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20年11月23日在官网发布关于印发《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20〕3号)。《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包含了传统医学章节,为做好中医病症分类与代码和ICD-11的衔接,推动ICD-11传统章节本土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修订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新增741个中医疾病名,其中,包括“筋出槽”和“骨错缝”,这两个中医学术语也是首次成为国际通用的诊疗术语。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国手法医学的核心理论,也是手法治疗的关键指征,上海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慢性筋骨病损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该领域研究,在主要起草人严世芸教授指导下,团队根据既往研究成果,提出并撰写了这两个术语及其定义,最终获得中医药技术标准委员会审议通过。筋出槽:因间接暴力或慢性积累性外力作用下引起筋的形态结构、功能状态和位置关系发生异常所致。临床以局部疼痛,活动不利,触诊发现筋的张力增高,触及结节、条索,伴见明显压痛等为特征的伤筋病。骨错缝:因间接暴力或慢性积累性外力作用下引起的骨关节细微移位所致。临床以局部疼痛,活动不利,触诊时发现关节运动单元终末感增强、松动度下降,伴见明显压痛等为特征的筋骨病。
推广使用新修订的《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对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标准化水平和管理效率,促进中医诊疗信息有效互联互通具有积极意义。
《通知》指出:自2021年1月1日起,各级中医医疗机构、非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临床科室及基层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医师,应当按照新修订的《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等规范中医病案首页填报及中医病历书写。《通知》还强调:自2021年1月1日起,开展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质量控制与评价等工作时,均应当采用《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进行医疗数据统计分析。