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校长】我的人师魏书生
张仕军,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市级名校长,从教36年,在校长岗位上已20余年。现为罗山县实验中学校长。
张仕军校长是一位从基层普通教师一步步成长为“市级名校长”的实干家。他先后荣获“县十佳班主任”、“县十佳校长”、“市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信阳市名校长”、“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教育先进工作者”、“省级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国培教育·信阳师院外聘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他还被称为“挽救濒临倒闭学校医生”、又被称为“培养校长的校长”。他带领团队用五年的时间,白手起家,成功打造了一所全新的“豫南名校”——罗山县实验中学。
罗山县实验中学分东西两个校区,目前师生达5000余人,教育教学质量连续三年在信阳市“公办初中”内稳居前三位,并多次受到省政府、省教育厅和市县政府、市县教育局的表彰。
我是河南省罗山县实验中学现任校长张仕军,从教30多年来,我从一个普通乡镇学校教师成长为拥有5000多名师生的县城学校校长,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取得了一点儿成绩。这成绩得益于魏书生老师的思想点化、帮助和引领。现将我的成长经历与大家分享,希望魏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能够帮助更多人,能让更多的同行们受益。
我出生在河南省罗山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兄弟姊妹多,生活相当贫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高中毕业我报考了师范学校。我性格内向,但爱好读书。1982年师范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罗山县朱堂初中,教语文课。
初登三尺讲台,我踌躇满志,尽心尽力教学。可苦于没有经验,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只会照本宣科,教学成绩很不理想。学校领导大力培训我,让我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方面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可由于我天资愚钝,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纵然我非常用功,但教学效果依然不见起色。导致我班的学生不喜欢上我的语文课,后来发展到我班的学生跑到隔壁班去听语文课,因为隔壁班的语文老师不仅课讲得很精彩,而且语文成绩也很突出,深深吸引了我班的学生。我遭到了其他师生和家长的嘲笑,一度非常苦闷和自卑,甚至萌生了辞职外出打工的想法。
机缘巧合,有一次教育局分配给我校一个去郑州参加培训学习的指标,校长见我整天无精打采,士气低落,就把这个指标给了我。这次偶然机会,成为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这次去郑州学习,正是聆听魏书生老师的讲座!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接触到魏老师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醍醐灌顶,拨云见日之感油然而生。
返校之后,我开始将魏老师的教学思想运用到我的语文教学中。首先,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比如每天练一分钟字、积累一句名言警句、写一篇日记、读一段美文......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次,按照魏老师的教学方法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比如让学生提前预习,然后展开交流,学生会的我不讲,学生能自己找到答案的我不讲,学生能通过讨论得到答案的我也不讲,我要做就是点拨和答疑解惑。第三,我改变教学管理模式,在班内深入开展班级事务“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以前我这个语文老师当得太累,凡事都是亲力亲为。现在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语文教学分成若干板块,每个板块都安排专人负责。将作业检查、语文知识的积累等分给学生去完成。我则和同学们一起定好规矩,商量好奖惩措施等。
按照魏老师的办法坚持了一个学期,奇迹发生了,我的教学成绩有了 飞速提高;坚持了一个学年,我班的成绩超过了隔壁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学生也越来越喜欢上我的语文课了。
随着对魏老师教学理念的深入学习和运用,我逐渐尝到了甜头,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更加大胆,更加自信,更加坚定。一次,县教育局的语文教研员来我校检查教学常规,发现我班学生的作文都是学生互相批改,我批改的很少,便对我提出了公开批评。我坚信魏老师提出的“要坚守自己的阵地”这句话,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习成绩自然差不了,等到期末考试成绩揭晓,我所带的班级成绩位居全县第一,为此教研员专程到我校做调研,在仔细听取我采用魏老师的教学方法后,他非常赞同我的做法,专门安排我做经验介绍,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当时我经验交流的题目是《学生作文自批互改好处多》。从此,我的职业生涯开启了飞速成长的模式。
后来,学校让我担任班主任和语文学科教研组长,我开始将魏老师的管理理念贯穿到班级管理和学科组的管理中。我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生的各项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语文学科也成了我校的龙头学科。我个人于1990和1991连续两年获得罗山县“十佳班主任”荣誉称号。
