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的思维方式

系统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与环境相适应——在环境中求得自然位置——求平衡过程。平衡就是存在,生命在于平衡。万物的自然目标就是求存在——只要结果是存在目标就实现了;其它生命的自然目标是求生存——只要结果是活着就无它求了;而人类的目标则是求名求利——这个非自然目标似乎永远实现不了。人往往因求得名利失去生命,求名利不得反而得到生存。人的通病是本末倒置,总在生存与名利、目标与过程上舍本求末。

过程的结果就是呈现目标。结果有成有败,目标实现了属成功,没有实现则属失败。本论将成功分“结果取向”和“过程取向”,以结果实现了目标为成功是结果取向,以过程实现了目标为成功是过程取向。从人的一生来看,只有过程,没有结果,人与人之间只是过程不同,最终结果都一样,所以,从人一生的角度看具有明显的过程取向。但从当前的争名夺利看,人们只认结果,而不问过程,有结果你是神话,无结果你成笑话,所以名利场中人都是结果取向。

做怎样的事才算是正确的?做对自己和别人生存都有利的事就是正确的,分四种类型:一是自己喜欢且别人也需要的事,做这样利人利己的事是做人的理想状态。二是自己虽不喜欢,但别人需要的事,这是一种责任,只要不影响自身生存可尽力去做。三是自己虽喜欢,但别人不需要的事,这要看对生存有利还是有害,如果有害就是错误的目标,损人利己的事情不可做;四是自己不喜欢别人也不需要的事,这种害人害已的事情就属于低级错误。所谓“利害”的标准是平衡:平衡则利,失衡则害;求平衡则利,反平衡则害

人生有三题:一是我是谁——认识自我问题;二是到哪去——目标问题;三是怎么去——方法问题。目标导向着一个人的行为过程,而这个人的行为过程又决定他的结果。人生之所以常常感到困惑,是因为在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甚至迷失方向。所以,行动的方向比行动本身更重要——所谓“目标决定成败”,不然就会南辕北辙、本末倒置。人类也许已走得太远,以至忘了为什么而出发?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走得远近,而是要记牢当初为了什么而出发;最重要的不是现在在哪里,而是今后走向哪里。

正确的目标导向比过程重要,过程又比结果更重要,正确的目标应当是适当的目标。所谓“适当”是指个人的自然位置,应当包含着目标与自身、目标与环境的平衡。所谓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好高骛远等成语,意思都是形容目标与自身实力及外部环境不平衡。坚持适当的,放弃不适当的。对个体而言,目标没有最好,只有适当,适合自身的目标就是最好的目标。世人的通病是既无自知之明,又无知“道”之慧,什么都求最好,而不顾适不适合自己。合理利用资源,用于求存求活,才是人生永恒的目标。

目标不但要正确,而且还要适当——就是平衡。人人都求自身名利最大化和自我为中心,如果目标过高,不但目标实现不了,而且结果还会适得其反,目标过高反而有害于自身生存。目标不切合实际的结果必然是失败,适时调整目标可以使自身摆脱困境。目标与环境平衡,行为与目标对称…目标适当与否应随着自身实力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目标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结果反作用于行为,也反作用于目标。负反馈机制既可用于修正行为,也可用于调整目标。

个人的目标和行为都应当与时俱化,适当的应当坚持,不适当的就要及时修正。该做的要坚持做好,不该做的坚决不做。如孟子所说“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了解自己、了解对方、了解环境,做适合自己的事。不但要学会坚持,还要学会放弃。坚持该坚持的,放弃该放弃的。坚持有利于生存的,放弃有害于生存的;坚持是为了生存,放弃还是为了生存;坚持适合自己的,放弃不适合自己的;坚持做得到的,放弃做不到的;事关生存的要坚持,而名利的事则要适时放弃…总之,坚持是为了平衡,放弃是为了获得新平衡。

人类与其它动物相比,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有剩余智慧,且用于求名求利,而其它动物只有生存智慧,只会求存求活。动物的目标是生存最大化,而人类的目标是名利最大化。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下,名利最大化的目标也有所不同。譬如,官场中人求权力最大化,商场中人求利润最大化,情场中人求美色最大化,赛场中人求金牌最大化,战场中人求杀人最大化,就连读书人也要求名气最大化。名利人特色就是为了名利最大化而忘记了生存。

个人从目标到结果是一个因果过程,包括:基因+环境→脾性+修炼→思维+信息→目标→行动→结果,其中“修炼→思维”是形成目标的关键环节。家庭对个人成长具有基因和环境双重影响,为人父母者,最不该的就是留给子女一颗贪婪心。人生最大的错误莫过于“入错行+跟错人”,父母最大的责任莫过于带领子女走上正确道路。平不平衡是价值观的问题,如何平衡是方法论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