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交战,贵州小地方两次改名,意思完全相反

上午写了篇郑成功复兴基地厦门的文章,说他将中左所改成思明州,他儿子郑经将思明州改成思明县,以示对明朝的思念。清朝灭亡以后,被废置的思明县重新出现,直到如今,厦门还有思明区。我说这可能是中国唯一还怀念明朝的地方了。有个叫史前巨炮的网友不赞同,他说,“错了!中国怀恋明朝的地名很多,比如贵州省贵阳市有南明区、南明河、永乐路、永乐乡、永乐镇……一直沿用至今。”

(厦门郑成功雕像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他列举出这么多名字,我一下懵了,马上承认自己是孤陋寡闻,不晓得原来思明区并非唯一,中国因南明而命名的地方,竟然还有如此多。几分钟后,我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还是查一查比较好。不查不知道,原来,贵阳的南明河、南明区,并非因为后来的南明而得名,这几个字,早就有了。《贵州图经新志》中就有记载,“霁虹桥,在治城城南南明河之上”,而此书,则出版于弘治年间,也就是1488-1505年。此时距离明朝灭亡,还有一百五十多年呢!

(贵阳南明河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尽管南明河之得名,与南明无关,但贵州在当年,却是无可争议、反攻中原的基地。在广东肇庆即位,被清军一路追着打的永历皇帝朱由榔,直到进了贵州,才算是终于喘了口粗气,安全暂时有了保证。张献忠余部在清明之间,大义凛然地选择了自己曾经造反的对象。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将领,保着朱由榔,在云贵之间抗清十余年。尽管,后来孙可望因野心膨胀,不被李定国认可,最终投降了清朝,然功是功,过是过,他对永历政权的延续,立下不朽功勋。

(秦王孙可望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贵州与广西交界处,有个小地方,洪武二十二年(1380),朱元璋在此设置安隆守御千户所。两百多年后,大明风雨飘摇之时,曾经沉重打击了明朝统治的大西军孙可望部迎朱由榔入安隆,成为行在,也就是皇帝临时驻跸之所。安隆二字虽然已很吉利了,但不够霸气,于是改安隆为安龙,让朱由榔龙子龙孙们,住在这里,处在孙可望掌握之中。不甘受制的永历帝最终被更为忠心的李定国救往云南,南明两大台柱彻底决裂,加速了永历政权的崩溃。1658年,安龙被清军攻占,他们将龙改成了笼,变成了安放笼子之意。

小小地名,一字之易,意思完全相反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