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2021年第2天
服饰:鸳鸯补子(Rank Badge with Mandarin Duck ) ,中国清代 ——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台历2021年1月2日、3日
纽约都会博物馆今年的台历设计非常有意思,第一幅是美国当代作品,第二幅就是中国的清代作品,这是否还有这个时代的中美是世界艺术品主要市场的买家的隐喻不得而知。
补子,简称为“补”,亦可称“胸背”或“官补”, 是明清时期在官服胸前或后背上织缀的一块圆形或方形织物。
佳士得纽约拍卖的清朝一品文官仙鹤补子
根据官位不同,纹样形式亦不同。所谓“衣冠禽兽”一般是民间用来骂官员的话,主要是因为官员的服装上一般装饰补子。明清以来有确切的定制,一般文官为飞禽类补子,武官为猛兽类补子,这就是“衣冠禽兽”的由来。
官服补子的根源要追溯到唐代武则天统治时期,《旧唐书·舆服志》有武则天以袍纹定品级的记载。但真正代表官位的补服定型于明代。
伟大的明帝国Founddr朱重八同志,改唐代绣袍图案补缀于袍服上,故称为“补子”,后来的《明会典》中对补子的使用方法和图案予以明确的立法追认。
苏富比香港拍卖的明万历“水波云龙”补子
按照洪武洪武二十四年的规定,补子为官员常服胸前、背后各缀一块,一至九品所用禽兽不一。
明代和清代“补子”的差别,除了部分动物不同外,就是明代的“补子”前后都一样,而清代的“补”前面的部分是将其图案分成两半。明代补子一般为4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清代补子一般为3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或圆形(官员一般是方形补子,圆形补子一般为皇亲贵戚所用)。
清代官制无论文官、武将均设置九品十八级,也就是同一品级有所谓的“正”、“从”之分。
明代的补子前胸是一片,而清代前胸的补子为两片对成,即袍服门襟左右各半块,后背明清均是一整块补子。也正是从这点判断,大都会收藏的这块清代鸳鸯补子是补服的后背所用,从图案来看这是个清代四品文官的补子。
清朝官服
清代的四品文官补子有雁补子(有的民间也沿袭明代的叫法,成为“云雁补子”)和鸳鸯补子。
四品文官一般包括中宪大夫、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鸿胪寺卿、顺天府府丞、陵寝掌官防官、各府知府、翰林院侍学士、尚茶正、尚膳正,布政使司参政、各省巡守道、都察院俭都御史等。
如果非要对标,清代的四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厅级干部吧。一些人会纳闷,鸳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象征着对爱情的忠贞,为什么会出现在官员的补子上?实际上鸳鸯除象征爱情外,还象征坚定忠心、兢兢业业。
杨正新画作
清朝官服补子是取其忠心、敬业之义,这算是满清皇朝对中层官员对期待吧。
《左传·定公十年》中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谓之夏;有服章之美,故谓之华。华夏一也。” 服章之美,历来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构成,补子的出现是华夏文明几千年来服饰发展的凝练,具有政治外溢功能的补子纹样将尊卑抽象化、符号化来实现阶级身份区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