由于班级管理成绩突出,我于1995年被学校提拔为政教主任,我继续践行魏老师的管理理念,将学校的政教管理工作合理分配给政教员,重视班主任培训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大力培训班干部,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班主任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也为老师和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成绩突出,1997年,我被提拔为分管政教的副校长。1999年,我被提拔为罗山县朱堂初中校长。走上校长岗位后,我继续坚定不移地将魏老师的管理理念贯穿到学校的管理中,我大胆放权,实行分年级管理,调动了副校长们的工作积极性,也锻炼了他们的管理能力。学校的各项事务采取民主集中的管理模式,让全校师生都动起来了。经过几年的拼搏,朱堂初中逐渐成为全县教育教学成绩一流的学校。2007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一行来我校考察调研,成副委员长对我校的办学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8年,我调任罗山县龙山初中校长。龙山初中位于城乡结合部,学校内部管理情况很复杂,生源流失严重,教学成绩在县内排名不太理想。我依然采用朱堂初中的管理模式,实行分年级管理,只用了一年时间,龙山初中教育教学成绩在县综合评比中排名位居全罗山县第一名。
2013年,我调任罗山县实验中学第一任校长。当时罗山实验中学是刚刚成立的新学校,零起点。我们招收的学生是第二实验小学和西街小学的学生,这两个学校的学生以留守儿童居多,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家长大多在外务工,挣点钱后再到县城买房,然后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娘照顾孩子。而且许多家长对新成立的学校持怀疑态度,所以我们第一届前100名学生有68人转到了县城其他学校就读。
在这种不利因素下,我们在全体教职员工中掀起了学习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的高潮,人人都成了魏书生教学思想的践行者。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第一届学生中招考试,我们夺取了团体人均分全县第一的优异成绩,并且重点高中录取率突破60%!
之所以能够成功“逆袭”,究其原因就是全校教职工深入践行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思想,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7年,县教体局党组决定将罗山二中和实验中学合并,将罗山二中改为罗山实验中学东校区。合并之前的罗山二中濒临倒闭,全校三个年级只有学生三四百人,而每年东街小学和南街小学应升入罗山二中的七年级学生是500人左右。也就是说罗山二中的大部分生源都流失了。合并之后,罗山二中的教师没有变动,生源也没有变动,但是运用了实验中学的管理模式,学校很快“起死回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是生源剧增,目前七年级548人,八年级606人,九年级是合并前的177人,总人数比原来多了2倍。二是教学成绩不断攀升,东校区现在的九年级目前在全县排名第六或第七,而这届学生在合并之前在全县排名是第18名。
到2018年,经过五年的发展,我校教职工由35人增加到200多人;学生人数由最初的40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5000余人;教学成绩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目前在信阳市近300所初中的教育教学成绩评比中,我校排名位居全信阳市公办初中的第一名。
一路走来,我和我的团队在深入学习和践行魏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后,都受益匪浅。我本人先后获得“县十佳班主任”“市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教师”“信阳市名校长”“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教育先进工作者”“省级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国培教育信阳师院外聘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同时,与我共事的几位搭档和副校长,一直坚持与我一起学习和践行魏老师的治教、治班、治校方法,个人成长也很快。目前已有6人担任校长职务,他们分别是潘新初中王家兵校长、东铺一中刘明久校长、定远初中杨松校长、西街小学胡锦涛校长、罗山二中彭乃福校长、朱堂初中马大志校长等。
在践行魏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过程中,我也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比如坚持让学生每天中午午休、坚持上大课间、坚持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坚持开展班级事务“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坚持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等等。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让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获得了大面积的丰收。
魏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不仅帮助了我个人的成长,而且帮助了一大批教师,又成功打造了我走过的四所学校,尤其是培育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我认识魏老师,但魏老师不认识我。我不是魏老师直接教过的学生,但我是魏老师教育理念的践行者。魏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影响了我的职业生涯,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指引我一步步走向成熟和成功,所以他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崇敬的人师。
今天,我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大家分享魏老师指引我、改变我命运的经历。借此机会,一方面与大家共勉,让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魏老师的教育思想,在各地认认真真开花,实实在在结果,中国的教育振兴就有希望了。另一方面,借此机会,再次向魏老师表达我崇高的敬意。
仅以此与大家分享。
专家顾问
魏书生 钱梦龙 赵忠心
聂振弢 唐云增 周同宾
秦俊 张军安 王原野 姚丹华
总策划 秦远晴(愚公)
主 编 陈 曦
摄影编辑 张殿举
联谊单位
《作文指导报》编辑部
南阳报业传媒小记者中心
《教育时报》南阳记者站
河南松静匀乐教育科技中心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或与主编联系,电话:139377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