于工业钻石的强劲需求和成本要求。
非常巧,De Beers旗下就有一家名为Element Six的合成钻石研发公司。而且,De Beers在工业钻石市场的地位也不容小视,其与美国通用在1945年就曾被美国司法部以操纵工业钻石价格的指控,处以1000万美元的罚款。
而1945年,也可以说是这场预谋已久、可能改变未来钻石市场格局“骚操作”的起点。De Beers背后的欧内斯特·奥本海默爵士不得不说是商场的战略家,在De Beers在全球钻石市场如日中天之时,就开始为未来的一百年布局。
创办专注于工业钻石的工业分销有限公司,成立世界上第一家专注于人工合成钻石研发的实验室。不断的投入资金和人才,研发出HPHT合成钻CVD培育钻,最终培育出另外一个巨头,上文中的Element Six,并结出了未来可能雄霸市场的“独角兽”企业Light Box。
之所以说De Beers这招玩的绝,是因为在其巅峰时期,就已经判断了未来可能突变的市场,而且下足了决心和本金。
它的逻辑是这样的:由于人工合成钻石必然出现,同时天然钻石矿终将枯竭,如果其它公司掌握了合成钻石技术的先机,它们必然会来颠覆天然钻石的地位。与其被其它公司打倒,不如被自己“养”壮的公司取代,就好似凤凰涅槃。
由于实验室培育钻石从工业市场杀入珠宝市场的时间才不过六七年,其它小公司的步伐较慢,而且也较为谨慎,较高的定价在珠宝消费市场也没掀起啥大风大浪。
而就在其它企业小心翼翼摸索的时候,De Beers祭出了它的“大杀器”:推出对标工业制品性质的培育钻石定价标准不论品质、不看颜色、没有评级、没有证书,全球统一售价
800美元就可以拥有媲美百万美元的克拉彩色钻石,打了全世界竞品一个措手不及。
至此,De Beers的百年大局,可能算是真正进入了发力阶段。虽然短时间内,由于技术水平限制,在“钻石”重量产量上,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暂时对天然钻石的地位不构成实质威胁。但未来谁说的好呢。
而且以目前全球消费市场认为人造钻石仍然不能替代天然钻石的态度,De Beers这盘局,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不过,无论未来假钻石是否能够完全取代真钻石,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不会变。人心虽然难测,但一旦抓准了脉,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必然会再次被类似“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语掏光了钱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