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可是个大“坑”,都要把自家那位给看好了!
人受欲望支配,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
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叔本华
今天是“双十一”,是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同时也是给我这类人而设的“光棍节”。
但我始终觉得,这个被商家们玩坏了的节日,真的跟我关系不大。
倒是各家各户的败家姐败家妹儿们,从昨晚到现在,都忙得不可开交,可把不当家做主的老爷们儿给气坏了……
现如今的双十一,已从当年一个仅有27家商户参与的打折日,变成全民参与的狂欢节。无数心仪的、不心仪的商品集体打折,如果不买,会觉得自己损失了一个亿。
这一心理,被心理学家们称之为“损失厌恶”:商品打折而不买,似乎等同于自己的损失。
为了避免这种概念上的“损失”,我们只有买买买!!!
此外,普遍存在于当下的工作焦虑、婚姻焦虑、育儿焦虑、年龄焦虑……通过一番狂购,也可以有所疏解,所有的苦闷、压力即刻消融于无形,生活看上去又美好起来……
因此,双十一的“脱光”职能越来越弱,反倒成为了商家们的必争之地。
在老马等人的推动下,双十一的战线也是越拉越长。刚进入十月中下旬,双十一的各种预告已在直播平台、微博、手机短信中频繁现身,轰炸着我们的眼球和心智承受力……
买,还是不买?买哪些东西……这个时候,是容不得你多想的。
借着这股子“东风”,商家们的确是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因为来势过于凶猛,再加上监管跟不上,双十一的“东风”正越来越邪性……
其中不乏一些打擦边球甚至涉嫌违规的操作,再加上“赚一笔就跑”的短视心理,对电商们的经济声誉造成了严重损耗,也对其长远健康发展形成了伤害。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复杂难懂的促销规则时,如何才能避免被“坑”,做到理性消费呢?
建议消费者要保持冷静,选择有健全保障体系的电商平台观看直播,同时选择在信誉度良好、知名度高的直播间下单,按需购买,不攀比奢华,量入为出,规避冲动消费行为。
近年来,许多商家在促销规则上下足了“功夫”,预售、满减、购物津贴、玩小游戏抢红包等营销策略,让“双十一”越来越复杂。玩法是越来越多,优惠却越来越少,成了消费者诟病的槽点。
因此,广大消费者要理清头绪,多与店铺客服沟通,了解清楚促销规则,避免盲目凑单。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噱头玩法、复杂的减免规则、明降暗涨的商家套路……更是让众多网友叫苦不迭,纷纷吐槽:
“定金、尾款、优惠叠加、红包补贴、赠品送法,一套下来堪比奥数题,购物的兴趣也没了……”
“付定金的时间定在凌晨,还得上闹钟,这种‘半夜机叫’的玩法对学生党和工作党太不友好……”
“许多商家临时抬价,算上购物补贴、满减优惠,最终价格没比原价便宜多少……”
除此之外,“双十一”还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期。常见骗局以“预售”“红包”“客服”“信用提额”“刷单返利”“中奖免单”等为名义,诱导消费者点击非法钓鱼网站,骗取其个人信息及财产。
提醒热衷于网购的哥们姐们,千万不要点击陌生链接,当收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对方提示“订单异常”“缴纳保证金”“退款”等情况时要谨慎,及时与店铺客服沟通,了解情况,防止上当。
这还没完,每年“双十一”后受理的消费投诉案件中,一些商家“先涨价后降价”欺瞒消费者的套路也是屡见不鲜。
建议消费者提前关注所要购买的商品价格,对比了优惠力度之后,再选择是否购买。
归根到底,“双十一”的议价权和游戏规则,都是掌握在平台及商家手中的。
面对呼啸而来的海量促销,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理性消费。
面对所谓的“打折风暴”,我们要擦亮眼睛,事先了解清楚商家促销优惠内容和限制条件,避免上当受骗。
同时,注意保留重要聊天记录、购物凭证和订单信息,以便在发生纠纷后,能够快速、准确地维权。
2020.11.11于山西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