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生-专栏】我的母校凤翔师范,你永远鲜活在我的记忆里 / 文:馨怡

母校,你永远鲜活在我的记忆里

馨怡 

我的母校——凤翔师范,是一所历史悠久、办学实力雄厚的百年名校,培养了3万余名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各类人才,为地方政府培养了大批的领导干部,为宝鸡基础教育的发展乃至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西府教育"的摇篮,现被改制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师范部。

虽然它已不复存在,但这块热土永远是曾经的学子们所眷恋的地方。这里有讲不完的故事,这里有我们青春奋斗的足迹,也是我们一代代学子走向社会的第一道门槛。

1978年我考入凤翔师范英语班,两年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太多的追忆,每每想起,总有一种想写点东西的冲动,虽然已时过境迁,但还是有种幸福感在心底,让我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光阴似箭,逝者如斯。38年过去了,母校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在校园,我思绪万千,当年的一桩桩一幕幕清晰的浮现在眼前……

第一次离家,第一次住宿,第一次过集体生活,有太多的新鲜感,好奇感和兴奋感。当时的校舍条件很差,只有一座教学楼,宿舍都在平房里。第一年,五个女生住一个宿舍,大家很快就熟识了。

早上一起起床洗漱,一日三餐一起打饭。后来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分工合作,买饭的、打水的各尽其职。周日晚共同分享从家里带来的特产,锅盔辣子永远是我们的最爱。

晚上睡不着时,便天南地北的海聊,说自己,议老师,想未来,还有青春期开始萌动的秘密。

第二年,22个女生同住一个大宿舍,更热闹了。记忆犹新的是一起打老鼠,为了不让我们的美食受到侵犯,大家一起动手与老鼠决一死战,不赶走绝不罢休,感觉像打了胜仗似的,特有成就感。

二年的集体生活,我们多了一份忍耐、谦让、宽容,学会了与同学相处,成长了许多。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们每个凤师学子铭记在心的校训。在这里我们有幸遇到了满腹经纶的老师们:

幽默风趣的语法课王老师,精干帅气的泛读课谢老师,博学多识的语文课袁老师,平易近人的口语课尹老师,和蔼可亲的班主任温老师……

他们孜孜不倦,一丝不苟地给我们传授知识,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让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老师们严谨治学的教风深深的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朝着希望与梦想的道路前进。感谢你们,我敬爱的老师们!

记忆中有个大礼堂,跟餐厅是合二为一的,里面舞台坐东朝西,学校的大型集会、报告、文艺演出等都在这里举行。

79年的元旦文艺晚会上,同学们的吹拉弹唱、老师们的多才多艺、师生联袂的精彩节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想起来都有一种激动和亲切感。

我们英语班表演的舞蹈"年年难忘九月九"和大合唱两个节目双双获得一等奖,让音乐班羡慕嫉妒恨了好一阵子。

礼堂的门口,紧邻学校大门,一直是重要的通知发布、表扬公告、获奖名单公布、处分决定等张贴的地方,扮演着新闻中心的角色。

礼堂大门正对的大路西边是一个东西可以横通的四合院,南为会议室,北为教师灶,院中有两棵海棠树,海棠花鲜艳夺目,非常漂亮,那是百年的海棠,它承载着历史,经历了风雨。

操场南边的古城墙是我们经常背书的地方,墙体层次极为分明整齐,是先秦的雍城遗址,也是东坡的宋城遗迹,站在城墙上,倾耳细听,似乎能听到先秦的歌谣、东坡的吟唱,还能俯瞰校园的全景,美在其中!

