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五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五章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之合而䘒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此章名曰:守精知和者生。

守道之人,犹如赤子。赤子若何?不明而明,不知常而常。是谓真明真常,真常曰道。有道者生。

以上题名题言,是五十五章经文的核心。老子在这一章里,以赤子比守道厚德之人。其实,老子以赤子喻说的是,人本有德,道是人之本性,人之根。人的幼年,守弱守静,无知无欲无为,是对道之本性的体证。什么是归根?什么是复命?什么是明?失去幼年,就是失根,失根即失性,人有性则有命,失性,即是失命。所以老子在第十六章里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复命,就是回到守道厚德的根本,回到失去的本性里,这样才可以没身不殆。回归本性,即是复命。

老子把合德之厚的有道之人,比作赤子。然后这样描写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毒虫不伤赤子,猛兽不害赤子,猛禽不啄赤子。

老子这样描写赤子,究竟在说什么?首先,他说的赤子是“含德之厚”的人。“含德之厚”的意思是怀德深厚,守道无为,守弱守静。其次,说的是,毒虫,猛兽,猛禽,我们既要看到它们的毒和猛,更要看到它们的万物属性,老子在第一章里说,“有名,万物之母”,第二章里说。“万物作焉而不辞”,由此可见,万物具有道化育给它们的母性,母性即厚德。

由此,毒虫何以不伤赤子,猛兽何以不害赤子,猛禽何以不啄赤子。赤子守道,守弱守静,赤子不伤物,物守道,无欲无为,虽猛兽亦不伤赤子。

守道者,中正平和。

下面是对赤子者自身描写: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䘒作,精这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三句话,描写了赤子三个方面的有道之身。

1、怀柔握固的肉身。

2、无知无欲的欲身。

3、号而有象的物身。

赤子如此三身,因怀德有道,精至和至。充满精气而不泄,充满和气而不泄。

如此描写赤子,是对有知有欲有为之人的否定,以怀德之说告诉人当复命归根。

人既有赤子之本,自然能归根复命。

下面,我们从多个角度看这一章的第三层: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和,厚德之一,平和之气,平和之心,平和之态,平和之貌。

常,厚德之一,常真,常信,常用,常恒。

明,明达,明德,明象。万物之象分明,其德明,道直达于物,成厚德,谓明达。

益,增加,更。人生有常,守道为常。人有欲生,不守常生,妄为欲生,即今天所谓的各种“人为养生”,即为“益生”。

详,使长,用益生的方法,让身有所长。背道之行为。

强,人本无强无弱,妄心使人意气行事,争名利,好富贵,出人头地,以为强。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知道平和叫真常,知道真常叫明德;有欲养生叫强使长生,妄心意气行事谓强。

第三个角度:此章前面,并没有说有欲离道之人,而在这里说赤子知和知常,以“益生”和“心使气”者与之对比,一说,赤子守道,有欲之人不守道,二说,不自生者,长生,自生者不生。

第四个角度。读《道德经》,就注意到老子论道思维的精严。一如这一章,老子以赤子述说人皆有静善本性,人以此根与天地万物合,应该说到“知常曰明”亦可。

然而,人者,非赤子也,或者说,老子说赤子实际是对有欲之人说复命归根,所以,从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延说到“益生”者和“心使气”的强者,绝对不是为了对比,从老子的论说看,这叫直达其义。在《道德经》的每一章里,基本上都有着这样的直达其义的妙句。

不妨在通读《道德经》时,有意去读每一章里的如此妙句妙写。

果然,就引到“益生”早老“早已”的叛道之果上来了。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万物壮极则枯老,人何尝不是如此,用“益生”的方法,催人身长,这是无道之为,因为违背了生之自然常道,人的这一背道行为,只能让自己早亡。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55章译文/原文:为什么说物壮则老?赤子为何虺蛇不螫?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五十五章 赤子盛德章\ ...

  • 物壮则老乃自然规律,何为不道?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毒虫不蜇,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 ...

  • 细读《老子》明太祖注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此章言得道之人的特异功能.得道之人,无为无心,对万物一视同仁,无任何分别,自己也与万物一样,没有彼此的区别,所以也就没有害和被害的心理.这正是赤子婴 ...

  • 《审度【老子道德经】之全译》 ---55

    第三卷修内篇 A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 ...

  •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五章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五章 原文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此章可命名:守道平安 执大象者,是人,是 ...

  •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五章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五章 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此章名曰:清静者生. 我们在这一章里,可通过老子 ...

  •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二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二章 原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知其母,复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 ...

  •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四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四章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 ...

  •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六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六章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 ...

  •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九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九章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无唯啬,是谓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 ...

  •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五章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的.玄德深矣,远矣,与物 ...

  • 《道德经》通读 第七十五章

    <道德经>通读    第七十五章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此章名曰:上下不和 ...

  • 你也能看懂《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有智慧的人不多说话,多说话的人缺乏智慧. 堵住欲望的通道,关闭凡俗的大门.消磨万物的锐气,解除万物的纷扰,同和万物的光辉,与万物同在尘埃.这是玄妙的协同. 因此不可以得到了就亲近,不可以得到了就疏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