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超全球1/4,死亡率最高,这个“隐秘的角落”不容忽视!

8月14日,全球新冠肺炎死亡人数破75万,新冠肺炎感染者人数及死亡人数还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
根据法新社8月5日消息,此前两周全球平均每15秒钟就有一个人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疫情形势远没有到可以缓口气的时候。

而在其中,拉丁美洲这个“隐秘的角落”成了疫情的重灾区。

截至8月7日,全球2000多万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530万感染病例分布于拉丁美洲各个国家和地区。拉丁美洲新冠肺炎死亡率更是直线攀升,超过欧洲,成为死亡人数最多的地区。

欧洲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收集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9日,拉美地区已有470万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逾19万人因病死亡。

根据8月8日加拿大CTV新闻的报道,仅仅7月27日至8月2日,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一周内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就占到了全球新冠死亡人数的44%。

△ 英国广播公司8月10日发布了“拉丁美洲与欧洲国家新冠肺炎单日死亡人数对比图”。从中不难发现,当意大利、法国、英国三国的新冠死亡人数从4月中下旬达到顶峰并在之后开始下降时,拉丁美洲(图中以巴西、墨西哥、秘鲁三个国家为代表),在5月中旬之后反而呈现上升趋势。

当英法意三国确诊病例总数逐步进入平原期——已趋于稳定、不再大幅增长时,拉美三国的确诊病例增长速度反而进入了高原期——丝毫没有降下来的意思。

委内瑞拉南方电视台制片人卡米拉·埃斯卡兰特(Camila Escalante)曾在其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并评论称“闻起来是死亡的味道”。

△ 图片来源:卡米拉·艾斯卡特兰视频画面。

视频中的场景触目惊心:在厄瓜多尔瓜亚基尔市的特奥多罗·马尔多纳多·卡波医院里,新冠肺炎患者的尸体被包裹在袋子中,一层摞着一层,堆放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当地医疗系统条件和水平均无法承受连日增长的患者,不治患者的尸体甚至无从保存。

而在室外,墓地意外成了“繁忙”的场合。

△ 在巴西的维拉·福尔摩沙公墓,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准备埋葬因新冠死亡的患者的棺材,但往他身后一眼望去,方圆一大片面积都是新挖开的墓坑。(图片来源:路透社)

 医疗不堪重负

根据哥伦比亚报道(Columbia Reports)的消息,在哥伦比亚第三大城市卡利,701个特护病房中91%已被完全占用;在哥伦比亚的第二大城市麦德林,根据7月22日其卫生部门官员所说,全市695个重症监护病房中也有88%以上被占用。而次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Health Institute)就报告了该城市所在的安蒂奥基亚省(Antioquia)新增了1850例感染病例。在该国第五大城市布卡拉曼加,地方当局发出了SOS求救预警,声称当地的医疗保健系统已彻底崩溃。

△ 秘鲁伊基托斯地区医院一幕(图片来源:埃菲通讯社秘鲁分社记者费尔南多·吉梅诺个人社交媒体)

尽管哥伦比亚政府已加速扩大医院的容纳人数,但正如以上数字显示的那般,原本就匮乏的医疗资源无论如何都难以跟上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大规模疫情的暴发,产生了对原本就不富余的医疗资源的挤兑。
厄瓜多尔,同样面临着医疗资源匮乏的难题。
根据香港01新闻7月27日更新的消息,在疫情发生前,由于厄瓜多尔恰恰处于经济的停滞期,这导致政府不得不削减医疗预算,甚至在预算缩减期,还被迫“赶走”了众多医护人员。
这使其医疗系统在难以预料的“灾祸”来临时处于虚弱的状态,毫无抵抗危机的能力。从中可见,薄弱的医疗与迟缓的经济发展相互影响,使得该地区进入了一场“恶性循环”——经济拖了医疗的后腿,医疗无法应对疫情,疫情又使经济备受打击。

 “散装经济”惹的祸?

