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古代列国志】阿拉伯帝国(五):奥斯曼

阿拉伯帝国(五):奥斯曼

(3)奥斯曼

奥斯曼·本·阿凡(阿拉伯文:عثمان بن عفان‎ , 574年—656年6月17日),为伊斯兰教历史上的四大哈里发之中的第三代哈里发(644年—656年在位)。

四大哈里发,即正统哈里发分别是巴克尔、欧玛尔、奥斯曼与阿里。逊尼派认为奥斯曼是四位“正统哈里发”中的一位;而什叶派则认为奥斯曼与前两位哈里发一样都是篡权者。

奥斯曼出身于麦加古来氏族中的倭马亚家族,年纪比先知穆罕默德略小。在以兄长阿布·苏富扬为代表的大部分倭马亚家族成员激烈反对穆罕默德传布伊斯兰教时,奥斯曼却是穆罕默德最初的信徒和最亲密的战友之一。奥斯曼迎娶了穆罕默德的两个女儿。当穆罕默德被迫离开麦加后,奥斯曼和妻子参加了穆斯林向埃塞俄比亚的移民(当时移民的穆斯林家庭共有十五个),以及后来向麦地那的移民。

644年11月3日第二任哈里发欧玛尔被一名波斯释奴刺杀身亡之后,奥斯曼则被推举为第三代哈里发。他的执政时期的特点是,大量任用倭马亚家族成员担任要职。奥斯曼的堂侄、大马士革总督穆阿威叶在奥斯曼任哈里发时成为整个叙利亚的总督。在奥斯曼统治时期,最后编订了伊斯兰教的圣典《古兰经》。然而,什叶派一直否认奥斯曼对《古兰经》定型的功绩。什叶派认为,《古兰经》中原有的许多关于先知穆圣的堂弟兼女婿、也是什叶派的第一代伊玛目阿里的篇章由于奥斯曼的偏见而被删改了。

在奥斯曼执政时代,阿拉伯游骑兵仍然所向无敌。据守伊朗的萨珊王朝被消灭了;在欧玛尔时代征服北非的将领阿迈尔·伊本·阿斯挫败了东罗马帝国夺回埃及的计划。高加索地区和塞浦路斯也在军事压力下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一部分。

虽然奥斯曼任内消灭了据守波斯的萨珊王朝,将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大为扩张,并且编纂成伊斯兰教的圣典《古兰经》而有不小的贡献,但是奥斯曼也因为用人唯亲而引发周遭人士的不满。656年,来自伊拉克和埃及的宗教激进分子组成的刺客集团于麦地那包围了奥斯曼的住所。6月17日,奥斯曼被一群破门而入的刺客杀死。当奥斯曼被刺时,他正在阅读《古兰经》。

在奥斯曼遇刺后,其堂侄穆阿威叶反对先知的堂弟阿里成为新一任哈里发;他公开展示奥斯曼的血衣,暗示奥斯曼实被阿里所害。奥斯曼的遗体则被安放在麦地那。

(4)阿里

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阿拉伯语:عليّبنأبيطالب,约600年或602年—661年),伊斯兰教历史上的第四任哈里发(656年—661年在位)。他是逊尼派所承认的最后一位“纯洁的哈里发”,也是什叶派唯一承认为合法的哈里发。

①生平

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公元601年前后生于麦加古来氏族哈希姆家族,其父艾布·塔利卜是先知穆罕默德的伯父。因此从血缘上讲,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堂弟。他很小被在麦加经商的穆罕默德收为养子,穆罕默德成为先知时,他年方10岁,即与赫蒂彻、艾布·伯克尔、宰德等人首批信奉伊斯兰教,并成为艾尔盖姆会成员。相传,公元622年9月,为防止麦加贵族阴谋杀害先知、掩护他安全迁徙麦地那,阿里曾冒生命危险睡在先知床上充当替身。后来,先知将其女儿法蒂玛嫁予阿里,生下哈桑·伊本·阿里和侯赛因·伊本·阿里。

阿里是穆斯林社群组织重要领导成员、先知的录事,曾负责记载古兰启示和先知遗训。他聪颖好学,通晓教法,酷爱文学,擅长军事韬略和武艺。在先知领导的白德尔之战、吴侯德之战、壕沟之战等历次重大战役中,阿里冲锋陷阵,屡建战功,被先知誉为“安拉的雄狮”。公元630年光复麦加后,阿里奉命率众捣毁克尔白殿内多神偶像。公元631年随艾布·伯克尔赴麦加朝觐,并奉命宣布麦加为禁地,非穆斯林不得入克尔白神殿。

