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宋词】​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第1214期)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北宋】苏轼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
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
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萨篁”、“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等。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2、回文:诗词的一种形式,因回环往复均能成诵而得名,相传起于前秦窦滔妻苏蕙的《璇玑图》。闺怨:女子所抒愁怨。

3、照:看,望。新妆:女子新颖别致的打扮。

4、冷:淡淡色。新:初次。

5、对:望。羞:低垂。

6、不宜:不适应,意谓楼上也有凉意了。

译文

井栏边两棵梧桐树,望着我的冷色的新妆。我穿淡淡的新妆,初次望着两棵梧桐树立在井栏旁。我低垂地望着井栏边的花在凋落愁叹,发愁的花在井栏边望着我失色低头。

形影孤单,悲叹我度失眠难熬的长夜。长长的秋夜,可怜我这孤单的身影。楼上不适应这肃杀的秋色,萧瑟的秋色,我不应该上楼去眺望。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十月。苏轼被贬黄州,“杜门谢客”,冬至后又去天庆观养炼。在无所收获之后,作该词以解脱。

赏析

上片,写少妇见物动心的“愁”情,下片,写少妇夜思郎君的自嘲心态。全词运用象征、双关的手法,在苏轼笔下,爱情所具有的神秘而微妙的内蕴,少女羞涩而多愁的心态,被反复描绘。从极为普通且能反映秋色衰临的景物“桐”、“井”、“花”、“楼”,寄寓了少妇“永夜”孤影的梦幻感、寂寞感和愁苦感。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格律对照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

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

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

说明:中为可平可仄,彩底字需要押韵。
明日词牌

望远行: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以李璟词《望远行·碧砌花光照眼明》为正体,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五句四平韵。调名即咏眺望出征人或出行人渐行远的本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