然而不能否认的是,拉美各国政府在很早前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进行疫情防控,但措施不仅收效甚微,根据联合国的说法,反而还引发了更加严重的贫困问题。
在拉丁美洲各国,劳动力市场大多是以非正规的“零工经济”(劳动者以“打零工”“临时工”的形式进行工作)为主要构成。这就使得很多人只能赚到当日的开销,鲜少有人能以此方式获得规模化、可支配的积蓄。
为了对疫情的控制而不得不采取的“封城”或“宵禁”措施,在一方面,使街头成千上万的商贩及零工们失去谋生的机会,以至于拉美各国大量民众不得不面对窘迫的饥饿问题。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2020年7月1日的发布的《疫情时期劳工展望》报告显示,新冠肺炎大流行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劳动力市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些国家的失业率急剧上升,数以百万人失业,没有了收入。

而在7月29日联合国官方网站发布的新闻中,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的人数预计将增加269%,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将会从2019年的430万增至1600万。

△ 秘鲁亚马逊丛林地区最大城市伊基托斯(Iquitos),在一家银行外,人们排着一条街长的长队领取政府发放的救济金。

另一方面,即便是采取了可以阻隔病毒的措施,但由于当地仍有大量的社会活动难以受到约束,防控效果依然是个未知数。
德国之声(DW)7月22日称,“拉丁美洲在困境中试图遏止疫情的蔓延”。文章指出,(疫情之下)宵禁在所难免,拉美各国政府采取严格的手段来挽救民众的生命,但实际上这些措施并不可靠,因为病例并没有因此减少。
柏林夏里特医院病毒学家菲利克斯·德克斯勒指出,造成这种结果的部分原因便是(在拉美地区)从事“地下经济”的人比例太高。在拉美及加勒比地区,至少有1.4亿人的工作涉及到“地下经济”,这也就意味着该地区约一半劳动力都从事低薪工作且没有出现在官方统计中,从而无从管控,也无法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
不论是打零工还是地下经济,这些“散装的”“非正规的”经济形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出现的,而算是拉美地区长久以来的“历史问题”。

疫情的来临毫无疑问会使遗留的难题“雪上加霜”,危机也将因此被无限放大。当局在经济与国民健康的问题中希望求得两全,普通民众也不希望还没遭遇病毒反先遭遇食不果腹,但现实并不 “想当然便当然”,经济活动的协调与重启有太多问题需要考量,缓慢增长的发展问题终究还是被疫情拉上了审判台。

拉美孤立无援了么?

8月4日,《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一篇名为《拉美无法独自捱过新冠危机》的文章称,目前的拉美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因为相比较更为贫困脆弱的地区如撒哈拉以南非洲,拉美显得“太过富有”因而不能获得足够的国际援助,但这种“富有”又不足以支撑其独自应对新的疫情危机。

与世界上许多其他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地区不同,除了贷款之外,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几乎没有其他主要筹资机制。并且,世界上绝大多数非国防国际发展援助都流向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南亚和东南亚,而不是拉丁美洲这些国家。这是因为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已经被从捐助者的发展援助项目中“除名”。对于许多国际发展机构来说,当一个低收入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上升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或者,当一个国家实现了某些目标,比如较高的疫苗接种率,国际上对其援助的资金就会削减,转而支持更为贫穷的国家。

△ 8月1日,在里约热内卢发现新冠病毒的区域,一名志愿者在消毒。(图片来源:Foreign Policy)

截至7月31日,全球基金已批准了10亿美元承诺中的近6.1亿美元,用于帮助各国对抗新冠肺炎,然而其中只有不到3%的资金是被用于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这样的份额无疑是杯水车薪。无助又“失声”的拉美该怎么办?
8月7日,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负责人阿莉西亚·巴尔塞纳呼吁,希望有可能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契约,与各国、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进行不同的对话,也需要人民站出来发声。而走出危机的唯一方式就是开展更多的合作和共同行动。

根据7月22日路透社援引墨西哥外交部的消息,中国计划向拉美国家和地区提供10亿美元贷款,帮助其获取新冠病毒疫苗。此前,中国还向拉美国家提供实实在在的医疗援助,包括中国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中国企业、中国驻外使领馆,都为拉美多国提供了医疗物资的援助。目前,中国已经给20多个拉美国家提供了医疗物资,坚定不移地兑现着一直以来奉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

△ 《纽约时报》发文——《定时炸弹:美国海关和移民执法部是如何成了病毒传播的推动者》。

反观一些国家,自家后院着火不仅不管不顾,还将火引向别处。《纽约时报》4月18日、7月10日连连发文,批评“美国政府在国内疫情严峻的情况下,仍然向其他美洲国家遣返移民”。被遣返移民中很多人已经感染新冠病毒,美国政府的做法无形中让疫情加速蔓延到这些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国家。拉美国家近日陷入如此困境,在一定程度上,美国难辞其咎。而这样后果如何呢?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国内的疫情并未就此被控制住,反而迅速蔓延,美国成为了全球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

疫情当下,人类命运前所未有紧密相连,任何一个地区陷入困境,势必会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影响到更多、更广泛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才是未来破解全球“疫情困局”的关键。

- END -
撰文 / 文思

图片 / 网络

美编 / 曦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