公元632年先知去世后,艾布·伯克尔被推举为哈里发。有段时间,阿里对艾布·伯克尔有所不服,其追随者也怂恿他争夺取哈里发地位,但他不想让穆斯林社群陷入战争血海,因此拒绝了其权力要求。这期间,阿里深居简出,负责古兰启示和先知遗训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欧麦尔·伊本·哈塔卜去世时,阿里被任命为确定下届哈里发人选的六人小组委员会成员。

公元656年6月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伊本·阿凡被叛军杀害后,阿里被推举为第四任哈里发。执政期间,穆斯林社群组织内部离心力增长,各派权争激烈。为整顿内部、维护先知和前三任哈里发所开拓的疆土,实现伊斯兰教公平、正义理想,阿里将首都从麦地那迁至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库法,并重新任命了一批地方总督,撤换了与奥斯曼有血亲关系的军政要员,削弱了伍麦叶家族成员的权力,从而遭到各派政治势力的反对。新老贵族不满他的政策,为使他难堪,他们以给“奥斯曼复仇”为由,要他惩办杀害奥斯曼的凶手和事件的幕后支持者。遭到拒绝后,他们要挟阿里退位,先后爆发三次内战。公元656年10月,祖拜尔、泰勒哈联合先知遗孀阿伊莎在巴士拉附近举兵反叛阿里,史称骆驼之战。次年,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举兵反抗阿里,双方爆发隋芬之战。接下来,就在阿里军事上占据优势,即将结束战事的情况下,穆阿维叶巧施诡计,阿里被迫接受以《古兰经》裁决分歧的停战建议,结果招致阿里在政治上重大失利,穆斯林阵营出现严重分裂。公元660年分裂出走的哈瓦利吉派的反叛被击败后,穆阿维叶乘机出兵占领埃及和希贾兹,阿里势力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661年1月24日清晨,阿里在返回库法清真寺途中被人用带毒的军刀刺杀身亡。阿里死后被葬在库法附近一个叫纳贾夫的地方,那里原本荒无人烟,后成为什叶派圣地之一。11世纪,什叶派学者阿里·本·侯赛因·谢里夫·穆尔塔达将阿里生前言论、书札、祷辞及相关资料整理汇编成书,取名《辞章之道》(Nahj al-Balaghah),后被什叶派奉为仅次于《古兰经》的伊斯兰经典。

②评价

在阿里的追随者什叶派看来,第四位哈里发是伊斯兰教最杰出的圣徒、真主的外理(Wali,朋友和代理人),一如穆罕默德是伊斯兰先知和真主的使者一样。而事实上,死了的阿里远比活着的阿里更具号召力。作为公认的圣徒和殉道者,他在死后所赢得的尊重弥补了生前的所有不足,而且有所增加。

作为领袖和政治家,阿里缺乏机警、远虑、果敢、韬略等特征,因此他在政治上的失败不可避免。他在战场上是勇敢的,在劝慰他人时是聪明的,在讲坛上是雄辩的,对朋友是真诚的,对敌人是豁达大度的。事实上,他是穆斯林世界一切高贵和豪侠(futūwah)的化身,犹如苏莱曼(所罗门)是阿拉伯英雄的化身一样。在他死后的千余年里,有数不清的诗歌、格言、训诲和轶事环绕着他的大名而结实累累。

相传,他有黧黑的皮肤、大而黑的眼睛、光秃的脑袋、密而长的胡须、肥壮而中等的身材。他的宝剑曾被称作脊柱剑,是先知在值得记忆的伯德尔战役中所使用过的。

这把宝剑因下面的这句诗而永垂不朽:除脊柱剑外无宝剑,除阿里外无豪杰。 在中世纪,阿拉伯宝剑上有许多都镌刻着这句诗。后来的菲特彦青年运动曾将阿里当做他们的导师和行为典范。

事实上,整个伊斯兰教世界都认为阿里是英明的、英勇的、无可非议的。而在什叶派心目中,他是不会犯错误的完人,更有极端派认为,他就是真主的化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