我们的课余生活一样丰富多彩。下午自习时,去图书馆借借书,给自己充充电,领略知识海洋的广阔、感叹文学殿堂的精彩。去阅览室读书,安静的环境让我们静下心来,和作者一起谈心交流,获得了知识,增长了见识,美化了心智。

星期天,女生们相约去逛街,给自己添置几件漂亮的衣服,顺便去美食街慰藉一下肚中的小馋猫。而操场却是男生们的天地,篮球赛精彩纷呈,足球赛紧张激烈。

闲暇时,美丽的校园是我们的乐园。春天,是操场上的迎春花将我们唤醒,接着,宿舍门前的丁香花把自己的缕缕清香弥漫在校园,爬山虎的红叶让人惊叹,高大的松柏和冬青永远是校园靓丽的风景,我们三三两两坐在草坪上,聊天、看书,享受这快乐时光……

毕业时,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生活,携带着自己二年来所学的知识技能,带着老师们的嘱托与期望,走进课堂。在一线老师认真指导下,不断尝试摸索,终于可以自信地站在讲台上,感受做老师的艰辛与幸福。

二年的凤师生活,让我们由懵懂的少年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过硬、品学兼优的凤师学子。

我们用勤奋、坚毅、刻苦、上进诠释着凤师学子的好学乐学;用快乐、热情、团结、真诚书写着凤师学子的真情真性;用奋斗、乐观、坦率、努力展示着凤师学子的精神风貌。我们自豪,我们骄傲!

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我们都是优秀的人民教师和各行各业的骨干,我们的青春没有虚度,我们的贡献有人牢记,共和国的史册上会留下我们的名字!

如今我们的血液里依然流淌着凤师学子的豪情。母校虽已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但它永远鲜活在一代代凤师学子的记忆里!

【作者简介】

孙小兰:馨怡,女,陕西宝鸡人。1980年师范学院毕业,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有三十五年高中英语教学生涯。曾获得《中国中学生英语奥林匹克竞赛》优秀辅导老师奖、陕西省电子厅"优秀教师"、宝鸡陈仓区"教学能手"等称号。论文多次在国家级刊物《中学英语之友》、《中学生英语园地》上发表,现已退休。闲暇时喜欢写点东西来娱乐放松心情。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版权归原图作者

往期精选(点击蓝色字体可阅读):

文友交流群

《金陵译苑》征稿启事

《金陵文学家》原创征稿启事

《蓝天儿童文学》原创征稿启事

《教师文坛》征稿启事

我的山村教师生活(一) / 文:幸国平

【教师文学-专栏】旅扬返乡随笔/ 文:焦晓琴

【中师生-专栏】阿 文 / 文:随风飘悠

【中师生-专栏】小 弥 / 文:商丘牛耕

中师生-专栏】那天,我没敢接过他伸手递来的信!  / 文:荷塘月色

【文学园地】 回家的路上 / 文: 馨怡

【中师生-专栏】难忘我的凤翔师范生活/ 文:馨怡

【童年记忆-专栏】苏联白鸡蛋和小人儿书/ 文: 醉卧蘭亭

【童年记忆-专栏】自豪的初中生 (我的初一乙班 1) / 文:施扬

【编者按】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1999年完成最后一届中师学生招生,据统计全国共培养有400多万中师生。毕业后,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散向中国最广大的农村,扎根三尺讲台,撑起中小学教育大半个天空。

“中师生”,共和国教育史上一个灿烂的群体,支撑起祖国基础教育的半边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如今都已过了不惑之年,甚至知天命的年龄。

然而,如今大多数中等师范学校都已经停办或者改制,几十年后,'中师生"将成为绝唱!

为了重温当年的岁月,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群体,《蓝天教师园地》特开设“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希望希望能成为咱们中师生的温暖家园!

各位曾经的中师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我们拥有共同的“中师生”身份,怀揣共同的“中师生情结”,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分享自己当年的中师生活以及毕业后自己的人生故事。

主编:醉卧蘭亭(ID: yf476800)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教过十几年英语,现从事美国政治与外交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之余执着于少年时的文学梦,写作只是为了留作纪念。

希望结交有情怀的你一起:

 品茗、读书、写文章;观云、赏月、念秋霜!

《教师文坛》原创征稿 启事

本刊征稿选题专栏:1.  文学专栏:       喜欢写作的教师朋友们的文学作品,题材不限;2.  教育教学感悟专栏;3.   域外教育经验掠影专栏:     欢迎关心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教学经验研究和学习的朋友们赐稿;4. 《译海精品》专栏;5.  留守儿童问题讨论5. “我们曾是中师生”专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