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走到“尽头”时,都会出现这3个“征兆”,要做好心理准备



01

苏轼曾有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宇宙无限,人生有限。无论在什么时候,人生于天地之间,本就不能长长久久,终究会有离开的那一天。

在中国人的传统里面,大多人都觉得,生死不能谈论,免得遭了晦气。但是,无论我们希不希望谈论,它都会有发生的那一天。

当人年轻的时候,也许我们会感觉到人生很漫长。不过,在日复一日的蹉跎中,时光会逐渐流逝,我们也愈发变得成熟,为人老练。

人到中年之后,我们要为了生活而烦恼。也许,这烦恼的时间长了,我们自然会面临到“光阴如箭,岁月如梭”的现实。

当人到了晚年的时期时,相信我们都会感叹万分,原来这一生已然过去,余生的尽头逐渐向我们靠近。

人终究会走向尽头,这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所谓“哭泣而来,淡然而去,命中有定,不可强求”就是这个道理。

当人走到“尽头”的时候,都会出现这3个“征兆”,要做好心理准备了。

02

当人走到“尽头”时,都会出现“回光返照”的情况。

在生活中,一个人如果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医院也给他下了病危通知书,那他也就没有好转的可能了。

不过,在这个人离去的前几天,这个人却突然能够起床,甚至病重的情况也顿时消失不见了,给人一种“突然痊愈”的感觉。

一般来说,亲人都会认为,是他的病情好转了,他还有继续活下去的可能。但是,令他们不知道的是,好转是短暂的,结果是无法改变的。

这种短暂好转的情况,被民间人士称之为“回光返照”。在普通人眼里面,“回光返照”特别神秘。对此,他们会感慨,这是“神助”。

其实,“回光返照”没有那么神秘,也没有那么“玄乎”。要知道,这种情况通常在人离去之前出现,是人体的正常反应。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这个人患了重症,已经回天乏术了。在身体机能即将枯竭的时候,人体就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激素,以此让人精神起来。

当这些肾上腺激素全部分泌完之后,那这个人就该离去了。

03

当人走到“尽头”时,他会经常梦到故去的亲人。

有西方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发现,当人即将离去的时候,通常会在迷蒙的梦境中见到已经故去的亲人。

在你看来,见到故去的亲人,到底恐不恐怖呢?其实,怕“鬼”的人会觉得,梦到故去的亲人会特别恐怖。可是,那些活到了一定年纪的人会觉得,遇到他们也是一种另类的相聚。

对此,我们不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为何那些走到人生尽头的人,会梦到故去的“亲人”呢?

曾仕强教授曾说过,人生最后的一道关卡,就是“自我审判”。

所谓的“自我审判”,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大脑一直在回忆着自己以往所经历的人与事儿,从而给自己的人生定性。

在这个“回忆”的过程中,我们会特别怀念那些故去的亲人。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他们看透了人生,自然也就接纳了生死,更念及以往的旧情。那故去的亲人,就会在他们的梦境中出现。

04

当人走到“尽头”时,他会萌发出“回归故乡”的想法。

曾有这么一位老人,他是海外的华侨。不过,他在70岁那年就回到了大陆生活。这一生活就是3个月的时间。3个月之后,他就去世了。

这位老人的儿子说,父亲在国外打拼了一辈子。除了每五年回一次老家,其他的时间都在国外。不过,父亲在70岁那年,不仅年初回了一趟老家,哪怕在年末,也想回老家。父亲跟儿女说,人还是要“落叶归根”的。说完这番话后的三个半月,父亲就走了。

为何某些老年人,他们会突然萌发出“落叶归根”的想法呢?

一般来说,当人身体健康,依旧健在的时候,很少说有“落叶归根”的想法。只有人感觉到自己即将走到终点的时候,他们才会回到故乡。

其实,当人的寿元差不多要耗尽时,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不想当“孤魂野鬼”,而是希望回到故乡终老。

05

写到最后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归去”的那一天。只不过,有些人归去的时间比较早,有些人归去的时间比较晚而已。

对于这件事,我们不需要有任何“恐惧”的想法。要知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们只需要接受现实,那就足够了。

人活一世,草长一秋,一切都不过是经历罢了。这世间没有永恒的人,也没有永恒的事物。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该潇洒活一场,别想太多。

文/舒山有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