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剧场断想(作者:无为之人)
写于2016年2月
2021年10月修改
大年初一,和老父走在黄河路上。我指着边上的“杏花楼”问他:“还记得这里是长江剧场吗”?老父迟疑了一下:“长江剧场搞不清了,但这里老早是'卡尔登’”。“卡尔登(Carlton)”!“老克勒”才能说出的名字。老父虽算不上“老克勒”,但对“卡尔登大戏院”的印象比长江剧场深也是事实。看来,人因第一印象留下的第一概念是很重要的。比如,吾辈熟悉的“和平饭店”,上辈人习惯于称“华懋”。再如,对南京西路人民公园外的那栋钟楼,70、80、90后称“美术馆”,而我们则习惯于称其“图书馆”,也许再过若干年对00、10后来说这里的第一概念就成了“历史博物馆”了。
▲1950年代,长江剧场外是出租车、三轮车的集散点
由于读书时学校电影包场多选大光明,与长江剧场的交集相对较少,但在不多的观看影剧过程中,对长江剧场的印象却极为深刻,至今挥之不却。闹中取静的地段、低调的建筑造型、墨绿色的观众厅、欧陆风情的穹顶、考究的描金图饰,还有酷似《列宁在一九一八》中舞剧院的侧面包厢。休息厅弯弯的布局、淡雅的灯光,墙体还嵌有若干热水汀。尽管当时根本不会开暖气,但仍让我遐想,过去隆冬之夜的长江剧场一定是温馨无比、十分享受的。查看历史资料,长江剧场的前身卡尔登大戏院始建于1923年,由邬达克设计,难怪它是那么古典,而又那么经典。正因为有对长江剧场的这些美好印象作铺垫,到国外看到一些古典风格的剧院,惊诧的感觉稀释了不少。
▲1970年代,市政工人在长江剧场、功德林素食馆门前翻修马路
我与长江剧场的交集始于1963年左右,那次和母亲、祖母一起去看电影《箭杆河边》。虽因懵懂,对剧情只有依稀印象,但却知道了“剧场”不仅可演剧,也可以放电影。1966年“五一节”第一次观看窄幕的《东方红》,那年7月一个雷雨之夜第一次观看《地道战》,都是在长江剧场。而当8月下旬和父亲、弟弟一道在那里观看《雷锋》时,外面扫“四旧”的风暴已经肆虐。电影开始前,父亲那双油光铮亮的尖头皮鞋差点被街上的红卫兵没收。电影结束后,父亲只能带着我们趁着夜色悄悄回家,从此他再也没有穿过这双皮鞋。
从这以后,全市电影院停映了相当一段时间。等复映时,除了大量那个年代的纪录片外,推出的就“两战”(《地道战》《南征北战》。1970年元旦复映《地雷战》,就成了“老三战”奇观)《智取华山》《突破乌江》《海鹰》等少数几部电影。我就是在长江剧场观看的《突破乌江》。当时,我是既不可能理解影片的时代背景,对故事情节也是似懂非懂。至于其中的演员更是没有概念,还以为电影就是真人真事,既不知道王心刚等大牌,更不知道《突破乌江》中的卫生员就是王心刚夫人杨昭彩饰演的。过不多久,《智取华山》《突破乌江》《海鹰》也被禁映,银屏上就剩下“老三战”和样板戏了。
1973年春一个雨日的下午,在长江剧场看了国乒“四访”中的“访问美国”。走出剧场,在昏暗而带着潮气的天色下,看到老旧的长江公寓、杂乱的黄河制药厂、拥挤的黄河路、低矮的沿街房子,两相比较,由传统教育而来的理想信念初始形态,受到了第一次强烈冲击。
最后一次在长江剧场看电影是单位里组织观看《巍巍昆仑》,那是一次“七一”活动。当电影放到胡宗南为占领延安而升旗奏歌时,坐在隔壁的“老头子”竟随着节拍哼唱起来,让我大跌眼镜。最后一次到长江剧场是1990年观看一部反映浦东开发开放的话剧《魂系何方》。虽然演出是在上午,观众很少,但里面有章非、宋忆宁、许承先等名角,看了仍很过瘾。无论是卡尔登大戏院,还是长江剧场,都被称为“话剧大本营”。以看话剧作为和长江剧场交集的收尾,也算是一种圆满。
七八十年代,长江剧场进行修缮,外立面采用竖线条风格,并以当时流行的棕色马赛克贴面、茶色玻璃装饰。90年代过后,剧场开始不景气,1993年4月停演,年底拆除,而后竖起的是十几层高的建筑框架,不仅看上去式样十分平庸,对国际饭店、工艺美术品服务部、大光明电影院一带的天际轮廓线造成了损害,而且还“烂尾”了十多年,要不是“迎世博600天行动”匆匆搞成一家酒店,恐怕现在还只是一个框架结构。
▲七八十年代修缮后的长江剧场
2013年4月7日,《文汇报》“笔会专栏”发表署名陈学勇的散文《心底那座剧场》。此人读书时常在长江剧场看话剧,大学毕业后去了外地依然怀念这段时日。散文的最后他写了这么一段话:“听人说,近些年来黄河路变成有名的小吃街,剧场黯然失色了。哪天它不会消失了吧?”这也许是版面编辑审核不严,也许是考虑尊重作者和文责自负,总之在长江剧场消失十多年之后,再来探讨其“消失”与否的问题,着实有点滑稽。
▲2010年以后,在长江剧场地块上修建起的酒楼
不过,事情似还有转机。
不久前,《解放日报》及《黄浦报》都报道了“十三五”期间黄浦区将打造“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一中心、五集群”的消息。据其中以人民广场为中心步行五分钟、十分钟范围内的“活力中心”图解,竟出现了“长江剧场”(规划中)的标注,再仔细阅读规划纲要,其中有“推进长江剧场全面恢复舞台演出功能”的提法。我不知道如何将一家酒店改造回具有“演出功能”的剧场,也许它建造时就预留了剧场。反正,不久会见分晓的。
后 记:
2016年底,长江剧场开始改建。到现场查看才明白,长江剧场已被挪至黄河路、凤阳路转角的一弯裙房里。2018年10月17日,长江剧场重新亮相。
▲今天的长江剧场
现在的长江剧场,内有红匣子和黑匣子两个剧场。红匣子风格传统,黑匣子现代时尚,两个小剧场相映成趣,个性特征鲜明。据剧场方面称,他们的目标是建设先锋性、实验性、创新性的小剧场,形成在“环人民广场演艺区”中的独特地位。
鸣谢:无为之人先生赐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